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第三讲
第三讲历代行政区划略说一、什么是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有效地控制各个地域,通常在其所辖的领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的条件、政治经济的状况、民族和人口的分布、历史的传统以及军事的需要,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若干行政区,这种划分叫做行政区划。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美国:州(State)、县(County)或市(City)法国:省(Province)、区或县(District)英国:郡(Shire)、县(County)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的级次和名称也不是一定相同的。文献记载中,最早设置行政区划的历史事件,是在春秋初期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开始置县。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保存最完整的行政区划。二、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春秋初到秦始皇统一全国这段时期,约500年,称为萌芽时代;第二阶段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约800年,可称为州郡县时代;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约700年,可称为道路时代;第四阶段是元、明、清、民国时期,不到700年,可称为行省时代。(一)、萌芽时代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国家的产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形成行政区划夏商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众多“诸侯国”与王朝之间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国发展中央集权制,对新开拓疆土不再分封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县古“悬”字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用《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1、县的出现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普遍置县,且从边远之地发展到内地。战国时期,县已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县保留着分封制的残痕县的规模相差悬殊2、郡的出现春秋时代仅见的郡名两例:鲁僖公九年(前651年),晋国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讲,“君实有郡县”。——《国语·晋语》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战国时各国已普遍置郡,且多置于各国的边远地区。3、县和郡的关系均出现在春秋前期,但是设郡晚于设县,而且在春秋时代郡的地位低于县。战国时代,渐渐形成郡统县的两级行政区划。整个战国时代,郡县制始终是分封制的附庸,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郡县制才正式成为全国划一的行政区划。(二)、州、郡、县时代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制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推行州县制前期:秦、汉约400年,基本上是郡县两级制。后期:魏、晋、南北朝,也约400年,是州、郡、县三级制。1、前期郡县制的确立和发展“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公元前221年,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分天下为36郡,把郡县行政区划制度推行到全国。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汉初郡、国并存制“异姓七国”(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汉初60郡中,同姓九个诸侯王国和异姓仅剩的长沙国共有40余郡,汉帝自领的郡只有15个。中央统治权受到严重威胁汉文帝起开始削藩实行推恩令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汉景帝后期,王国和郡在行政区划上处于同一级别汉武帝时期,全国郡、国的数量上升到100多个(削藩和版图扩大的因素)分为13个刺史部作为监察区域,以某某州命名。东汉黄巾起义时期,改刺史为州牧,命朝中九卿任州牧,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州逐渐成为郡、县以上的一级机构。全国的行政区划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3、后期州郡县制的发展和结束州逐步缩小辖区而增加数目三国17州西晋21州南北朝前期50多个州南北朝末期300多个州从全国范围来说,一个州平均只管两个郡,每个郡平均仅管两三个县,一个州总共才五六个县。三级制的意义完全丧失了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撤销了郡,只剩下州县二级589年结束了州郡县时代三、道、路时代1、唐代的道隋炀帝改州为郡,设部监察唐初改郡为州贞观元年设十道开元年间改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安史之乱,节度使的辖区也叫道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形成2、宋代的路北宋初,取消道和节度使,所有州直属中央宋太宗在州之上设路路转运使司掌管财赋提点刑狱司掌管司法安抚使司掌管兵政只能在其所掌管的业务范围内举劾地方官路并没有成为州以上一级行政机构,州一级的行政长官遇事一般仍直达中央,路的性质只能说是介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整个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也只能说介于二级三级之间3、同时期的特殊行政单位府:有特殊地位的州改称唐首都长安所在的雍州改称为京兆府东都洛阳所在的洛州改称为河南府北都晋阳所在的并州改称为太原府都护府:边地行政机构唐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军、监: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4、辽、金两代的行政区划辽代全境分为五道,下一级有府、州、军、城四种;金代全境分为二十来个路,下一级初期有府、州、军三种,后来把十多个军都升为州,只剩下府、州两种。总的说来,唐、宋、辽、金时代的行政区划是以道路统辖州县的时代。四、行省时代1、行省在元代的形成名词“省”的出现:西汉称宫禁之中为“省中”魏晋以后逐渐把设于宫禁近处的尚书、门下、中书等中央政府机构都称为省行省的前身:魏晋开始出现的行台省行省的形成:金朝末年的行尚书省元朝的行尚书省和行中书省消灭南宋后,省正式成为元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到元朝中叶,分全国为一个中书省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燕京行尚书省——金朝故都别失八里行尚书省——畏兀儿故土阿母河行尚书省——西辽故土2、明代的直隶和布政使司明太祖厉行中央专制集权主义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中书省直辖区为直隶宣德以后明朝一代的常制是全国分为两直隶,十三布政使司(共15个省)。京师(直隶)南京(直隶)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承宣布政使司3、清代、民国的建省情况清初15省康熙初年“内地十八省”清末22省南直隶(江南布政使司)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湖广省湖南省湖北省内地十八省之外东北:设奉天(又称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新疆:设伊犁将军辖区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内蒙古:采用盟旗制度,由中央直接管辖西藏、青海:设办事大臣辖区光绪年间在边疆建省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改台湾府为省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东北三将军辖区为三省(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民国“九一八”事变以前的地方行政区划北洋政府:设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特别区域国民党政府:把以上特别区域和宁夏、青海建为6个省28个省加西藏、外蒙古行省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划元:路、府、州、县明:府、州、县清:府、厅、州、县民国:县单元思考题:现浙江地域在历代行政区划中分别被称为什么?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第三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2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