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音乐第一章学科价值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三、社会交往价值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四、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五、音乐教学能够开发学生智力,起到很好的启智作用。音乐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人的大脑分左半球和右半球,左脑承担语言处理和逻辑思维,因而被视为语言脑。右脑承担空间感觉、直觉思维、艺术欣赏等职能,被视为音乐脑。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用双手协调活动来发挥它们的艺术功能的,因为双手的协调活动也促进左右脑的兴奋思维,从而促进全脑开发。六、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提高艺术修养大有益处。第二章学科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一、学科教学遵循的原则与规律依据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特制定以下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一)音乐性原则音乐本位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应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位置或其职能位置。音乐本位原则,是音乐诸教学原则中的主导教学原则,是展示音乐教育体系的一面旗帜。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听觉艺术的认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要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二)综合性原则音乐教学的融合是多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音乐教学领域如唱歌、欣赏、器乐、创作、音乐基础知识等的融合。第二个层次是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融合。第三个层次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协同联系。(三)创造发展性原则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四)情感体验原则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其教育过程又侧重于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体验性,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五)实践性原则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一切情感体验,都必须在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音乐学习与技艺相关,必须亲身参与。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六)多元化评价原则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学科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一)尊重学科特点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遵循学科认知规律教学中要追求对音乐的感悟,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转变音乐教育观念。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应当明确,我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奠定学生终生学习音乐的心理及情感基础”。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的“双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活动材料,指明活动目的,组织活动顺利开展,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和学习的同盟者而已。2、据新课程的理念组织教学。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众所周知。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愉悦的心理环境;其次,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由于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可采用各种直观的手段。如创设情境和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使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学习歌曲,丰富生活经验,同时也喜欢上音乐课。(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组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常规,重组音乐课堂,使音乐课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音乐课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3)提供经验,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奥苏贝尔认为。任何新知识如果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没有已有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是不会被引起兴趣进而被吸收的。实践证明,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而基础差、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却缩手缩脚、遇难而退,结果就远离音乐了。因此,适当地进行一些技能培训,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能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4)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搭建展示学生音乐才华的舞台。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6年级要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在音乐声中有规律的“动”。让学生边唱、边跳、边演奏,还要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中年级学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期。为了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也要力求生动活泼,还要注重循序渐进。高年级学生普遍不爱唱,可以加强欣赏教学和器乐教学,或开展课外音乐兴趣小组活动。4、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也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的评价应在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以激励为主,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低年级学生的评价可以物质评价为主,中、高年级学生的评价以精神评价为主,教师的赞赏、信任的目光等都能深切地影响学生。《新课程标准》也对考试改革提出了建议,好的考试形式既能展示学生的才华,又使学生克服了恐惧心理,一举两得。5、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吸引学生的兴趣音乐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学科,教师如果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学生就会从心底佩服教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这门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让我们紧紧握住音符这把金钥匙,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6、有意识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学校课堂教学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到广阔的课外空间去实践,才能使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甚至发展为学好音乐的志趣爱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音乐课的教学方法脱离生活实践,过分的局限于课堂、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相隔离,那是满足不了学生多样的音乐需求。因此,学校音乐不应把视角停留在课堂、书本,而应把学生带进广阔的音乐生活实践世界,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扩大空间,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让他们体会到参与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技能竞争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本文标题:音乐教师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0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