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5科学的社会建制汇总
第四讲科学的社会建制本讲的主要内容和结构•1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2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3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1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一、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1.社会建制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一般而言,社会建制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价值观念阐明本制度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作用是向社会成员表明自身存在的意义,使其充分理解制度目标的基础上全力依从规范。行为规范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特定社会活动行为模式的规定。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具有其社会成员直接面对的特殊规范系统,反映出对其成员行为的制约性。链接: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中国科学院关于投诉院士违背科学道德问题的处理办法》组织系统是社会建制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这一系列包括组织首脑、职能部门和组织成员。首席科学家制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实施的首席科学家制,是采取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的新的科技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席科学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选聘课题组长,并根据工作的进展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需要对项目进行滚动管理。他们除在项目研究上拥有决定权外,还将被授予科研经费及人员选聘的管理权。首席科学家可根据项目研究的进展,召集专家组会议决定重大研究事项。欧阳自远物质支撑社会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分为实体性物质保障和象征性物质保证。前者如科技研究中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后者如物理学家波尔把太极图作为自己思想的表征。电子实验室阴阳鱼2.科技建制化的概念科学社会的建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是指科学事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门,成为一个国家或团体内的特定的编制和系统的历史过程,是科学成为一种重要的,与政治、经济、教育等相类似的社会力量的过程,是科学活动高度职业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的过程,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科技社会建制的确立,意味着科学和技术已成为社会构成中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如科研院所、学会、实验室、课题组)和职业角色门类(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2.科技建制化的概念“价值层面”(思想基础)确立了特殊价值和体制目标。科学的体制目标“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技术的体制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并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制度层面”(基本标志)形成了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应用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行为规范;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奖励机制;其他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制度,如国家科技政策.链接: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组织层面”(基本条件)•建立了以科学技术人员为活动主体的社会组织,如学会、研究院、工业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大学。•是社会建制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包括:组织首脑、职能部门和组织成员。“物质层面”(基本保障)为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如科研所需的资金投入、仪器设备等。2.科技建制化的概念3.科技建制化的特征◆社会接受科学活动,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功能,科学活动须是因其自身价值受到社会重视的;◆必须有一整套调整科学活动领域中的行为的规范,其方式要有利于科学活动实现科学目标,并保持有别于其他活动的自主性;◆这些特定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要适应其他活动领域中的社会规范。全部满足上述三条的活动即已建制化了,它们也是科学社会建制化的特征与标志。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二、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历史进程(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具体标志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专业化走向职业化国家科技体制形成蒙太格语法(MG)研究1.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古代:经验型知识生产•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式研究:零散、思辨•工匠和技师在实践活动时积累的知识技能:随机、偶然、缺乏理论基础(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具体标志蒙太格语法(MG)研究1.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近代:实验型知识生产培根:“实验哲学”英国皇家学会(1662)成立。科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认可;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属于一个有共同目的和宗旨并恪守一定规范的科学组织。1666法兰西科学学院成立,由政府资助,设置了领取国家薪俸的院士制度。这是科学活动体制化和科学家社会角色形成的重要标志。科技活动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劳动,科学家由业余走向专业化。(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具体标志知识生产从“经验型”转向“实验型”经验型知识生产实验型知识生产不是目的性行为,是另一种目的性行为的附产品是目的性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知识生产偶然性大,效率低,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知识生产不确定性小,效率高,有理论性和系统性依附于另一种目的性行为,它的发生“没有成本”不再依附于其他活动,需要成本第1页2.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专业化到职业化英国皇家学会作为专业化科学的代表,仍是业余科学家聚集的场所,其会员以贵族和政治家为多。19世纪德国:科学技术活动以职业化为特征的高度体制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重要阶段。兴建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新式大学:柏林大学(1809)、玻恩大学(1818)、慕尼黑大学(1826),以及专门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工艺学校。美国大学:系的建立,研究生院制度形成(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具体标志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科学技术活动在产业界的职业化和体制化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建立和工业研发人员的出现。德国合成染料工业如巴斯夫、拜耳、赫斯特最先创建工业研究实验室;德国电气工业(西门子公司)、钢铁工业(克虏伯公司)创建了实验室;美国的贝尔电话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也相继建立工业实验室。科学技术活动在政府中的职业化和体制化以政府支持和直接管理的科研机构的建立与政府资助科学技术活动的制度化为特征。1873年德国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1877年德国建立“国立化学研究所”1879年德国建立“国立机械研究所”(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具体标志第1页3.国家科技体制的形成: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事业是国家资源纷纷建立和扩大由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建立了支持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中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资助机制,如美国科学基金会。政府和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改变了以前科技活动主要依赖社会捐助和科学家个人资产的状况。国家纷纷制定鼓励和支持科技活动的政策“科技政策”: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强化其科技潜力,以达成综合开发的目标和提高其地位,建立的组织、制度及执行方向的总和。科技政策成为国家科技体制的重要支撑。(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具体标志小科学科学在近代主要处在自由研究时期,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科学家个人的智力活动,科学家自己解决研究经费,自己制造仪器设备,自己自由选题。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综合性大课题的出现,需要大规模的合作,需要跨公司、其至跨国的协作;项目经费巨大,仪器设备复杂,情报资料众多等等,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国家化甚至国际化,从而进入大科学时期。大科学所谓大科学,就是依照现代工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与科学。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世界各国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都是典型的代表。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决策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科学技术不仅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社会化事业,甚至成为重要战略产业、带头产业。大科学促进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使科学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之间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正是在—体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政府、企业、资本集团、科学技术研发机构等利益单元组成的社会综合体,它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二)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进程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前史在科学萌芽的古希腊时期,就有了与教育相伴而生的学会或学社.从探讨世界本原的米利都学派到辩证研究世界的爱奥尼亚学派,从推崇数与和谐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探讨理念世界的柏拉图学园,哲人们的社团交流早就开始了.但总的来说,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柏拉图学园柏拉图的学园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古希腊传统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以柏拉图学园为阵地的新柏拉图主义成为当时希腊文化世界中广泛流行的思想。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瓦解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了打击异教哲学、垄断神学教育,于公元529年下令封闭了雅典的所有学校,包括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一由柏拉图亲手创建,维持了900多年的希腊学术殿堂被政治的暴力毁灭了。柏拉图学园古代科学活动的主体:自然哲学家,不是具有独立社会地位或身份的科学家。古代技术活动的主体:工匠,没有文化,不是独立的技术专家古代无独立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无专门从事科技研究的职业。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二)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进程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前史2.近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肇始(1)科学研究社会组织的雏形意大利那不勒斯“自然奥秘协会”和“猞猁学院”的出现猞猁学院17世纪初,由于科学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研究领域的迅速扩大,使得学者之间的及时交流成为迫切的需要.这种交流只靠少数人之间的通信、互访已经不够了,科学交往开始向人员相对不变、时间相对固定的有组织的方向发展.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在获得经费资助的情况下,出现了某些在实验研究或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1603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的“猞猁学院”,就是近代最早出现的科学社团。伽利略曾于1611年参加过该学院的活动,但随着赞助人凯西公爵的去世,学院的活动也就停止了.无形学院对于近代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皇家学会的发起人是英国科学活动家威尔金斯.1644年,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崇尚弗兰西斯·培根哲学思想的学者,开始每周在伦敦的格雷山姆学院聚会.他们约定把神学和政治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而专门进行一些具体的实验工作和有关自然的理论问题的研讨.这一团体最初被称作“哲学学会”.因为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玻意耳在给朋友的信中,把它戏称为“无形学院”.(2)科学研究社团的体制化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皇家学会是1662年经英王特许,翌年查理二世赐该学会以纹章,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家组织的诞生,表明科学活动的初步体制化。但学会并末得到政府经济赞助,它起到了凝聚科学爱好者的作用。学会还于1665年首次出版了《皇家学会哲学会刊》,开创了科学团体出版学术刊物的先河.一方面说明科学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也表明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不再是一些孤立的个人,而是属于一个有共同目的并恪守一定规范的科学共同体.皇家学会巴黎科学院1666年,在路易十四的赞助下,法国成立了巴黎科学院.这是一个专业化的科研机构,其成员数量受到严格控制,第一批院士仅15人,而且都是各个领域中声望较高的科学家.这些院士以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作为终身职业,能够从政府那里领取丰厚的年薪,并配有助手和学生.这种较为严密的建制和薪俸制度的出现,表明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开始形成.巴黎科学院的院士设置是从业余科学家向职业科学家转变的一种过渡形态,标志着科学研究迈出了走向职业化的第一步.局限性首先,科学家依靠科学研究还不足以维持生计,科学活动的主体仍然是业余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人要么家庭富足不为生计所困,如培根、笛卡儿、威尔金斯等人;要么在工作之余为之,如建立日心说的哥白尼是教士和医生,发现微生物的列文虎克是市政大厅的看门人,发明活塞式抽气机的格里克是马德堡市的市长等,真正的职业科学家还不是很多.其次,科学家还要不断地为科学的生存而斗.第三,由于科学传媒还不发达,学会的聚会就成了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首要渠道.科学家们都积极参与学会的活动,争取从活动中获得收益.各类学会组织也通过会员之间的交流,提出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还常常以有奖征文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答案.如1668年英国皇家学会为从实验和理论上搞清力学中的碰撞问题而悬赏征文,有瓦利斯、雷恩和惠更斯三人应
本文标题:5科学的社会建制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9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