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校:张庄完全小学教师姓名:教学目标: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1.应会读字:鹤、孟、陵、辞、唯2.趣味识字:回忆学过的“陵”“唯”的形近字,通过区分偏旁来理解“陵”“唯”的意思,从而记住“陵”“唯”的音形义。3.易读错字:“陵”与“棱”4.多音字:朝、舍、更、尽5.应会写字:孟、浩、陵、辞、唯、舍、君(1)写正确:易写错字,“陵”右下部分是折文,(2)写美观:①指导书写的字:浩、唯②指导要点:浩的三点水中间点靠左一些,唯字口居于左部右上方,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1)地名:黄鹤楼、渭城(2)景色:孤帆、碧空、天际、(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的情景(2)概括方法:整体概括法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2)体会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1)重点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会方法:“尽”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注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2)重点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方法:“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仿写古诗(送别诗,借景抒情)(二)本课重点问题:1.课后思考题:(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背一背你了解的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是“西辞”三、情感体验:(1)通过字里行间体会文中作者表达出的朋友间真挚的爱,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2)体验方法:真字酌句,朗读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一、教师:(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易写错的字: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4.趣味识字:(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黄鹤楼、渭城、孤帆、碧空、天际、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三)尝试背诵全诗二、文本细读: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所写,“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诗句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意,并揣摩关键字词“孤”“尽”“唯”“更”在句中表情达意的作用4、了解两首诗的写作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5、背诵并默写古诗6.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三、拓展延伸:1.能知道背诵一两首课外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2、模仿两首古诗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古诗预习提纲(或学案)设计要严格体现如何解决教学目标的。(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2.学生:(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二)其它准备:收集关于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以及李白,王维两位诗人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能看出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一、课堂导入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那些信息?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的意思;“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使”意思就是出使,题目的意思就是送元二出使安西。二、预习评价(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三、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3、检查个别学生课文,查看批注情况。4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四、精讲点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3、(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有: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4、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5、“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图)6、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也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首诗。(出示《江南春》,师读一次)7、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请同学们齐读1、2句。8、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生:望那只船9、“孤帆”是什么意思?10、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11、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12、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13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4、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水带着我长长的思念,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带着我的深情厚谊滚滚东去,永不停息。朋友真情,离别之意,都包含在了这句千古绝唱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汉族。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4.简介时代背景。这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二)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2)客舍(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2.指导朗读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1.体会路途的艰辛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请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我这个好朋友了!)(3)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3.总结升华(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四:系统总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五、拓展延伸。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送别的诗句,给大家背诵一下。六、限时检测。(限时闭卷)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尽唯-------依依惜别送元二使安西更尽无--------难舍难分限时检测题:要能较全面地检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四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两首》限时检测题学校:班级:姓名: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填写词语huánghèlóuguǎnglíng1、()送孟浩然之()xīcí2、故人()黄鹤楼Wéijiàn3、()长江天际流kèshè4、()青青柳色新Quànjūn5、()更尽一杯酒二、形近字组词。陵()烟()渭()浥()棱()咽()谓()挹()三、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尽唯句意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故人句意四、填空。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所写,“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