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北京市某市政工程投标施组(道路、雨污水、桥梁)
1第一章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第二节编制原则1、确保实现招标文件中所要求的质量、安全及环保目标: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满足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优良。采用先进工艺设备,调集精锐技术力量,并树立优良施工为合格工程的标准。2、确保实现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工期目标:依据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施工管理经验和设备配套能力,施工进度安排合理、高效,施工区段划分协调、统一。3、坚持文明施工的组织原则,确保整个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小,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4、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的影响,在工期安排、人员配置、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留有余地。针对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同时对特殊地带的特殊地质情况做出专项的施工方案。5、充分贯彻、执行业主提出的有关要求,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实施更高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交通导流以及环境保护措施。6、配备足够资源,确保按甲方要求完工。7、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8、从始至终注意维护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秩序,保护大自然环境。2第二章工程概况本项目为通州新城内的一条重要南北向交通走廊,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于加强温榆河西岸的交通出行、促进通州新城西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节道路工程概况1、设计标准温榆河西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采用50km/h,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1。2、道路纵断面纵断面设计,主要参考现况道路标高、两侧地面高程,坝河规划洪水。主要控制因素有:(1)、朝阳北路与温榆河西滨河路相交路口处朝阳北路设计高程。此处高程由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院提供,具体25.279米。(2)、因本项目坝河桥离潞苑北大街跨坝河桥较近,约270米,且温榆河西路上跨坝河处没有水位资料,因此参考潞苑北大街跨坝河处水力条件,计算得出温榆河西路处坝河50年一遇水为23.4米,并加上1米保护高,作为桥梁梁底控制标高,为24.4米。(3)、路苑北大街与温榆河西路相交路口处潞苑北大街设计高程。此处高程由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院提供,具体为26.851米。(4)、考虑北马庄南路街上跨温榆河桥梁标高要求。(5)、考虑相交规划道路与设计道路相接高程要求。3(6)、考虑排水要求及周边地块高程,道路整体标高按不低于小汤沟50年水位22.90米考虑。道路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1.9%。最大坡长504.74m,最大坡长141.38m,最小凸曲线半径2000m,最小凹曲线半径5000m。3、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横断面设计标准横断面,为三幅路型式,机动车双向四车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横断面布置由西向东为:3米(人行道)+3米(非机动车道)+2米(机非分隔带)+16.5米(机动车道)+2米(机非分隔带)+3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7.5米(绿化)=40米。路口渠划原则:温榆河西路与相交道路交叉口为丁字口的渠划1条进口车道,与相交道路交叉口为十字路口的渠划2条进口车道,渠划长度均为60米,渐变段长度为30米。公交车站设置原则:公交车站设置在出口车道上,距路口距离应不小于50米,公交站台长30米。渐变段宽度长15米。人行道采用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需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之要求。所有人行步道上均设置连续盲道,包括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所有路口(包括路段上的街坊路口)均设置为无障碍坡道,将人行步道设置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在距人行道外侧立缘石0.5米处设0.5m宽的盲道。机动车道横坡为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横坡度为1.5%,非机动车道横坡为一面坡,坡度亦为1.5%,人行道横坡为一面坡,横坡度为1%,向车行道一侧倾斜。4、路面结构设计本工程采用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根据道路性质,结合结构计算,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如下:主路: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4㎝乳化沥青粘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5㎝乳化沥青粘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7㎝4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乳化沥青透层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16㎝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16㎝石灰粉煤灰砂砾底基层18㎝总厚度:67㎝非机动车道: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4㎝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乳化沥青透层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18㎝石灰粉煤灰砂砾底基层18㎝总厚度:41㎝人行道:透水性方砖面层6㎝1:5干硬性水泥砂浆2㎝C15无砂混凝土15㎝粗砂垫层5㎝总厚度:28㎝主路面层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表面层石料为玄武岩碎石,改性沥青的改性剂为SBS。稳定剂为木质素纤维(0.3%-0.4%);中面层与底面层石料为石灰岩碎石;非机动车道面层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石料为石灰岩碎石;沥青面层之间设置粘层油,规格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升/平米。在沥青路面基层与面层之间必须喷洒透层油,规格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用量为1.2升/平米,透入基层厚度不得小于5㎜。浇洒透层沥青后,立即撒布石屑或粗砂,用量为3立方米/1000平米。在透层油之上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BC-1作结合料,乳化沥青用量1千克/平米,S14(3~5㎜)石屑用量为7立方米/1000平米,厚度不宜小于6㎜,且做到完全密水。路基填上及回填土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标准满足下表1.1-2;55、路基防护设计人行道外侧设计高与现况地面高存在高差,路基边坡放坡至现况地面,坡度按照1:1.5放坡,采用植草防护。坝河北侧由于填方高度较大,采用网格护坡对路基边坡进行护砌,人行道外侧设置草白玉栏杆,并取消路缘石。6、路基处理设计在本工程中,经考察发现在道路红线内有新近堆积建筑和生活垃圾,应进行清除和处理。温榆河西路全段土层表层为杂填土,厚度为0.8~3.4m,含少量植物根系,偶见虫孔、砖瓦块和石块,土质不均匀,分布较普遍,原则上杂填土应全部挖除,并回填道路可用土,但土方量过大,实际施工中,可以清除地表土植物根系等,并采用振动夯实进行地基处理。7、地质概况地质条件及地层情况通州区新城温榆河西路工程位于温榆河西岸,南起朝阳北路,北至潞苑北大街,北部上跨东坝河和小汤沟,场地地形比较平坦,地貌单元属温榆河近代冲积平原,高差一般1m左右,局部受河流等因素影响,高差较大,可达5~8m。根据现场勘探结果,新城温榆河西路沿线填土厚度较小,一般在1~2m,分布较均匀,局部受河床等影响,填土厚度较大,可达5~8m;其下为低液限粉土和中细砂层。根据场地地形和地质条件,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钻孔25个(见勘探点位置平面图所示),勘探孔深8-10m,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1层:该层为第四纪全新世人工填土,杂色,局部呈褐黄色,灰黄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稍密实,主要由低液限粉土,粘土和粉砂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偶见虫孔、砖瓦块和石块,土质不均匀,分布较普通,层厚0.800-3.400m。低液限粉土○2层:该层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土,呈灰黄色,褐黄色,湿—很湿,软塑-硬塑状态,稍密—中密实,粉粒含量较多,主要为石英,含少量云母碎片,土质较均匀,分布稳定,间夹薄层粉细砂薄层或条带,具水平层理,层厚2.200-6.400m。细砂○3层,该层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土,呈灰色,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实-密实,含少量粘粒,颗粒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含少量云母碎片,土质较均匀,分布稳定,具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层厚0.800-4.900m(局部未揭穿)。低液限粉土○4层:该层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土,呈灰黄色,褐黄色,湿—很湿,硬塑-可塑状态,密实-中密实,粉粒粘粒含量较多,主要为石英,含少量云母碎片,6土质较均匀,分布稳定,具水平层理,层厚大于2.500m(未揭穿)。通州区新城温榆河西路场地位于温榆河西岸,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本次勘探期间场地内地下水位标高14.900-17.890m。8、沿线相交道路及设施由南向北线路分别与朝阳北路、物资学院东路、物资学院北街、小汤沟北路、北马庄南街、商务园三号路、商务园二号路以及潞苑北大街相交。其中:城市主干路:朝阳北路、潞苑北大街;城市次干路:北马庄南街、物资学院北街;城市支路:物资学院东路、小汤沟北街、商务园三号路、商务园二号路。线路与北马庄南街、潞苑北大街、朝阳北路相交处路口均为十字路口,与物资学院东路、物资学院北街、小汤沟北街、商务园三号路、商务园二号路相交路口均匀丁字路口,各路口均采用灯控平交路口方式组织交通。温榆河西路与坝河北堤北侧小路相交,考虑此处温榆河西路刚上跨坝河,道路竖向较高,本次设计考虑上跨北侧小路,北侧小路无规划资料,本次设计按照远期四级公路考虑,路基宽度为6.5米,净高按照≥4.5米控制。与其他现况小路相交均按照接顺处理。在跨坝河桥处,温榆河西路与坝河两侧大堤路平交,现况大堤路宽约3米,由于跨坝河高程受坝河规划水位的控制,道路竖向设计比现况南侧堤顶高2米,比北侧堤顶高3.8米,两侧大堤路需要改造才能与其相接,南北大堤路改造段长度分别约为129米、169米。温榆河西路与大堤路平常用活动隔离墩隔开,汛期时打开。在跨小汤沟处、小汤沟北侧道路为砂石路,南侧为土路,本次设计均考虑与其平交处理,由于受小汤沟规划水位的控制,道路竖向设计高分别比南北两侧堤顶高程高2米、3米。南北两侧大堤需要改造才能与其相接,改造段长度均为60米。由于目前没有沿线公交路线路情况,本次初步设计结合周边规划考虑与设计起点处道路北侧、物资学院北街处道路两侧、北马庄南街处两侧,设计终点处道路西侧共设置6处公交车站。相邻车站间距约为800米。9、高压走廊温榆河西路(朝阳北路至潞苑北大街段)东侧现况有11万伏高压线,共有4个11万伏高压塔。道路起点处下穿11万伏高压线。10、河道温榆河西路于桩号2+337.647处与坝河相交,此处坝河已基本按照规划断面实施,此7处河底高程为16.5米,现况水位高17.86米,两侧堤顶高约24.5米。规划坝河横断面为梯形复式断面,河底宽约30米,边坡为1:2,河上口宽为75米,河底纵坡为0.00194。潞苑北大街与坝河相交处河道50年一遇洪水位为23.90米,设计常水位20米。潞苑北大街跨坝河处距温榆河西路跨坝河处距离约为270米,故按照河底纵坡计算得处温榆河西路处河道50年一遇洪水位为23.40米。第二节桥梁工程概况1、本设计为桥梁工程中的坝河桥,为3×32m简支T梁桥,桥梁全长96m,全宽33.4m,桥梁面积3206㎡。2、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计算行车速度:50km/h(3)、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KN/㎡。(4)、地震烈度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5)、桥梁净空:坝河桥桥下净空H≥50年一遇洪水位1m;同时满足H≥常水位2.5m;无通航要求,全桥梁底最低点高程24.679;(6)、设计基准期为100年;(7)、设计安全等级:二级;(8)、环境类别为Ⅱ级;(9)、坝河50年一洪水位:23.40m,常水位:19.5m;(10)、坝河桥桥梁标准横断面:0.45m(草白玉栏杆)+3m(人行步道)+3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割带)+16.5m(机动车道)+2m(机非分割带)+3m(非机动车道)+3m(人行步道)+0.45m(草白玉栏杆)=33.4m3、主要材料(1)、混凝土预应力简支T梁采用C50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盖梁采用C45混凝土封端采用C40混凝土。桥台台身、承台采用C30混凝土;塔板采用C25混凝土;8墩柱采用C35混凝土;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2)、普通钢筋及钢材在施工中对钢筋的焊接、塔接、锚固长度等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钢筋采用R235级钢筋和HRB335钢筋,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
本文标题:北京市某市政工程投标施组(道路、雨污水、桥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5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