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课件
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好以后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三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是运动的(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考点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3、运动是有规律的(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整个世界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②方法论意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受到规律的惩罚。(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含义的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持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把反映、所认识。“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3)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最根本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它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重难点1:物质重难点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正确认识错误倾向启发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在学习中,凡是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凭规律摆布”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第三课知识归纳误区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点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误区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误区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点拨】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误区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点拨】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三、【易错易混点分析】1.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②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③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2.2010年1月15日发生了全球未来一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也是我国22年来的首次日环食。之前,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机构通报了日环食时间及我国的最佳观测区域。科学家准确预告日环食的发生,表明了()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B.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解析】科学家的准确预告,体现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观点错误。CA3.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从哲学的角度看,国务院之所以要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是因为()A.自然界是物质的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C.控制物价是一件复杂的事情D.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解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意义,国务院分析当前价格形势,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可以制定正确的措施,稳定物价,D符合题意。A、B与题干无关,C不属于哲学观点。4.(2010年高考江苏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运动的无条件性、绝对性,而B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故B与题干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强调的是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与题干要求不符,故不选。AD5.(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质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熔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质变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每天海水都有盐分的进入和流失,注入量和流失量互相抵消,既没有量的积累,也没有质的变化,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盐分的进入和流失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是相对静止的表现,③④符合题意。6.(2011·重庆)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把握,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解析】认识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项错误;地震预警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项片面;地震横波与纵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客观事实,而非预测,B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规律的支配,A项符合题意。BA7.(2008高考广东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受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参考答案】(1)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2)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8.(2010江门一模)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我省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双赢。(8分)【参考答案】①自然界是物质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我省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匮乏的特点,大力发展新型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分)③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分)1、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看。(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三:意识统一于存在(或物质决定意识)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本文标题:《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