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6经济学专题7讲 巴西
1第七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及其道路2016年4月经济学专题-工业化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快工业化步伐,通过各具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银行在《197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给出了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简单定义,1978年个人收入在1100-3500美元或者1977年国内制造业占GDP比重等于或高于20%的国家。一、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概况亚洲的韩国、新加坡,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南斯拉夫以及以色列等都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经济合作组织将这类国家笼统地命名为“半发达国家”、“半工业化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一)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的特点从工业化的过程和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来看,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具有以下特点:1、工业化起步晚、速度快、时间短新兴工业化国家基本上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快速推动工业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大约30-40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经济落后的传统农业国性质,基本(如巴西)或者完全(如韩国、新加坡)实现了工业化。2、工业化水平比发达工业化国家低虽然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速度快、时间短,但是除了少数国家(比如新加坡)以外,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还没有达到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而且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发展程度也不完全一样。3、增长速度快、工业比重超过农业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来看,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共同特征有:(1)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如大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增长都超过5%,高于同期的发达国家。(2)产业结构主要是工农业比重变化明显,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国民经济中的工业比重都超过了农业。(3)工业产品产量和种类迅速增加。无论是采取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由于其工业水平的提高,在工业品自给率和出口率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早期完全依赖出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进口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局面得到改善。(4)外资是工业化资本的重要来源。由于大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开始时的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相当多的国家是直接从殖民地经济转变过来的,资本积累相对匮乏,因此工业化资本的来源多采取引进外国资本或者举债等方式。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的工业化历程在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中的国家中具有代表性。巴西的工业化有三个显著特点,即工业化中出现过经济高速增长、高通货膨胀和大量举债导致的沉重外债负担。这些现象在拉美国家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二、巴西的工业化及其道路(一)巴西的工业化历程1、巴西工业化前期的经济发展1850-1930年,巴西通过咖啡的大量出口获得了经济繁荣,“咖啡经济”为巴西未来的工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一些消费品已经快可以在国内生产。(1)咖啡出口为工业化兴起积累资本。这一时期,巴西国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都来自咖啡贸易。国内经济水平提高为工业发展积累了资本,到1930年前,巴西工业发展需要的国内储蓄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增长。工业化前巴西主要出口产品贸易额年份可可咖啡棉花橡胶糖18290.16.87.10.21218611.5804.72.9111930921828853425(2)轻工业开始有所发展1880年后,通过咖啡贸易积累的资本开始投向食品、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食品饮料等轻工业,工业发展在巴西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迅速。(3)铁路等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为了保证咖啡的运输和降低运输成本,一些大的咖啡种植园主开始投资修建铁路,1854年巴西全国铁路只有14公里,到1889年巴西铁路营运里程增加到9583公里,1940年达到34252公里。(4)大量移民进入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人员和劳动力。1860:1.6万;1870:25万;1890年后开始加速,19世纪最后10多年间移民数达130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欧洲移民。(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巴西经济的影响“一战”扩大了对巴西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巴西的工业发展。到大战结束不久的1920年,巴西工业企业的数目已达13336家,1928年达到31745家。总体上看,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就业结构,巴西仍然是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国。1930年,巴西工业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3%,其中轻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接近3/4,农业产值几乎是工业的1倍。1920年工业人口只有118.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2%,农业人口为645.2万人,占全部劳动力的64.1%。2、第一次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1)巴西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原因1933年以前巴西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属于典型的初级产品出口的外向型经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巴西经济打击很大。巴西政府认为这是长期奉行外向型经济、过于依赖世界市场的必然结果。作为这种外部冲击的自然反应,巴西开始转向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试图通过发展国内工业和扩大国内潜在市场以发展经济。(2)巴西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主要措施一是对贸易尤其是进口产品的限制,主要是采取多重汇率和高进口关税对进口产品(主要是工业消费品)实行严格管制,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二是投资发展国内民族工业,主要是通过附加税和强制储蓄等方法迅速积累工业化的资金,然后重点投向钢铁、石油、电力、冶金、水泥、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部门,实行对进口工业的替代。(3)巴西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产业发展效果钢铁:1940年14.1万吨,1960年226万吨;能源建设:1959年的发电量是1928年的40倍,1960年巴西发电量是阿根廷的2倍、智利的5倍、哥伦比亚的6倍;矿产方面:巴西生铁产量1940年18.6万吨,1960年187.3万吨,石油产量1952年1000吨,1957年52000吨;机械制造方面:1956年开始生产商用卡车,当年产量为6100。1957年巴西开始生产私家车,当年产量达到9300辆。1960年,商用车和私家车产量分别达到5.7万辆和7.6万辆,其他部分设备也有了较高的自给能力。交通方面:通过大量投资修建铁路和公路,1959年国内铁路长度达到37710公里。化学工业方面:巴西还建立治碱公司等一些化工企业,1950年巴西可以自己生产硫酸,1953年开始生产苛性钠,化工行业得到发展。(4)巴西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效果1940-1945年巴西实际GDP年增长率为3.1%,1946-1955年为7.5%,1956-1961年达到8%。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增长超过了其他产业增长,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1930年巴西工业比重只有13%,农业比重为24%。1935年,巴西工业加速发展,1945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1960年巴西工业产值已经是农业产值的2倍多,农业比重下降到15%以下。由于巴西主要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因此这一时期工业的劳动力比重没有太大变化。农业劳动力比重从1940年的67.4%下降到51.6%,转移的劳动力主要进入第三产业。(5)巴西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出现的问题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意味着需要通过高关税等手段抑制进口,往往会招致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造成本国产品出口的减少,这一时期巴西进出口都出现下降,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29年23.8%下降到1964年的5.6%,使工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外汇。对国内产业的过度保护,也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重点发展重工业的产业政策,导致工业部门的就业吸纳能力很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困难;大规模国营化导致的腐败和贫富差距问题也开始显现,1960年巴西的基尼系数达到0.5。这些问题引起1962-1968年的经济衰退,迫切需要调整工业化战略。3、出口导向的短暂工业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1969-1976年巴西工业化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虽然时间短暂,却带来了从未有过的高速经济增长。(1)巴西调整经济的措施为了扭转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造成的种种问题,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对工业化战略进行调整。1966年开始下调关税增加进口,1968年改多重汇率制度为爬行盯住汇率制度,1969年为了促进出口开始实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补贴政策。(2)出口导向战略下的经济增长巴西出口迅速增长,1965年的出口额为15.95亿美元,1974年达到79.51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出口增加使巴西经济增长开始加速,1969-1976年的实际GDP年增长率达到12.7%,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创造了所谓“巴西奇迹”。(3)产业结构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西工业比重占到39%,农业比重下降到9%,但是农业人口还在40%以上。这一时期巴西工业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开始大量借债发展工业,逐渐从自主工业化转到负债工业化。4、债务危机和资本品进口替代时期(1977-1984)(1)债务危机为了获得工业化需要的资本,巴西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大量引进外资,采取了以借贷外国资本作为投资资金的战略进行负债工业化。1960年巴西偿债率达到23%,1967年以后达到50%以上,1973年外债达到72亿美元,1987年偿债率达到87%,已经无力偿还债务。严重的债务危机和极高的通货膨胀率导致经济增长几乎停滞,1977-1984年巴西的年增长率不到0.3%。(2)资本品进口替代这一时期巴西的工业化战略重新转向进口替代,与第一次进口替代不同的是将替代对象从消费品转向资本品。这种替代对象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工业品构成中,全部工业产品中的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比重从1967年的55.7%上升到1983年的62%,消费品比重下降到24.7%在进出口产品构成上,巴西总进口中的资本品进口大幅下降,而出口中的本国制造业产品开始上升,其中大部分出口来自跨国公司。从政府的政策和外资流向来看,由于政府对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给予各种补贴,大量外资流向耐用消费品及资源性产品部门20世纪80年代初,巴西的外资占汽车制造业纯资产的95.8%、烟草工业的95.5%、电子工业的67.8%、制药工业的67.19%、造船业的51.5%、飞机制造业的50.6%,外资成为巴西工业化的重要资本来源。(3)制成品出口战略为了摆脱债务危机,重新恢复经济增长,198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巴西提供了新的大规模贷款,帮助巴西清偿债务。巴西再次调整工业化战略,通过大量出口制成品重新实现了贸易顺差,债务清偿能力有所提升。1985年后,巴西的经济增长保持在4%以上,但国内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完全解决。总体上讲,在债务危机后巴西重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二)巴西的工业化道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到20世纪30年代后的进口替代战略,再到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转向出口导向战略,巴西的工业化道路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变化。1、从产业选择来看,20世纪30年代以前,巴西工业主要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导,农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巴西的咖啡和橡胶失去了国际市场,巴西将主导产业转向钢铁、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通过重工业优先增长带动整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并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工业制成品的自给。20世纪60年代后,巴西将主导产业转向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行业,通过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实现经济发展。2、从技术选择来看,巴西在早期轻工业发展期间,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技术为主,到了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由于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采用资本密集的技术。3、从资本来源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的资本主要来自农产品出口尤其是咖啡出口获得的外汇;二
本文标题:2016经济学专题7讲 巴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7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