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藤野先生鲁迅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著名作品集有《野草》《呐喊》《彷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1检查预习绯红解剖畸形匿名瞥见诘责枪毙杳无音讯fēipōujīnìpiējiébìyǎo速读课文,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理清文章段落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在东京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在北京,怀念(1---3)(4---35)(36---38)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爱国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选材: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去仙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2)去仙台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仙台爱国初识藤野1.鲁迅对藤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别人怎么说藤野先生的?“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糊,忘了带领结;冬天穿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典型人物需要典型事件来塑造,文中选取了哪些精典片段来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再识藤野添改讲义:表现其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其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其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其求实精神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哪些事件促使了鲁迅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辞别藤野看电影事件(国民麻木不仁)匿名信事件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根据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怀念藤野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朗读体味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拓展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2、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作业:(二选一)
本文标题:藤野先生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7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