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杜春阳、安万菊、李坤、贺重婍、孙梦珍$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第五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TableofContents内容大纲案例陈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定性案例延展$Partone第一部分$事件简介•焦点访谈2015-01-02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事件背景‼上海政府网站2014年12月31日的公告称:“今晚至明天凌晨,许多游客会去外滩源看5D灯光秀,还有的守候在滨江边看上海中心亮灯。南京东路站深夜客流或明显超过工作日早高峰。”$事件过程$事件原因跨年夜外滩人流量远超预期灯光秀换场地很多人不知情换地点后没有做交通管制换地点后安排警力不足,并且未进入核心区官方未启动任何紧急预案地形原因$地形分析$民众悼念$媒体反馈$事件问责踩踏事件后上海取消或暂停部分人流密集的公共活动,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对群众自发聚集性活动而非政府组织的公众活动,政府是否负有同样的责任?为何定性为“事件”而不是“事故”?二者在问责方面有什么重大区别?问责以黄浦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领导没有出现在问责名单上,问责是否到位?问责依据何在?事发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Parttwo第二部分$群体性踩踏事件群体性踩踏事件是指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因现场秩序失去控制,发生拥挤、混乱,导致大量人员被挤伤、窒息或踩踏致死的事件或事故群体性踩踏事件所带来的后果是破坏性的,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难以估计,必然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各种公共场所聚集的人群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凡重大节假日,公共场所就人满为患,群体性拥挤踩踏事件就极易发生。踩踏事件的场面控制难,甚至会呈现多米诺骨牌现象。$群体性踩踏事件发生于公共娱乐场所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于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其他公共聚集场所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于大型活动中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于体育场(馆)的群体性挤踏事件$群体性踩踏事件01人群密度过高为主要诱因02现场信息交流难度大03救援工作开展难04女性及儿童伤亡率高$从发生过程分析群体性踩踏事件多是突然发生,无法事前预估01群体性踩踏事件会引起人们内心恐慌02群体性踩踏事件现场工作难以展开03$从事件发生后分析123群体性踩踏事件发生后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群体性踩踏事件发生后信息传播不透明诱发群体性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多样化$群体性踩踏事件原因分析人群密度大,产生群集现象是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恐慌心理的出现和扩散是造成大量伤亡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公共场所的硬件设施设计不合理是造成群体性挤踏事件的客观原因公众安全素质有待提高是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公共活动应急准备不足是造成群体性挤踏事件的管理方面的原因$Partthree第三部分$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Fink)对危机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提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危机有如人的生命周期一样,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危机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特征。$案例分析诱发因子第一,直接的诱发因子是在陈毅广场和观景台上的人群密度过高,人群形成严重拥挤对冲的情形;第二,间接的诱发因子,群众未能正确知晓“外滩”和“外滩源”的区别,同时安保等管理松懈。临界点所有踩踏事件的临界点都是由第一个人被挤跌倒了开始,当观景台和陈毅广场上的两群对冲的人流把人群拱起到一个极限的时候,一些身形较弱小的人或者是弯身捡拾东西的人首先被挤倒,人群就如骨牌般倒下,导致踩踏开始蔓延。$危机生命周期理论01征兆期/潜伏期02爆发期03延续期04痊愈期/恢复期有线索显示有潜在的危机可能发生具有伤害性的事件发生并引发危机危机形象持续,同时也是努力清除危机的过程危机事件己经基本解决$•潜伏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发生尽管带有较高的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仍有其背后潜藏的必然原因,往往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矛盾的积聚即和酝酿再加上受到偶然性突发因素的刺激引发的危机。如果在酝酿时期,安保能够分时段的有效疏散人群,及时防范和处理也能够有效的扼制真正危机的发生,但是这种危机特征不明显或者说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而导致的疏忽,错过了最佳防范处置的最佳时期。•爆发期。危机的爆发期是指突发事件真正引发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导致外滩观景的人群正常遭到中断和影响,危机负面影响以极其迅猛的态势扩散和蔓延,表现为影响范围的迅速扩大,深度的不断加重。这一阶段,危机态势频现,加之时间紧迫,突发事件的原因不明朗,危机信息传递不畅,令外滩安全保障管理措手不及。这一时期风险沟通的主要目的。$•扩散期。危机扩散期是指踩踏事件的态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没有新的突发事件发生,但其负面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同时在场人群无法迅速有效疏散,危机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一阶段,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持续应急措施,将导致原本已控制的危机产生反弹甚至加剧,更严重地引发连锁危机事件。•恢复期。危机恢复期已基本消除,短期的负面影响已逐渐减弱,但长期的不良影响可能仍潜伏着,引发新的突发事件和第二次危机的诱因正酝酿其中,如果后期管理放松怠慢,很可能会导致同类型的事故再次发生。$事件应急管理——可取之处现场部分群众自救互救意识良好01医院抢救力量及时且充足02事发后信息公开,透明度高03家属抚慰工作及时、细致04事后调查追责迅速05权威证实:及时制止谣言,为公民传递正能量的信息06$事件应急管理——不足之处01事前风险评估明显不足02变更信息与公众沟通不及时、不充分03没有及时配备和调整充足的警力04没有做出充分的预警警告05限流工作没有落实$Partfour第四部分$群体性踩踏事件根据外媒的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发生各种类型的恶性踩踏事件59起。国际情况2000年以来,我国至少发生了15起踩踏事故,至少有140人在事故中丧生,310人受伤。国内情况$国际踩踏事件时间事件伤亡情况2001年7月21日日本兵库县明石市举行了夏季烟火大会11人死亡(10岁以下孩子9人,70岁以上老人2人)2003年2月17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E2夜总会21人死亡2009年3月29日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举行的世界杯和非洲国家杯预选赛至少19人死亡,132人受伤2010年7月24日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在举行“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18人死亡,大约80人受伤2010年11月22日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一座斜拉桥在送水节欢庆活动347人死亡2013年2月印度安拉阿巴德举行盛大的“昆梅拉节”庆祝活动至少36人死亡2013年10月13日印度中央邦一座寺庙造成109人死亡,受伤者达100余人2014年7月29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33人死亡$国内踩踏事件时间事件伤亡情况2001年4月8日陕西省华阴市玉泉院赶庙会16人死亡,6人受伤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举办迎春灯展37人死亡,37人受伤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8人死亡、26人受伤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6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受伤$兰桂坊的教训:香港的反思与改变•22年前兰桂坊踩踏事件如何改变香港(视频)$危机前213危机前深刻深刻的制度反思:更完善的大规模集会活动管制经验对每一次大型集会活动进行专门的事前风险评估香港警方与集会区域内商户上门沟通$危机中213危机中在现场设立指挥中心,布置监控、通讯系统等,实时查看集会区域情况现场各种提示性条幅、喇叭,设置缓冲带,对人流分批放行,采用单向人流方法,所有人朝一个方向走不走回头路,避免人群对流造成混乱警方还在会集会区域出入口则有警察驻守清点进入和离开的人,一旦现场人数超过警方风险评估上限,就会采取限流措施$危机后1993年兰桂坊踩踏事件之后,每逢新年前夕甚至圣诞节平安夜,香港地铁服务便通宵开放,因为有人指出事故当晚因地铁未提供通宵服务,导致有市民心急回家间接造成伤亡$法国为何300多年没发生恶性踩踏事件?$1.法国自1711年起,304年没发生过恶性踩踏事件$集会的安全工作由警察部门牵头,协调多个部门参与。在集会前一个月,警察部门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情报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预想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针对预想情况制定处置方案。警察还要和环卫部门协调。集会现场还要配备医护人员和消防力量。集会前一天,市政府要在本市的报纸及电台、电视台上发布消息,向公众宣告集会事由、时间、地点。警察还要走访集会周边地区各单位,排查各种危险因素,看有没有有毒、易爆的生产原料或产品,如有生产单位则看生产过程中毒气泄漏和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多大。$2.5个人朝一个方向拥挤,一个人的肺部就会塌陷失去呼吸功能$危机中要想防止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集会人数。如果是夜间集会,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活动现场要尽量多地布置醒目的导游图标。任何集会都要设置一条应急通道,确保该通道时刻畅通。要根据活动现场的大小和集会人数预留一个或数个疏散区。对可自由参加的露天场所的集会,则通过交通管制控制人数。对购票才能入场的集会,一定通过售票控制人数。$3.将警察机动力量隐蔽在胡同里,警力内外配合•根据参加集会的人数和集会的性质确定执勤警察的人数,像足球比赛、民俗集会、宗教活动等就要多部署警力。•集会现场和外围一定要部署警察机动力量,这些警察在某一地点戒备待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立刻到达现场处置,这样,就不存在警察无法进入踩踏现场的情况。$4.将人群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个人之内,发现拥挤苗头及时处置•通过多种手段监控集会现场。•露天集会来说,警方通过三种方法估算集会人数。第一种是“切面法”,第二种方法是“流量法”,第三种方法是“航拍法”。•对经营性演出,警方事先要与演出主办方协调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要立即宣布终止演出,并告知观众在次日之后可以随时退票。$5.一旦卷入拥挤踩踏漩涡时,要用双臂护住前胸,千万不能朝有墙的地方移动•对参加集会的个人来说,参加集会时一定要时刻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把撤离通道和出口的路线图印记在脑子里,一旦发生拥挤时知道从那个方向逃出去。如有可能,应尽量靠近疏散通道和出口。•如果万一倒地,应尽最大努力尽快站起来。•如果倒地后无法站起来,要双手抱头,像胎儿那样把身体蜷曲起来,千万不要趴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因为那样很容易让肺部受到挤压而窒息死亡。•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去凑热闹。.$6.为防自杀,艾菲尔铁塔装满安全网,虽不美观,但人的生命比面子更重要$$其他国内外经验总结危机前防范宣传早着手澳大利亚1南京夫子庙3法国巴黎2美国纽约时报广场4$其他国内外经验总结危机中控制人流有讲究21德国柏林美国纽约$遇到踩踏事故怎么办01后面的人一旦发现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此时带有孩子,就应尽快把孩子抱起来。03在拥挤混乱的情况下,应尽量靠墙或抓住电线杆等牢固的物体。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应迅速进入避开人流,但尽量不要逆着人流前进。05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0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04如果已经陷入人群之中,就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尽量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06一旦被人挤倒在地,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Partfive第五部分$案例总结:轮廓概述理论预防1事件应对:事前,事中,事后2危机事件反思3课堂讨论4$群体性踩踏事件:理论部分01完善群体性踩踏事件的法律体系03开展多样化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素养02完善群体性踩踏事件预防预警知识体系和技能$事件应对:事前BDACE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应急预案及时进行现场限流、引流工作做足实时风险评估工作做好人流量监测预警工作做好现场指示及信息发布工作$事件应对:事中警察1提升现场警察应变处突能力群众2提高群众应急自救互救意识、能力其他部门3
本文标题: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0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