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反思郭娜学校组织的新课标教学比赛活动已经结束。此次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对这次比赛作以下总结:第一,要精心的备课选择好课题后,就要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1、在课程标准要求方面。新课程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化学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在具体的要求上,新课标要求“了解羧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因此本节课在内容上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比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的结构差别,对比乙醇、苯酚、乙酸的性质差别;二是要注意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区思考问题;三是注意从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及酯化反应。2、在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首先应细读教材,包括书本的每一个例题和本节后面的练习题,研究例题和练习题的立意,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研读了教材之后,要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要求编写学案,学案中设置部分有梯度的问题,达成水到渠成的目的。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完全达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照本宣科带来的枯燥无味,而且使课堂充满了生机,通过上课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也是十分成功的。3、在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方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苯酚、碳酸、乙酸酸性的强弱,同时对比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的氢原子电离的程度,进一步探究酯化反应机理,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有机反应特点的再认识。4、在教法和学法方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以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活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概括归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第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充分分析了以上信息之后,就要动手设计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我借鉴前人的做法,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需要,并不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罗列在课件内,而是让课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得课件的实用性得到加强。因此,我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简练、明了。这样设计下来可见的内容和页数都得到精简,把更多想象的空间都交给了课堂,交给了师生的互动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简练而不空洞,精准而不乏味。第三,模拟演练环节。在设计好课件后,就要在赛课前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再细细雕琢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课堂上的更加精彩。一堂模拟课之后,师傅对我的课不太满意,要求我要大动刀子修改,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活动内容太少,整体性不够连贯,过渡环节不够自然等等问题,师傅都一一给予了指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在这里我也要好好的谢谢我的师傅—汪维柱老师。第四,正式赛课。进入正是赛课的时候,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这时候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展翅一搏。说紧张不如说是对成功的一种期待,对结果的一种期许。比赛的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很好,对已学知识复习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问题探究和讨论结果展示时,往往就是几个尖子生,一些学生只是“看客”,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尖子生的思维牵着走了。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探究”,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不过总体而言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还是达到了预先的知识要求,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第五,赛后反思。教好书不在于教龄多长,而在于反思多深。比赛已经结束,但细细回味,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可能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收获是巨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过程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本次活动中有丰厚的收获,更有深刻的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内容的处理不当,导致最后时间不够,没有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使整堂课没留有“余味”。对于羧酸的概念、分类、官能团的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取的,就不用在课上讲解,但考虑到一堂比赛课内容应当完整就保留了,导致学案上“乳酸和浓硫酸混合共热产物有几种?”这个问题没提,学生就轻松的下课了,思维没有发散开来。2、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不足。此次比赛的收获:1、本次活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经验,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心中有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在备课时就会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都能给全体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上课时关注这个问题应该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老师在某一节课关注不到的学生,也许下节课就会有意识地关注了,在一个阶段里实现了面向全体。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该是面向全体的真谛。2、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评价应准确到位。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李建平博士提出“不要追求形式的活、表面的活,要追求孩子情感的活;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价值判断;活而无效往往是老师无效地接学生的话”。当学生提问的时候,老师要认真倾听,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理清学生思维顺序,找出问题,帮助学生纠偏。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必须运用准确而恰切的课堂评价语来深深地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促使师生体验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我充分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且还要经常更新。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充电的状态,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感谢大赛让我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时我坚信:作为一名青年老师,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大奖赛,这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我的锻炼。正是这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名师,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我还会积极把握这样的机会的。
本文标题:教学比赛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