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治理通货紧缩与发展“二板市场”
1治理通货紧缩与发展“二板市场”“二板市场”是相对主板市场而言、旨在为中小企业筹资服务而开放的资本市场“二板市场”对于正在遭遇通货紧缩之痛的中国而言,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重要的融资场所,有力地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并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优化资源配置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又正是治理中国通货紧缩的一剂良方因而,建立和发展中国内地的“二板市场”,对于缓解当前通货紧缩的态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通货紧缩遭遇中国通货紧缩(defation)这个名词虽已被国内外炒得沸沸扬扬,但它的确切定义却很难在权威的经济学辞典中找到按照传统的理解,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一般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对而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的态势,这种态势不是偶然、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上涨;通货紧缩则是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的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这种态势同样不是偶然、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乃至下跌但如果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通货紧缩可以看成是一种比较“古典”的2与经济衰退相伴随的现象,它的典型特征是投资机会的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与此对应,则是储蓄的相对过剩储备大于投资,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产品过剩、开工不足、失业增加和物价下跌;在金融领域,则是全社会信贷量的螺旋式紧缩同时,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实际利率在不断提高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通货膨胀的财富再分配就其总额来说是上升的,而通货紧缩却意味着财富总额打了一个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货紧缩对于国民经济的危害,较之通货膨胀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中国当前是否已经遭遇通货紧缩?对这一问题的肯定回答似乎已成为当前经济学界的共识一般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现象主要表现在:1、物价方面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从1994年的21.7%,降至1997年的0.8%,1998年1~11月又降至—2.5%,11月份单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这已是自1997年10月份以来连续13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也从1994年的24.1%,降至1997年的3.8%,1998年1~11月为—0.8%;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也在持续回落,自1996年3月即开始呈负增长趋势2、货币供给方面1998年六月末,我国MO、M1、M2的增幅分别为6.6%、8.7%、14%,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3、11.9、5.1个百分点,到11月末,增幅虽有所回升,但仍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回落与此同时,物价水平降低抵消了五次降息的效果,实际利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3、社会消费需求增长趋缓作为消费需求的主要构3成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从1994年的30.15%逐渐降至1997年的11.1%,1998年前11个月增幅进一步降至6.6%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和预期收入的普遍下降,社会消费严重不足,商品销售不畅4、作为经济增长源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其增加幅度自1993年的61.8%急落至1997年的10.1%1998年1~9月,由于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增幅才略有回升达到20.0%5、投资与消费增幅变小,共同导致了GDP的增长势头减弱我国GDP自1993年的13.49%持续下滑至1997年的8.8%,到了1998年,由于受国外反倾销政策及东南亚、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需求增长速度降低(据海关统计,今年1~1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2%,其中出口16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2%;进口12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6%,这与去年高达20%的出口增长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6、与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相伴的是迅速增长的失业率有统计表明,我国的实际失业率已达8%以上虽然如此高的失业率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无关系,但投资收益率降低、投资机会减少,国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不足是更重要的原因综观种种迹象,我国经济在经过1993年7月以来的紧缩政策之后,由于制度创新能量经过长时间释放,已不足以支撑高速增长,加之外部环境恶化以致于外国需求增长不足以弥补国内需求的萎缩时,国内经济深层次的矛盾便可能以通货紧缩的4形式爆发出来二、发展“二板市场”,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应对通货紧缩的挑战?从政府已经采取的财政、货币和消费政策措施看,效果并不理想1、货币政策方面为治理通货紧缩,防止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我国政府已采取了包括近三年来六次降息在内的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启动消费和增加投资但从实施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何以如此?我们认为,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时期,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扩张型货币政策受到传导机制的阻滞第一,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是否将扩大了的贷款能力变为增加贷款的现实,中央银行并不能“牛不饮水强按头”商业银行是否扩大贷款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贷款风险如果经济形势恶化造成贷款拖欠率升高时,银行将更容易满足于国债或者上存准备金的收益而不愿意增加贷款;二是银行的财务状况如果银行以前的不良资产较多,银行的承受风险能力和意愿都将降低;三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健全情况如果出现很多银行破产,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能力和意愿都将受到不良影响第二,企业投资需求很难受到中央银行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拉动企业投资活动取决于三个要素: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和对经济的预期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投资归根结底是对未来的赌博,赌的是目前和未来的收益将大于目前和未来的成本”在经济萧条时5期,投资收益和经济预期都会明显降低,而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的操作又未见得会使企业的投资成本真正降低,因为只要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即便利率降低,它们仍然可以通过改变贷款合同中的条款如提高抵押条件、提出将一定比例贷款返存银行要求等使企业贷款的实际成本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这一时期,企业投资欲望并不会因货币政策的宽松而上升第三,消费支出更多地取决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而不是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在经济衰退时期,随着失业率的迅速增加,人们出于对未来生活产生忧虑,总消费支出必然呈现下降趋势2、财政政策方面1998年以来,国家已经采取的一些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把证券交易印花税由0.5%降为0.4%;放宽了增值税的“小纳税人”标准;增发1000亿国债,并配套1000亿银行贷款,以加大对农林水利建设、交通通讯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建设、经济实用房建设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其目的是想通过政府的投资来扩大内需,以带动企业的投资并拉动经济增长但其对缓解通货紧缩的实际影响仍然是令人怀疑的其一,通过财政支出的政府投资效率不高,据北京安邦咨询公司估计,当前中国居民每消费人民币1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5元,而政府投资每1元,最后的产出只有0.44元的投资效益,可见政府扩大投资明显不是长久之计;其二,中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说明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减弱,6为此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且应把有限的财政收入首先满足国家的社会公共职责职能目前国家把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低效的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不利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3、刺激消费方面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投资需求其实也是消费需求的衍生物,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尤其需要刺激的是消费需求目前中国存在消费意愿不足的现象,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有企业改革使工人下岗的数量不断上升,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预期收入下降等;同时,由于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等改革使居民增加对远期消费支出的预期,消费支出的期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当前的消费倾向降低因此,启动消费的手段就是要增加居民的即时消费倾向,使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其中增加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的首要办法,因为“要想让人花更多的钱,就必须让人有更多的钱”同时,消费信贷也为此提供了一个手段但目前发展消费信贷的约束条件在于银行对家庭的信誉和还款能力缺少信心,为此需要从法律上加强对借款人的约束,重建社会信用关系,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既然国家已经采取的以上政策措施在实践中收效甚微,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供应学派的有关政策选择,从激发企业的活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活力入手,来启动经济,引导中国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治理通货紧缩的意义,至少可以体现7在以下几方面:1、中小企业就业容量巨大企业大小规模的不同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大企业就业比较稳定,但就业成本较高,因为大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中小企业则不然,就业成本低但就业容量大以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看(1995年底),国有小企业占国有企业数量的85%,占用的国有资产仅17%,吸纳的就业却为74%,吸收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而以同样的产值计算,中小型工业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是大型工业企业的1.43倍国外的情况也莫不如此:法国1985年有中小企业29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其雇员占全国职工总数的60%,日本在1986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80.7%!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这种状况,不仅制约着科技成果的产出,而且还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进而制约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对付通货紧缩除了要从需求总量上入手外,还应从结构上进行调整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80年代所进行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工业结构中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的硅谷存在的高科技企业群大多是中小企业,现代大企业正是从这些企业中孕育产生的80年代以来,美国科技项目的70%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3、引导民间投资,从源头上刺激经济发展我国集体、个体企业的投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进行的投资,如前所述,8当前国家投资上升很快,但民间投资中却因各种看淡预期而增长较少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光靠财政投资显然是不够的能够支撑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力量,必须是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目前正在考虑制定《中小企业法》,营造公平的环境;设立类似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设立专门的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税收上的优惠等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正在考虑在内地也建立二板市场,以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大发展二板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场所从市场经济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为主,以社区或地方信用机构提供的贷款为辅我国大陆证券市场由于实行政府审批制和额度管理的方式,上市额度成为稀缺资源,且证券市场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大批中小型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几乎是一个真空地带而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普遍缺乏担保,资信较差,很难从普通的金融机构融资,筹资成本也比较高;同时,由于缺乏市场信贷手段及资产规模较小,中小企业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也非常困难而如果不利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难于成长壮大的作为专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而设立的二板市场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可通过二板市场获得取得直接融资种9种好处,另一方面,二板市场有效地降低了中小企业创立的“门槛”,鼓励居民个人创办和投资于中小企业,这对于启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目的不是控股,而是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取得部分股权,促进受资公司的发展,使资本增值一旦受资公司发展起来,股票可以上市,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在股票市场出售股票,套现后再去寻找新的投资对象但由于高科技企业具有风险高、规模小、建立时间短等特点,一般难以进入一国的证券“主板”市场许多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主板”市场之外专门建立了二板
本文标题:治理通货紧缩与发展“二板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