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编制总述(一)编制依据(二)编制说明(三)组织目标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二)施工条件第三章设备、人员、材料动员周期及到场方法(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二)设备、人员的到场方法(三)材料到场的方法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二)施工场地布置(三)施工技术方案、方法(四)施工质量与安全注意事项第五章季节性施工安排(一)雨季施工措施(二)夏季施工措施(三)冬季施工措施第六章施工期间地质工作(一)施工期间地质工作(二)动态信息施工法第七章施工监测和抢险预案(一)对边坡进行施工监测预警(二)应急抢险预案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二)施工中为确保施工质量需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三)管理措施(四)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五)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六)工程质量目标(七)墙体质量保证措施(八)施工现场管理第九章工期保证措施(一)组织管理措施(二)技术措施(三)经济措施(四)信息管理措施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一)安全施工(二)文明施工措施(三)环境保护措施(四)环保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施工中和移交前工程保护措施(一)现场成品保护管理(二)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管理(三)竣工移交前的成品保护(四)工程保修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编制总述(一)编制依据1、普格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设计。2、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有效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3、从现场踏勘调查、咨询获得的有关资料。4、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文件。5、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建筑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6、国家、省、市颁发的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要求;7、本公司制度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拥有的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8、施工手册。(二)编制说明1、遵照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实质性地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要求。2、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3、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实用。4、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5、对标书中的预期目标和行动承诺,坚持言必行,行必果。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对本工程的投标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一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为业主选择施工承包商提供参考。若我单位有幸中标承建本工程,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图纸会审之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计划》,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工程施工,确保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的顺利实现。(三)组织目标1、工期目标:若中标,我们将在合同规定的开工期限内开工,并在招标文件规定的180日历天的施工工期内完成招标文件所定义的本合同段招标范围内的工程,确保在招标文件规定的缺陷责任期内,完成本合同工程缺陷修复。2、质量目标:我公司在本合同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3、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消灭因工死亡事故,职工重伤率控制在0,消灭重大的机械破损事故。4、文明施工目标:创四川省文明施工工地。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1、地理位置及交通普格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地域在北纬27°13'—27°30'、东经102°26'—102°46'之间,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东、南、西、西北和北面分别与布拖、宁南、德昌、西昌、昭觉五县(市)接壤。县城普基镇北距州府西昌74公里。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共同居住的少数民族聚居县。2006年底全县共有人口14.4万人,其中彝族11.1万人,占总人口的77.1%;国内生产总值7.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898万元;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5元。普格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该工程治理区位于普格县城区以西尖尖山上正街村,有三处滑坡分别为1#、2#、3#。其中,1#滑坡位于普格县文化广场旁以北位置,滑坡所处陡坡坡向150°-174°,主要表现为斜坡,坡度12°-34°,滑坡区高48m左右,宽约98m。2#滑坡位于普格县尖尖山正街村以西公路旁山坡上,该滑坡体坡下为普格县尖尖山正街村及公路,该公路为城区至文化广场的必经之路,滑坡所处陡坡坡向272°-310°,主要表现为斜坡,坡度12°-34°,滑坡区高48m左右,宽约217m。3#滑坡位于普格县城区正北街以西的尖尖山正街村处,滑坡所处陡坡坡向223°-276°,主要表现为斜坡,坡度20-35°,滑坡区高40m左右,宽约150m。县域内区域构造上属东昆仑海西褶皱系的川西地槽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与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带间的三角地带,构成黑水褶皱束,东部、北部为石大关弧形构造,西部、西南部属马尔康北西向构造。(1)石大关弧形构造北西延伸到龙日坝,北东延伸至杨柳坝,东西长104km,南北宽13~20km。西段延伸方向310~315°,东段由60°转20°方向延伸。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突出的弧形紧密褶皱束,在弧顶最突出的部位形成直立的涡轮构造,弧形构造西段花岗岩侵入切切割构造线。(2)马尔康北西向构造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倒转褶皱及断裂构成,总体走向310~325°,分布范围长约130km,宽约70km。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变质岩,由于挤压强烈,岩层多近直立,甚至倒转,尖棱状褶曲十分发育。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图2-2),勘查区处于石大关弧形构造南侧,马尔康北西向构造东侧,区内及附近未见大型构造迹象,以小褶皱等微构造发育为主,地层呈单斜产出。另据本次现场调查,区内岩层倾向一般348~18°,倾角32~41°。通过本次现场调查,勘查区附近基岩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J1组:产状74~113°∠44~58°,发育间距0.2~0.6m,延伸长度2~10m,微张状,无充填,裂面较平直。J2组:产状313~317°∠70~76°,发育间距0.5~2m,延伸长度1~3m,张开状,局部泥质充填,裂面较平直。勘查区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以西的川西北强烈抬升区,新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抬升隆起和断块差异升降,挽近期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性均较强,区域稳定性一般~较差,是中国地震活跃地区之一。勘查区内地表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冰水堆积层(Q4fgl)。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斜坡坡脚和缓坡平台等地带,呈带状、块状分布,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呈黄灰、灰色,硬塑,土质不均匀,含碎石、角砾,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呈次棱角状。滑坡堆积层以粉质粘土和碎石土为主。粉质粘土多分布于斜坡坡脚和缓坡地带,呈黄灰、灰色,软~硬塑,土质不均匀,含碎石、角砾。碎石土在区内分布广泛,呈灰、棕灰色,干燥,稍密~中密,石质成分主要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冰水堆积层主要为碎石土,在区内分布广泛,下伏于滑坡堆积层,灰色,干燥~稍湿,中密~密实,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碎石成分较高、粒径较大,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据钻探揭露,区内表层多粉质粘土夹碎石,一般厚度1~12m不等,下伏碎石土,推测厚度20~35m,随着深度的增加,碎石土密实度、固结程度均随之增加,碎石含量及粒径也逐渐变大。从钻探方面反映:粉质粘土层钻进过程中钻具表现较平稳,跳动较弱,碎石土层钻进过程中钻具跳动剧烈,卡钻、掉块、垮孔、冲洗液漏失等现象,钻探困难。取芯上也显示:浅表取芯多为粉质粘土夹碎石,而深部以碎石为主,鲜见粘性土成分。2、气象水文普格县位于四川省低纬度地区,气候受西南季风和印度北部干燥大陆性气团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13℃,是省内全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在凉山境内故有普格的太阳,甘洛的风,昭觉下雨当过冬”的说法。以近十年的气象资料为例,年平均气温为16.8℃,1月为9.4℃,7月为22.7℃,极端最高气温33.3℃,极端最低气温-1.9℃,年总日照时数2094.7小时,年总蒸发量为2107.2毫米,年总降水量为1169.8毫米,年平均绝对温度为13.2毫巴,无霜期为301天。气候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具有显著不同,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从东北到西南,呈现出山地温凉到南亚热带气候的变化趋势,雨量季节分配的显著特点是冬干春旱,干湿分明,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构成了冬无严寒春高温,夏无酷署秋凉早的气候特点。以气象学上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来划分,普格的冬天仅为一个月,夏季只有两个月,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3、地形地貌普格属云贵高原之横断山脉。螺髻山与乌科梁子东西对峙,中梁山纵亘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乌科梁子均属大凉山向南的分支。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较少,以中山(含亚高山)为主,占总面积的67.4%。丘陵平坝仅分布在河谷地带,呈高山、中山深切割地貌。境内河流主要有则木河和西洛河沿山脚由北向南潺潺而去,在县城附近东北角的扭皮各则处,二水合流,南注金沙江。纵观普格地貌,山脉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带河,平行交错,东西群峰并列,中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狭长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县境内最高峰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标高为4359米,最低处为白水河,海拔标高为1040米,河谷与山地高差达3319米,其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三山夹谷从而构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勘查区地表出露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中生界三叠系上统西康群侏倭组(T3zh)地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区内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主要分布在滑坡区坡体浅表层,其主要成因类型有:坡残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冰水堆积层(Q4fgl)。(1)坡残积层(Q4dl+el)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斜坡坡脚和缓坡平台等地带,呈带状、块状分布,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呈黄灰、灰色,硬塑,土质不均匀,碎石含量约20%,角砾含量约10%,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呈次棱角状,推测厚度5~15m。(2)滑坡堆积层(Q4del)滑坡堆积物主要分布在滑坡范围内表层,整体呈圈椅状,而局部零星呈裙状、锥状分布,为人工开挖及雨水冲刷引起的土质边坡滑塌,其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石土两类组成。粉质粘土呈黄灰、灰色,软~硬塑,含碎石,主要上覆地表或呈夹层透镜状产出。碎石土呈灰、棕灰色,干燥,稍密~中密,石质成分主要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推测厚度10~25m。(3)冰水堆积层(Q4fgl)冰水堆积物广泛分布于勘查区浅表,局部上覆滑坡堆积物,主要为碎石土,灰色,干燥~稍湿,中密~密实,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推测厚度20~35m。整个滑坡范围内未见基岩出露,而在临近沟谷陡崖处(即该滑坡右侧90m)可见基岩出露。地层岩性以灰色、深灰色变质砂岩、砂质千枚岩为主,夹炭质千枚岩。浅表层风化作用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4、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1#滑坡位于普格县文化广场旁以北位置,滑坡所处陡坡坡向150°-174°,主要表现为斜坡,坡度12°-34°,滑坡区高48m左右,宽约98m,1#滑坡区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局部欠稳定,滑坡区土体较软弱在地震、暴雨下下易发生滑坡,严重威胁到下方文化广场的安全。2#滑坡位于普格县尖尖山
本文标题:滑坡治理技术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