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加工贸易仍然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据统计,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2000年的2032亿美元逐步上升到2009年9093亿美元。在此期间除2007-2009年外,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稳定在48%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技术含量低、高耗能高污染、国内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而中西部地区无论是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速度上看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的对象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并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这使得近年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也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鉴于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现状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及未来加工贸易的转型方向。关键词:加工贸易、存在问题、转型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1.1加工贸易的概念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1.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进料加工贸易要注意所加工的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销路。否则,进口原料外汇很难平衡,从这一点看进料加工要承担价格风险和成品的销售风险。2.来料加工。它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有的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此外,有时对方只提出式样、规格等要求,而由加工方使用当地的原、辅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常被称为“来样加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世界工厂为标志的,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使我国参与到全球生产的大分工当中,扩大了进出口贸易,这其中加工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工贸易随着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上升,其规模也逐渐扩大,取得了飞速的增长。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09年的9093.2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另据海关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2.6万家,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有3000万~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创汇等方面及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由开放初期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放缓趋稳阶段。我国加工贸易增速有两次低谷阶段,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两次都源于外来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次年,我国加工贸易同比增长仅2个百分点,创下20年来最低增速。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下,我国加工贸易增速再次大幅回落。2008年10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速放慢至6.3%,环比下降4.9%;11月同比和环比同时呈现15%上下的降幅;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出现-13.9%的首次负增长,其间全国共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外商直接投资的回落,制约了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国外订单大幅减少,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也不得不收缩生产规模,加工贸易进出口严重受阻,由此拉开了“零下气候”的大幕,加工贸易的脆弱和结构性缺陷也随之显现。1.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世界工厂为标志的,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使我国参与到全球生产的大分工当中,扩大了进出口贸易,这其中加工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工贸易随着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上升,其规模也逐渐扩大,取得了飞速的增长。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09年的9093.2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另据海关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2.6万家,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有3000万~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创汇等方面及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由开放初期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放缓趋稳阶段。我国加工贸易增速有两次低谷阶段,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两次都源于外来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次年,我国加工贸易同比增长仅2个百分点,创下20年来最低增速。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下,我国加工贸易增速再次大幅回落。2008年10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速放慢至6.3%,环比下降4.9%;11月同比和环比同时呈现15%上下的降幅;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出现-13.9%的首次负增长,其间全国共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外商直接投资的回落,制约了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国外订单大幅减少,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也不得不收缩生产规模,加工贸易进出口严重受阻,由此拉开了“零下气候”的大幕,加工贸易的脆弱和结构性缺陷也随之显现。1.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1.3.1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对外贸贡献大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加入WTO,我国凭借比较成本优势、地理优势、政策和环境优势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对总贸易的贡献率是巨大的。200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742.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额为2302.1亿美元,对外贸的贡献率达到了48.54%;2009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9093.2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41.19%;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总增量为6791.1亿美元,对外贸的平均贡献率为46.32%。1.3.2外资企业仍然是加工贸易主体,但私营企业增长迅速外资企业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在加工贸易出口构成中,2001年外资企业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为44.2%,贸易额为1065.9亿美元;到2006年比重上升为51.8%,贸易额上升为4311.4亿美元。在加工贸易进口构成中,2001年外资企业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为29%,贸易额为702.9亿美元;到2006年上升为33%,贸易额上升为2744.1亿美元。由此可见外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确实占据主导地位。而同期私营企业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在加工贸易出口构成中,2001年私营企业加工贸易额为5.2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0.22%,到2006年达到176.75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为2.1%。在加工贸易进口构成中,2001年私营企业加工贸易额为2.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0.1%,到2006年达到109.5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为1.3%。六年间外资企业贸易额增加了33.6倍;私营企业贸易额增加了43.8倍,所以私营企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外资企业。1.3.3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进料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2002年进料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的比重为73%,而来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仅为27%;到2009年,进料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的81.4%,而来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下降到18.6%。可见进料加工贸易在整个我国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其占比重还有逐渐上升趋势。2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2.1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应和扩大就业率,加上我国环保法规的不健全,加工技术落后,在我国加工贸易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测算,中国用消耗30%-40%的资源只生产世界5%左右的GDP。不仅如此,出口加工外商企业来华投资除了利用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外,另外还利用我国尚不完善的环保体系、扭曲的资源价格,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加工业转移到中国。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原煤、电力消耗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一般保持在0.8-1.0之间,而我国原煤、电力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显高于GDP增速,消耗弹性系数呈不断扩大趋势,该系数已经提高到1.6左右。2.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作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中为其在下游产业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即便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较好的地区,比如,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其制造业加工增值环节也主要停留在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阶段,零部件和原材料仍是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这种状态限制着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致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传统、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成熟技术)工序上,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低。2.3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尚不能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不仅规模迅速扩张,而且在贸易方式产品结构、主体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端产业链的引进,制造活动“采购全球化,订单电子化,生产零库存”对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不断创新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引导加工贸易按照其内在规律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我国加工贸易具体政策的制定涉及商务部、海关、税务总司、银行及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加工贸易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再加上加工贸易时间长、涉及面多、不易监管;这就容易造成政策衔接不紧密,漏洞较多。2.4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口与出口市场较集中,进口市场以日本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出口市场则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种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往往容易形成中国与欧美贸易时中方的顺差地位和对方的逆差地位,而对中国来说,这种顺差实质是华而不实的。因为美、日、欧等国将产品全部价值统计为中国对其出口,而不会减去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额,从而出现巨大逆差,引起双边贸易摩擦。2.5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加工贸易企业的一大缺点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和营销渠道,缺乏自主创新品牌。近年,我国传统加工贸易企业正从OEM向ODM和DEM转变,这一历程却恰恰遇到许多的挑战和困境:一方面,长期从事OEM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但因为不用承担营销和材料风险,在订单稳定的情况下,收益相对稳定,因此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品牌建设的动机,实际行动少。另一方面,相对处于向ODM或DEM转型升级的加工贸易企业,因为缺乏技术积累的过程,自主研发开拓能力低,且在转型期存在着投入大、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等问题,令转型加工贸易企业不堪重负,望而却步。2.6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为了鼓励出口,我国对加工贸易实行较优惠的贸易政策。但不少贸易公司或个人正是看中了这些政策可以带来的利益。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行走私,比如擅自内销、高报单耗、私自串料、假核销、以次充好和办理假结转等。为了保证加工贸易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海关应熟悉加工贸易流程,从各个环节提高监管水平。2.7我国加工贸易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开展较早,且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开放程度低,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看,承接加工制造产业和加工工序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存在较大差距。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3.1我国加工贸易的
本文标题: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3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