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辨识分析风险控制事故查处事故应急隐患治理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是危险源评价、控制的基础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隐患就是明显缺陷的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不良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作用的结果。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原因(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管理缺陷)进行分析。确认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即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员工群体,在一定的作业环境内,使用设备和各种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制造组合为成品,并安全运输和妥善保存的过程。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分析和认识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并采取对策加以清除和控制,对于实现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一、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根源和状态,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能量与物质释放的主体。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危险源的工作。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二、危险源的三要素及类别1、危险源的三要素是指: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得大小。●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这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2、危险源类别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门别类,无疑会给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以下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失效或故障,则将发生事故。下表列出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可能导致各类伤害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类型能量源或危险物的产生、储存能量载体或危险物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前因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机械伤害机械和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起重伤害起重、提升机械被吊起的重物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灼烫热源设备、加热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火灾可燃物火焰、烟气高处坠落高度差大的场所、用于人员升降的设备、装置人体坍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冒顶片帮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顶板、两帮围岩放炮、火药爆炸炸药爆炸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锅炉爆炸锅炉蒸汽压力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中毒窒息产生、储存、聚集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害物质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既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管理不善—是指没有安全规章制度或不健全、不落实;没有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教育培训不够,人员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有误;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没有或不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载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就是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并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三、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它是危险源评价、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危险级别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一类: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⑴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⑵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⑶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⑷忘记关闭设备。⑸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⑹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把柄等的操作)。⑺奔跑作业。⑻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⑼机械超速运转。⑽违章驾驶机动车。⑾酒后作业。⑿客货混载。⒀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⒁工件紧固不牢。⒂用压缩空气吹铁屑。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现将国家有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良、管理缺陷的表述归纳整理,供企业在在辨识工作中参考。1.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第二类:造成安全装置失效⑴拆除了安全装置。⑵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⑶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第三类:使用不安全设备⑴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备。⑵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第四类:手代替工具作业⑴用手代替手动工具。⑵用手清除切屑。⑶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加工。第五类:物体存放不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生产用品等存放不符合要求。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第六类:冒险进入危险场所⑴冒险进入涵洞。⑵靠近漏料处(无安全措施)。⑶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⑷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⑸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⑹冒进信号。⑺易燃易爆场所明火。⑻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观察。第七类:攀坐不安全位置如:攀坐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第八类: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第九类:机器运行时违章作业。如: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第十类: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如:疲劳、酒后作业、工作期间打闹等。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十一类: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不使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器、未戴安全带等。第十二类:不安全装束⑴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于肥大服装。⑵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带手套等。⑶女工发辫过长或未装入安全帽中等。第十三类: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一类: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⑴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等。⑵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隐患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2.物的不安全状态(3类)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二类: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⑴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挡车有缺欠;工作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梭等。⑵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等。⑶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⑷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等。第三类: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⑴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⑵所有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辨识目的第一类: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等。第二类: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瓦斯超限等。第三类:作业场所狭窄。第四类:作业场所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安全通道不畅。第五类: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第六类: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第七类: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第八类:贮存方法不安全。第九类:环境温度、湿度不当,恶劣天气的影响等。3.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9类)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一类:没有安全规章制度或不健全,或不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缺乏可操作性,或不认真执行。第二类:没有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操作规程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没有覆盖本单位所有工种、所有岗位,生产经营项目和岗位设置发生变化时未及时进行补充。4.管理上的缺陷(8类)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第三类: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人员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未按规定内容、课时进行培训,班前、班后安全教育不落实,未做到全员培训,从业人员未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第四类:劳动组织不合理。未明确现场安全注意事项,人员分工不合理等。第五类: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第六类: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第七类: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第八类: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辨识目的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并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等要求的符合情况,同时对辨识对象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从而为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辨识分析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一、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是辨识危险源的主要工具,许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方法有直观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法、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进行辨识的方法等。辨识分析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
本文标题: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0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