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送东阳马生序课外比较阅读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史》)【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益慕圣贤之道()(2)或遇其叱咄()(3)同舍生皆被绮绣()(4)生徒悉集()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下联:共同点: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答:参考答案:3.(1)更;(2)有时;(3)同“披”,穿;(4)全、都。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5.示例:宋濂借阅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二、【甲】既加冠,-------,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⑦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2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3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3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共同之处是:不同之处是:32、有副对联,下联是: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只因养尊处优。请你根据《送东阳马升序》做出上联。上联是:参考答案:28、B29、有时、地方、苦于担心、大门30、(1)曾经赶到百里之外,跟从同乡的前辈有识之士,拿着书本虚心请教。(2)人研究学问,不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落后。31、相同点:都告诉人们读书要虚心求教。不同点:甲文叙述了虚心求教别人之艰难;乙文讲述了与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32、名闻天下文称四海缘于心无旁骛三、【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5、解释加点的词(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俟其欣悦()(3)于是遂就书()(4)吾徒相教()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5、(1)借(2)等待(3)于是,就(4)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总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四、【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已】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西京杂记》【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著称。曾位至丞相。②逮:到,及。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④与:帮助。⑤大学:很大的学问。18.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2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录毕,走送之()(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0.【甲】【乙】两文主人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21.你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参考答案:18.(1)得到(2)跑(3)通“披”(4)腰佩’19.(1)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20.家贫且能勤奋刻苦读书。21.读书要不畏条件艰苦、学习应该勤奋努力刻苦、读书要虚心善学等。五、【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颜之推《颜氏家训》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腰白玉之环(2)恒出觅食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B.媵人持汤沃灌。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10.(甲)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11.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参考答案:7.腰佩,用做动词2经常常常每小题1分共2分8.B共2分9.(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家境贫寒没有什么物资财产常常连日不生火做饭靠吞咽纸张填充肚子。第1题答对“以”“口体之奉”l分翻译准确通顺l分第2题答对“资”“实腹”1分翻译准确通顺l分。共4分10.对比衬托侧面描写每空l分共2分11.示例一艰苦的生活锤炼一个人的意志造就一个人的坚强品质。示例二穷苦之境也是成长之境。示例三且勤且艰读书作乐。示例四学习磨练人生。内容2分语言凝练l分共3分六、【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两种(事物)。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②录毕,走送之走: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答: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答:参考答案16.①假:借;②走:跑;③谪:降职远调;④妻子:妻子和儿女。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七、【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2.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3.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4.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本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外比较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6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