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姓名:钟献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潘华20040331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作者:钟献兵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参考文献(42条)1.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2.马歇尔货币、信用与商业199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4.林均跃企业信用管理20015.钟朋荣中国企业留心十大陷阱19996.钟献兵.潘华市场经济与信用维持[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7.谢旭客户管理与账款回收20028.李世谦信用消费20009.RobertCole.LonMishlerConsumerandBusinessCreditManagement199810.MichaelDennisCreditandCollectionHandbook199911.DasSCreditderivatives,Tradingandmanagementofcreditanddefaultrisk199812.NelkenIImplementingcreditderivatives199913.DunBradstreetCorporationCreditandFinancialManagement199714.MarcchazelasTheCreditInformationSystemattheBanquetdeFrance200115.BCEdwardsCreditManagementHandbook199716.JeromeTBockTheStrategicRoleofEconomicCapitalinBandManagement200017.ArnoldSGoldsteinGuaranteedCredit199618.潘金生.安贺新.李志强中国信用制度建设200319.PatriciaJacksonCapitalRequirementsandBankBehaviour:TheImpactofTheBasleAccord199920.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200321.蒲小雷企业信用管理典范200122.张海星国家信用200023.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200024.石晓军.陈殿左信用治理200425.郑石桥.周永麟.刘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200026.徐政旦.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学199927.朱荣恩.徐建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99728.陈忠林现代企业组织行为规则199929.范西成诚信为本200130.欧志伟.李武.郭继丰证券资信评估200231.吴晶妹资信评估200132.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200133.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200234.喻敬明.林钧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200035.林钧跃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200036.张其仔企业信用管理200237.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00238.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200139.波特·爱德华.张志强赊销管理手册199840.高盛公司.寇日明.陈雨露风险管理实务199941.吴敬琏信用担保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200142.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1999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文亚青.WENYa-qing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及特征探析-学术交流2008,(4)基于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传统的信用销售和企业信用管理实践起源于1830年的英国和1837年的美国,其标志是征信公司及相关的调查服务业的出现.随后又逐步诞生了包括企业授信前、授信中和授信后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包含企业授信和受信的全过程信用控制理论,但它们均不能有效满足现代企业信用管理需要.只有包含经济信用、法制信用和道德信用三位于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是以建树高效有序企业信用文化、满足顾客和员工信用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永恒性等特征.2.学位论文刘志华中国企业信用问题研究2005信用问题不仅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很短,市场经济的发育非常不充分,因而信用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信用建设的道路将会更长,面临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如果说在发达国家解决失信问题,最主要的是在现有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财务会计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上,需对相关条文加以修缮,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的话,中国的信用体系以及与信用相关的法律体系则同时面临建设、完善及执行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演进,信用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0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因此,准确理解并把握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存在形态、地位及其功能,有助于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在我国进入“十五”计划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加入WTO的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失衡问题突显出来,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之一。当前,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和失信行为盛行已成为妨碍中国经济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尽快消除这种障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受信人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用基础上的能力,它使后者无需付现就可以获得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必备要素。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当前的中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被组织成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单一企业,在这一企业内,各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均由政府直接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在所属各单位之间进行配置,信用只是资源配置中的一种微不足道的辅助性手段,且这种手段只能由作为政府出纳机关的国家银行掌控。在经济活动中,政府往往以避免资源配置的自发性为借口,严格禁止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但我国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同时,从政府到民间,都存在着改变传统思维和做法的痛苦过程,因而信用关系混乱、欺诈、赖帐等失信行为时常发生。信用度低下的状况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信用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表现,也是一个企业是否成熟、成功的重要标志。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乃至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文共分7章1.导论导论部分分析了对中国企业信用问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同时,从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角度对信用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经济学角度综述信用问题研究时,主要集中在对信用问题的实质、信用与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信用存在的问题。2.信用与信用制度本章着重考察信用的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存在形式以及信用制度的形成。在这一部分,对信用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自己对信用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信用是指多元市场主体(企业、居民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出一方(或多方)诚实而另一方(或多方)信任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现象。即:信用是交易各方贯穿于交易前后以及交易过程中,对交易中涉及自身责任和义务予以履行的承诺。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信用是一种愿意履约或履行自身责任与义务的承诺,反映着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实际上是交易双方对交易规则的共同认同。交易的行为和结果具有可预期性,而且这种预期是由完备的制度加以保证的,违约者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或潜在利益受损,以此迫使其遵守事先的约定。第二,信用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各方的信用状况通过具体的交易而动态地加以体现,很可能同一方的信用状况在不同的交易中会大相径庭。第三,信用主要是基于远期的偿付能力,而非即期的兑现。因而,信用同当事方未来的经济能力成正相关。第四,信用无须附加如留置、按揭、抵押、质押和保证等各种类型的担保形式作为补充而独立存在。第五,信用是契约的基础,契约是信用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维系信用的手段。作为信用的隐契约并不是指有形的协议,更重要的是一种契约精神和契约观念。3.企业信用的理论基础本章对企业信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共分五节。第一节分析了企业信用的经济学性质。指出企业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外部性、排他性和路径依赖机制,并与企业经营业绩、规模成正比。第二节分析了企业信用发生的机理、信用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指出企业信用的最终形成是其信用行为(即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的积聚和综合,并由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信用关系链,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企业与内部员工之间的合约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规信用关系(如依法纳税等)。企业信用在其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将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第三节分析了企业信用的功能。指出,从宏观上看,企业信用能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推动市场规模扩大;从微观上看,企业信用是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创设良好的经营外部环境的必备条件,是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四节分析了契约与企业信用的关系。指出契约与企业信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信用是企业和契约存在的前提,同时,契约的实际履行过程也是企业信用建立的过程。由于不完全契约和隐性契约的存在,信用更是成为保证“契约自我实施”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五节对企业守信失信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4.中国企业信用状况的总体描述本章对中国企业信用状况进行了描述。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国家级层面上看,来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信息资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我国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给予积极的评价,有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与前两年相比企业信用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的信用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企业信用状况在不同的行业表现不一样,企业信用状况较好的行业为邮电通信等公共事业类行业、教育服务业以及保险业等;较差的行业为房地产经营、宾馆旅游业以及食品餐饮业等。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包括独资或合资企业)的信用度最好,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包括个体户)的信用度相对较差,但私营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较快。企业信用状况好坏与企业的大小规模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即企业的规模越大,则管理相对越严,其信用状况越好。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信用缺失问题还依然严重。5.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本章对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成因以及根源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经济学分析。共分两节。第一节分析了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这些危害包括增加交易成本、破坏市场秩序、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企业发展和破坏投资软环境等。第二节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作为分析工具,对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论证。6.中国企业信用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信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企业信用内部环境时,从企业产权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理念等角度进行。我们认为,企业产权是影响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企业的产权制度既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企业的信用程度。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誉。而与市场经济不相符的或不科学的产权制度则会导致企业或企业经营者追求短期利益,失去诚信。因而只有明确的产权界定,才会有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守信才能成为市场主体的当然选择。影响企业信用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人文环境、法律环境、政府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等。在影响企业信用的外部因素中,政府信用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从目前我国的信用现状来看,我国的政府信用主要状况是,中央政府在民众中很有信用,而地方政府信用缺失,基层政府的失信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农村基层政府的失信现象最为突出。我国正处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政府既是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督者和执法者,同时政府本身的失
本文标题: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