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作者:柳春慈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鞠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2008乡镇政府作为处于我国政府体系的最低层次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基层,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负责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传输给国家政府。因此,乡镇政府是国家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行政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乡村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镇政府职能发挥优劣,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能否实现社会稳定。作为善治的治理从本质上说是使公共事务所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政府和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治理和善治理论将私人部门的管理理念和公共部门的管理观念相融合,既强调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使命,又重视私人部门的效率目标追求;不仅关注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公共部门,而且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强调非市场力量的凝聚。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在此背景下确定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以治理和善治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政府善治为目标,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进行研究,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履行与保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进而有效规范乡镇政府行为、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正文共分三章,大概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治理理论的相关问题,包括治理理论的来源、内涵、特征,治理理论为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新视角。第二章分析乡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及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三章以治理理论为视角提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实现政治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平衡发展,体现公民的民主性,在提供公民公共产品方面采取竞争方式,实现县乡村相关联动的相关保障。2.学位论文贺华云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治理模式探析2007本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中西对比,就我国社会转型阶段乡镇政府治理模式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治理变革运动正在不断地走强,随着西方各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成为许多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治理和善治”理论正成为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一种新理论。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及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模式以应对复杂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也是我国乡镇政府需要面对的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用三章的篇幅对我国乡镇政府治理模式作了较详尽的探析。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内涵、政府治理理论、政府治理的内涵以及善治。治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就迅速发展并以善治为目标取向。治理的本质在于它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权威或制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利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治理的最高标准是达到善治。治理和善治理论已成为指导各国政府改革的新理论、新理念,亦为我国政府改革提供了新的重要而有益的分析视角。以善治为目标,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治理模式应作积极的调整和变革。第二章系统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阶段乡镇政府治理状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的进程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对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对政府管理理念和治理范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适应技术变革要求,稳固政府的合法性,各国政府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以追求变革政府结构为目的的政府治理改革运动。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在乡镇政府治理模式的探索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乡镇政府治理模式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当代西方以新公共管理定向的四种治理模式,其中的治理理念有其合理的可借鉴的一面,但要让其很好地为我所用,就必须充分地考虑我国的现实背景。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经济政治体制以及传统行政文化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这决定了我国乡镇政府的治理变革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而应当探索既符合国情又适应当今时代潮流的乡镇政府治理模式。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治理,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乡镇政府为平台的——多元合作型乡镇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乡镇政府治理模式和有限责任型乡镇政府治理模式。3.学位论文杨清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公共服务研究——以福建乡镇公共服务为例2008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与全面取消农业税把乡镇推向理论的前沿。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再次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本文尝试着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将福建省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与乡镇公共服务的供给结合起来思考。文章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评析,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创新、难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详细引介了乡镇公共服务理论分析工具;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与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与治理理论是本文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这些重要理论的分析最终还要回归本文论述的福建省“乡镇公共服务”这一主题上。具体说来,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省乡镇公共服务的供给既需要各级政府本着关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行政价值理念起主导作用,也离不开民间组织与农民的参与。也就是说,乡镇公共服务的供给需要政府和公民及他们的组织开展互动合作。第三章论述了乡镇公共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赂地位。首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个目标最主要的实现力量还在于各级政府。乡镇政府作为乡村社会的管理者,其关注的焦点应对准广大农民的需要,政府职能、政府行为和政府改革等都要紧紧地围绕着树立全面服务的管理理念来展开。其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给乡镇政府提出了具体的职责要求,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全面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这种转变意味着乡镇政府必须要本着“以农为本”的思想,实现将政府职能引向乡村社会总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将政府职能引向乡村社会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第四章对福建乡镇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做了具体的分析。首先,近年来,我省各乡镇加大力度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与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各乡镇在文教、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的总量与水平方面有了较大的增长,满足了广大农民多元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全省各乡镇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透明高效、勤政廉政的政务环境。如:乡镇干部的行政观及行政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乡镇政府对本乡镇范围内发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活动等重要的行政行为进行了公开,使乡镇干部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完全置于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促使了良好政务环境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次,文章列举了我省乡镇公共服务存在的~些问题: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效率低。由于我省广大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来提供,导致了乡镇公共服务由于资金等原因严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不佳。二、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需求。农民生产急需的公共物品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物品以及为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服务的设施供给不足,而不合意的农村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无效供给膨胀。三、乡镇公共服务动力不足。在农村工作中,一些乡镇领导唯上唯书不唯实,对农村中存在的大量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去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味地做表面文章,只想当太平官。另外,由于乡镇政府与上级职能部门条与块、条与条之间各自为政,造成一些社会领域无人管理,出现了管理空白区。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方式不灵活。受过去“全能型政府”思想的影响,当前我省各乡镇公共服务仍以政府供给为主,供给的方式也不灵活。最后,文章对我省乡镇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财政收入少是我省乡镇财政困难的基础原因。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财政的合法收入大幅减少,造成乡镇政府财力更加紧张。再者,乡镇政府的“吃财政饭”和“在职消费”吞噬了大量宝贵的资金,影响了乡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经费。这些无疑都削弱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人事权的缺乏造成乡镇政府对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处于上无激励拉动和下无压力推动的境况。接着,文章还指出乡镇职权与责任不统一使乡镇政府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服务。从乡镇政府自身的原因来看,乡镇领导素质偏低,行政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这些无形中都削弱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此外,由于缺乏显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偏好、监督和评价公共品生产的可操作程序,农民无法在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中反映自己的的意见,表达自己的需求偏好,导致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对需求的动态反应性不强。况且,政府官员“经济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农村公共产品中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因此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不一定是农民需要的公共物品。第五章针对上述分析对福建省乡镇公共服务提出了思路与对策。本章先从近年来乡镇政府今后发展方向的路径选择出发,得出了乡镇政府应该在管理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中起重要作用,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和支持性资源投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结论。这就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铺垫了基础,所以明确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着力提供农民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接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乡镇公共服务的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乡镇公共财政制度;创新体制,合理配置乡镇权力;精简机构人员,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需求机制。最后,还需创新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来提高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了促进乡镇政府正确给自己定位,履行职能并承担起相应的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应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千万家农户。根据公共产品理论与治理理论.还可引入新的供给主体和生产或提供方式,构建出“一主多元”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即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广泛参与的多种方式并存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最终使我省乡镇公共服务改变过去政府单一提供的一元模式,建立乡镇政府与乡村社会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多元模式。此外,为了切实解决乡镇薄弱的公共服务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彻底改变“重城轻乡”、“重城轻农”的国家公共产品制度安排,扭转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二元格局,努力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第六章是本文的结束语部分。对全书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指出本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4.期刊论文柳春慈善治视野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实现-理论探索2008,(5)善治是治理理论追求的目标,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应遵循善治理论,同时坚持效率和民主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在职能定位中保持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的平衡,在管理职能实现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在政治职能实现过程中维护农民民主权利.5.学位论文季文广治理视角下的乡镇政府改革研究2007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乡镇政府治理不善已经成为束缚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乡镇政政府改革还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很可能为弊端深重的官僚机器所扭曲。可见,乡镇政府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正是在这样韵时代背景下,笔者以治理理论为主要研究视角,坚持理谂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历史研究以及系统研究等诸多研究方法,在对乡镇政府的历史、现状和弊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治理和善治的理念提出
本文标题: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