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张建国抽油井检泵作业目的要求•1、熟悉各种泵的型号及工作原理。•2、掌握检泵作业的施工步骤。•3、了解检泵时所用的各种作业车的用途。•4、掌握检泵作业中的危险源,并能处理检泵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施工准备•1.资料•A、井史资料•B、井下管柱结构包括:①油管规格及深度。②井下工具规格及深度。③抽油泵及抽油杆规格。•C、生产现况包括:①产液量、综合含水、油嘴•②油压、套压、流压。③静压。•D、施工设计。•2.设备及工具•作业机、泵车、水泥车、蒸汽清蜡车、管钳等•示意图联入、油(套)补距目录二、泵的工作原理三、管式泵检泵原因四、检泵工序及过程序言一、泵的分类及结构•抽油泵分两类:有杆泵和无杆泵有杆泵主要有管式泵、杆式泵和螺杆泵;无杆泵主要有电潜泵和水力喷射泵等。在管式泵里,根据地层情况又出现了系列改进泵,如防砂卡泵、防气锁泵和抽稠泵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个管式泵。•、管式泵•1)、结构:主要由工作筒、衬套、固定阀、活塞、游动阀、压紧节箍组成。工作筒内有衬套,两端用压紧节箍固定衬套。常规管式泵为有衬套泵筒、金属柱塞泵。有直径28、32、38、43、44、50、56、57、70、83、95mm多种规格。如图所示:一、泵的类型及结构上压紧接箍上游动凡尔衬套活塞泵筒下游动凡尔加长短节固定凡尔下压紧节箍上下管式泵结构图管式泵实物图泵体连接固定凡尔1、管式泵的特点管式泵只有一个工作筒,固定阀接在工作筒下部,下井时工作筒与油管连接,并随油管下入井内,活塞接在抽油杆下端,随抽油杆下入工作筒中。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便宜。在同等条件下,允许下泵直径比杆式泵大,另外,活塞表面带有环状沟槽,它可防止砂粒磨损活塞和衬套表面。管式泵的优点起泵和下泵都必须通过起下油管来完成,起下工作量大,油管上卸次数多,油管螺纹易磨损,容易造成油管漏失,管式泵的缺点适用范围根据油井产量、井深、气液比、含砂量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型和直径的管式泵。泵的工作原理二、泵的工作原理演示上冲程活塞游动凡尔关闭,泵固定凡尔打开,井内液体进入抽油泵内。下冲程活塞游动凡尔打开,泵固定凡尔关闭,泵内液体进入油管内内。三管式泵检泵原因1油管结蜡检泵:为防止结蜡,按照油井的结蜡规律,生产一定时间后就要进行检泵。2由于泵漏,使油井产量下降或达不到正常产量。34当动液面或产量突然发生变化时,为了查明原因,采取恰当措施,需要进行探砂面与冲砂等。抽油泵工作失灵,游动阀或固定阀被砂、蜡或其他赃物卡住。四、检泵工序过程压井(洗井)起抽油杆打开泄油器泄油起泵探砂面冲砂配下泵管柱下泵试抽交井下抽油杆1.压井压井液选择方法(1)根据油层稳定静压值,按要求计算密度,附加压力1-1.5MPa计算公式为:(p静+p附)*100ρ密度=(2)对于老井补层或新井试油作业按原钻开油层时的修井泥浆密度。H地层静压,MPa附加压力,MPa油层中部深度,m根据上式计算出来的压井液比重,我们就可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压井液。一般的选法是:当Y液小于l时,用混气水压井;当Y液等于1时,用清水压井;当Y液大于1而小于1.18时,用盐水压井;当Y浓大于1.18时,用泥浆压井或某它无固相压井液。如果选择的压井液是泥浆,要求泥浆的性能要好,粘度30~45秒,含砂小于2%,失水小于4毫升,泥饼小于2毫米。现场压井过程根据现场选择合适压井液接地面管线倒闸门开泵地面管线试压压井结束压井2.起杆起出的抽油杆应放在不少于4道的抽油杆桥上,抽油杆桥间隔要合理,然后对其出的抽油杆进行详细检查,对弯曲、磨损、腐蚀的抽油杆不能再下入井内。3.泄油器泄油活塞主体销钉密封垫抽油杆油管外管剪钉滑套密封环扶正接头撞滑式泄油器撞击头投入20min后再投20-80m抽油杆,油管液面下降后再起销钉式泄油器投撞击杆,油管液面下降后再起4.起泵起出的油管应放在不少于3道油管桥上,泵及其它工具要高架,要详细检查油管及泵,要查出本次检泵的原因,查不出原因不能盲目完井。5.探冲砂工作人员要穿戴好劳保用品,水龙带要系好保险绳,动作要迅速,听从指挥人员指挥。冲砂管柱探砂面,笔尖距油层上界20m时下放速度应小于0.3m/min,大钩悬重下降10KN-20KN为标准,连探两次,误差小于0.5m,记录砂面位置。提冲砂管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下放管柱,冲砂至设计深度后,保持循环至出口排量25m3/h,出口含砂量小于0.2%,视冲砂合格,并上提油管20m以上,沉降3小时左右复探砂面,记录深度。探砂面、冲砂、探人工井底探完砂面后上提油管2米左右,接正冲砂管线进行冲砂。冲砂时下放管桂要缓慢,注意观察进出口压力,一定要准确计量进出口排量;严防漏失。冲砂至人工井底而冲不下去时,应取样作含砂分析,含砂量降至0.2%为合格。冲砂后要实探人工井底,探得人工井底深度与上次作业时探得深度误差不超过±0.3米,否则应核实管柱,查明原因。探得人工井底深度减去砂面深度即为砂柱高度。6.组配下泵管柱配下泵管柱注意事项(1)、准确丈量油管,累计长度误差不超过0.2‰。(2)、严格按要求,自上而下计算下井管柱的各段油管长度、根数和管柱总长度。(3)、计算管柱深度时,应包括油补距高度。(4)、下井管柱配好后,油管桥上多余油管,应用明显的记号隔开。深井泵深度计算泵深油补距油管挂短节泄油器泵以上油管长度泵长=++++6、组配下泵管柱❶•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计算出抽油管柱各工具间的长度、油管根数及下井深度,画出下泵管柱结构示意图,再按下井先后顺序依次将下井工具连接好。图8-2管式泵连接示意图图8-2管式泵连接示意图❷深井泵及下井工具的深度计算»①管式泵:•尾管深度=油补距+油管挂短节长度十泄油器长度+泵以上油管长度+泵长度+尾管长度;•泵深=油补距+油管挂短节长度+泄油器长度+泵以上油管长度+泵长度;•泄油器深度=油补距+油管挂短节长度+泄油器以上油管长度+泄油器长度;•回音标深度:油补距+油管挂短节长度+回音标上平面以上油管长度。❸组配下泵管柱要把住以下几道关:•①准确丈量油管,每10根为一出头并编号,摆放整齐。累计长度误差不超过0.02%。•②严格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计算下井管柱的各段油管长度、根数和管柱总长度。•③计算管柱深度时,应包括油补距。•④下井管柱配好后,油管桥上多余的油管,应用明显的记号隔开。交接班时要交接清楚,避免误下或错下油管。❹下泵操作要点(6项)•(以管式泵为例,杆式泵可参照执行)•下泵按组配好的管柱顺序将抽油管柱自下而上依次下人井内即可。下泵操作要点是:•(1)按设计要求核对深井泵的泵径、类型、检验合格证等,并在下井前检查深井泵的完好性。•(2)对于管式泵,取出活塞(指φ70mm以下的泵)涂抹黄油后,放置在清洁安全、不易被磕碰的地方。•(3)在下井油管螺纹上,均匀涂上密封脂或缠上密封胶带,然后将泵及下井工具下人井内,完成生产管柱。注意:在下泵过程中,每一根油管都必须按规定扭矩用液压油管钳上紧;井口要装好自封封井器,防止小件物品落人井内;施工中途暂停时,应做好防喷工作。•(4)完成抽油井生产管柱后,油管试压10MPa,稳压30min,压降不超过0.5MPa为合格(验证管柱是否有漏失现象)。•(5)将深井泵活塞连接在抽油杆上,下人井内使活塞进入泵筒。注意:在下抽油杆过程中,速度要均匀,下放要平稳,避免遇阻时发生杆柱跳动冲击;在活塞进入泵筒时一定要放慢下放速度,以防碰伤活塞。•(6)安装光杆并按每100m泵挂深度调防冲距50—100mm的原则,调好防冲距。但要注意,在保证活塞不撞击固定阀的前提下,防冲距越小越好。7.下泵深井泵密封性检验试吸力法灌注法下泵要求(1)、按要求核对深井泵的泵径、类型、检验合格证等,检查泵的完好性。(2)、下井油管螺纹上,均匀涂上密封脂,然后将泵及下井工具下入井内,完成生产管柱。(3)、完成抽油井生产管柱后,油管试压6MPA,稳压30分钟,压降不超过0.7MPA为合格。8.下杆下抽油杆及活塞调防冲距下光杆摆驴头挂好悬绳器抽油杆柱组配•驴头处于下死点时,光杆伸入油管头法兰长+抽油杆总长+接头附件长+活塞拉杆长+活塞长+防冲距=油管挂短节长+泵以上油管总长+泵及泄油器长。关于防冲距•抽油杆在工作中,由于受自重、油管内液体和惯性力的作用,要产生一定长度的伸缩。为保证深井泵在工作中,活塞不与固定阀相碰撞,而将光杆上提一定高度。这段高度就称之为防冲距。安装光杆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光杆的方入,二是光杆的方余。1.光杆方入要大于深井泵的最大冲程。若方入短,光杆在上行时上挂井口,会使防喷盒损坏。2.光杆方余要保证在调好防冲距后,驴头在下死点时,井口防喷盒以上裸露1.5m左右。若方余过短,在检泵后,不能进行碰泵操作。3.除上述外,还要求光杆保持垂直、无弯曲、无伤痕并与盘根盒密封良好。9.试抽交井试抽是作业完工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试抽结果的好坏关系到作业成功与否。启动抽油机,关流程闸门,井口蹩压2.0-3.0MPa,停抽油机,稳压5min,井口不刺不漏,压力不降,验证油管及泵完好,开生产闸门,交采油队管理。一、泵的分类及结构二、泵的工作原理三、管式泵检泵原因四、检泵工序及过程如何计算压井液的密度?如何探冲砂?油管桥几道?抽油杆桥几道?油管、抽油杆的丈量误差?泵深如何计算?如何组配管柱?检泵原因?如何计算压井液的密度?如何探冲砂?油管桥几道?抽油杆桥几道?油管、抽油杆的丈量误差?泵深如何计算?如何组配管柱?祝大家生活幸福!学习愉快!
本文标题:抽油井检泵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