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1)黄疸(7)泪囊炎(2)脐疝(8)腹泻(3)脐炎(9)便秘(4)肺炎(10)脱水热(5)鹅口疮(11)尿布疹(6)结膜炎(12)湿疹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13)马牙和螳螂嘴(19)呼吸道感染(14)化脓性脑膜炎(20)泪囊炎(15)败血症(21)腹胀(16)缺氧缺血性脑病(22)急性肠套叠(17)斗鸡眼(23)脱皮(18)脓包疮(24)乳房肿大1.黄疸病因: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聚积引起巩膜、粘膜、皮肤甚至体液黄染的一种现象。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黄疸生理性黄疸: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足月儿在生后1--2天或2-3天出现黄疸,5-8天达高峰,10天左右消退,不超过两周。早产儿再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10天左右消退,不超过4周。【多吃多排,嗮太阳,洗澡】病理性黄疸:15天以后重复出现黄疸;黄疸程度较重,皮肤明显黄染呈金黄色或橘黄色;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到医院就诊;医生开药;茵栀黄口服液;或者照蓝光】1.黄疸母乳性黄疸:临床特点,生后4-7天出现黄疸,可持续4-16周,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无需特殊治疗,宝宝停止母乳3--5天黄疸明显消退,可采取间断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代替。或把母乳放入冰箱里冷冻取出后再喂哺】。溶血型黄疸:爸爸是AB型血,妈妈是O型血,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形成原因:是新生儿时期腹肌没有发育完善,尤其由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还没有能相互合拢脐孔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覆盖,当腹部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肠子就从脐孔内顶出形成脐疝,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一般在1-2岁迟者在3-4岁,脐孔可渐趋缩小到闭合。处理方法:新生儿期的脐疝不必特殊的治疗,但与脐部接触的内衣要柔软。凸起的部位可用洁净的、平面光滑的钱币等物,用纱布包裹后,再用纱布将其固定在凸起的部位压迫来治疗,切不可用胶布粘贴,会引起皮肤水泡或破损。一般可待脐疝自愈,很少有2岁后还很大的。2、脐疝2.脐疝表现:脐疝俗称【“气肚脐”】,3-7天脐带脱落后形成肚脐,小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当【用力、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肿物高出肚脐【3——4厘米】,皮肤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样子。但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有时患儿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小的脐疝在几个月到三岁能自然闭合,疝直径大于5㎝需行修补术,直径2-5㎝可观察至2岁再考虑手术。3、脐炎表现:开始为渗出物,逐渐发展成为脓性分泌物、恶臭、脐周红肿、新生儿体温升高。处理方法: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用75%酒精和医用棉棒消毒。预防:接触新生儿需先洗手,避免尿液污染肚脐;脐带未脱落前应上下分身洗澡,并将脐带用洁净的毛巾覆盖,避免水的侵蚀引发感染。每日观察脐部有无红肿,消毒要认真彻底,脐带没有脱落前要一天消毒2-3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洗澡后消毒一次,7--10天脱落,脱落后改为一天一次,还要消毒一周。3.脐炎新生儿脐炎:轻度发炎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如未及时处理,病情发展迅速,出现【脐部脓肿】,同时伴有【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表现;病情由脐带的血管逐渐蔓延侵入新生儿内脏以致有【新生儿败血症】有生命危险。预防:断脐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定时消毒、消毒到位】、发现分泌物及时处理、脐带脱落后坚持消毒至一周,每天1-2次至痊愈。处理方法:护理中要观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避免外来的感染源。脐部渗血症状:在脐带脱落期间伴有出血现象,那是毛细血管在渗血,由于脐带部位没有神经,所以宝宝无痛感。处理方法:只要每次消毒后用干的医用棉签按压3-5分钟就可以止住渗血,数次后这种现象即可消失。如果此方法无效,可在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碘伏涂抹在脱落面上,碘伏可收敛渗血的毛细血管。脐带脱落后也有渗血的可能,渗血结痂后,如果没有分泌物就不要再消毒了,待结痂自然脱落即可。4.肺炎新生儿肺炎: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肺炎症状:口周、鼻周发紫、口吐泡沫、呼吸快、鼻翼扇动、食欲不振、容易呛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哆嗦、腹泻等原因: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亲密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剖宫产的新生儿口腔未经产道的挤压,呼吸道的羊水含量较自然分娩的多,如果清理呼吸道不彻底,新生儿较早的呼吸,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机会就增多。4.肺炎•护理方法:a、护理中要观察每天【测量体温、精神状态、呼吸情况】b、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0%-60%】c、被服轻柔宽大,以免影响呼吸d、经常翻身,改变睡眠姿势或轻拍其背部,以利于排痰e、注意补充水分和热量【喂奶、水】还可以注射葡萄糖f、不要用奶瓶喂奶,用小勺喂奶【预防呛奶】5.鹅口疮•易发部位:口腔黏膜•原因:白色念珠菌引起;奶头或奶具不卫生;产道交叉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不注意口腔清洁,残奶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典型表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治疗方法;去医院,医生用【制霉菌素乳悬液】,或小苏打水漱口。用药3--5天就有效果,要治疗一周。(注意宝宝的奶具卫生,严格消毒,操作要正确,避免污染;还要注意乳头的卫生和乳头的健康状况,避免感染的机会。)6.结膜炎新生儿结膜炎:是新生小宝宝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眼病,新生儿结膜炎(红眼病)的病菌很可能来自孕妈咪阴道内,在分娩时,宝贝眼结膜直接接触了被细菌感染的子宫颈部及其分泌物,就会在出生后2-4天发生新生儿眼结膜炎。引发新生儿眼结膜炎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淋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出生后5-14天发病,表现为眼睑肿胀,睑结膜发红、水肿,同时伴有分泌物,初为白色,但可能很快转为脓性,因此出现黄白色带脓性的分泌物。6.结膜炎a、免疫力低下新生儿对病菌的抵抗力太弱,以至那些对成人和大一些儿童不会致病的细菌,也可能让他们遭受感染。b、泪腺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泪腺未发育完善,因而眼泪较少,不易将侵入的病菌冲洗掉,而使它们在眼部繁殖发生眼结膜炎。c、容易感染出生时,胎儿的头部要经过子宫颈和阴道,眼部很容易被这些部位的病菌污染而被感染。如果阴道的衣原体检查为阳性,从阴道分娩的胎儿被感染的几率达到70%,其中18%-50%会发生新生儿衣原体眼结膜炎。6.结膜炎•结膜炎症状:眼睛会红肿、怕光、流泪,有很多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睑的睫毛粘合在一起。•清除分泌物:洗净双手,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轻轻擦洗眼部分泌物。也可用消毒棉球浸上温开水湿敷一会儿,再换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一次用一个棉球。•预防性用药:眼药水为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淋球菌感染用青霉素眼药水;衣原体眼炎选用红霉素眼膏,还可用0.5%金霉素眼药水或0.1%的利福平眼药水滴眼。•消毒宝贝用品:毛巾、手帕要进行消毒,在阳光下晾晒。7.泪囊炎•泪囊炎:婴儿的眼睛经常是泪汪汪的,眼睛里有许多脓性分泌物流出,有的是出生后第一天出现,有的可以是一周或者一个月出现。有三大症状:流泪、大量的眼屎、眼睑湿疹。•病因: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近年来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剖腹产分娩比率居高不下有关。剖腹产婴儿没经过产道挤压,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更容易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生)。8.腹泻•新生儿腹泻:大便稀薄、发绿、水分多、呈蛋花汤样,严重的水分甚多粪质稀少;人工喂养的孩子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中出现鼻涕状黏液或含大量水分,就可以判断为腹泻。•严重腹泻:大便稀水样,可增加达到10-20次/日。还伴有高烧呕吐尿少,嗜睡,出现手足凉,皮肤发花,呼吸深长,口唇樱红色。(在换尿布时发现小儿反应差,口鼻周围发绀,唇干,眼窝凹陷,应立即到医院抢救。)8.腹泻护理:a、禁食,减少奶量或把奶稀释1/2~2/3;b、保证喂水,还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c、预防脱水;d、不要滥用抗生素,也可喂【妈咪爱或思密达】;e、仔细观察宝宝大便的【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做好记录f、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9.便秘•便秘:正常新生儿每天3-6次大便,几周后减少到每天1-2次;如果孩子两天或5--8天,才有一次大便也正常叫【崭肚】,如果大便干结、偏硬、颜色发暗,就已经是便秘了。•病因:孩子饮食不当、母亲饮食不当、乳量不足、疾病影响、精神因素•预防:改善饮食、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活动量•护理: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物理方法:肥皂条•药物:开塞露、甘油栓通便新生儿的几种便便1.胎便:1--2天排便,黑绿色粘稠液,无异味,有腐蚀皮肤的作用。2.绿便:饥饿便【没吃饱】3.奶瓣便:消化不良,吃【妈咪爱】4.水便分离:着凉【肚脐,小脚】热敷,物理【用手搓热,揉,热水袋,出现肠绞痛用德国产【西甲硅油乳剂服用】效果很好5.金黄色稀便:母乳性腹泻6.脓血便:肠道感染【去医院】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便便6--8次,金黄色稀便。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便便1--2次或2--3次,淡黄色,或灰色,成型便。10.脱水热•脱水热:生后,经呼吸道、皮肤蒸发,排出大小便等失去相当量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分泌较少,体内水分不足,或是【环境温度过高,过度保暖,使小儿体温升高,呼吸增快,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如补充不足,也可脱水;新生儿脱水热极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体温升高过快会引起【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继而导致脑损伤或死亡】。•症状:发热时体温突然升高(39℃-40℃)烦躁、爱哭、前囟凹陷、口唇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补充水分后体温会迅速下降。10.脱水热•预防:新生儿居室环境温度不宜太高,衣着适当,不要太多,包扎过紧,按需喂母奶。•护理:补充水分浓度为5%的白糖水或葡萄糖水,两个小时一次,每次15-30ml;尽量母乳喂养,发热或退热后48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洗澡,高热不退立即就医11.尿布疹•尿布疹:俗称“红臀”,如果孩子大小便后不能及时换尿布,或尿布不干净,尿液中的氮就会在大便中的细菌下分解作用产生具有刺激性的氨,长期刺激孩子的皮肤就会出现“红臀”11、尿布疹原因:l自身体质娇嫩;l尿布或纸尿裤引发的过敏;l尿布或纸尿裤更换不及时;护理:l及时更换尿布,用中性洗液;l空气暴露;l严重的宝宝到医院进行红外线理疗;l不能用含滑石粉的爽身粉,要采用纯天然的爽身粉;•用药:强生护臀膏、红霉素软膏、鞣酸软膏。•茶叶水清洗或用红外线灯来烤每天20分钟12、湿疹表现:为丘状大小的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起皮、带白点、带水疱。其中额头、下巴和面部为湿疹的好发部位,严重时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大多数宝宝会有非常明显的瘙痒感。宝宝因而哭闹、烦躁、甚至影响睡眠。【洗澡时水里放二片黄连素对湿疹很效果很好】症状:A:脂溢型---丘状带白点B:渗出型---丘状带水疱C:干燥型---脱皮12、湿疹起因:A、母亲自身寒湿体质;B、过敏体质;C、奶渍不及时清洗;D、空气湿度过大;E、温度突然增高;F、宝宝接触了化纤的织物;治疗:用儿研所出的【草本肤乐霜】,按说明使用即可,注意用药之前要将宝宝的脸清洁干净。产妇注意饮食:不吃海鲜类产品,不吃寒凉性水果。13.马牙和螳螂嘴•马牙:牙床上长出米粒或绿豆大小,白色的凸起物,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小牙俗称“马牙”。•螳螂嘴: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帮助吸吮的脂肪层(医学上称颊脂体)过于发达,就会出现两颊向口腔部突出的现象俗称“螳螂嘴”。•马牙和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表现:面白或发青,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囱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炎、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14、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15、败血症表现: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以
本文标题:新生儿常见病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8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