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贵阳二十一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1贵阳二十一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教师的专业成长1.1参加培训参加课改以来,我校教师参加了2001年8月13日至18日市教育局举办的通识培训,及以后每学期的新教材培训,不同版本的教材培训。在培训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转变都很快。2003年8月25日秦丽君老师对全市生物教师作新教材培训,2004年4月23日邓玉梅老师对全市生物教师做新教材培训。1.2校内校外公开课2002年11月22日我校教师秦丽君承担了一节全市研讨课,内容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该节课设计新颖,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此外,生物组的教师还承担了多次校内公开课,如邓玉梅老师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秦丽君老师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等。通过校内校外的公开课研讨课,老师们互相学习,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业务水平提高都很快。1.3读书学习几年中我校生物教师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书籍,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走进新课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等。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创新教育与实践”,“整体构建学校道德教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省教科所“构建初中生物学生日常评价体系”等课题。在学习和课题研究中,教师已从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1.4参与教参、教案编写2参与编写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生物教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人教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生物学”,其中七年级下册的“血流的管道——血管”,八年级上册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八年级下册的“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南方出版社的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每课三练》,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每课三练》。1.5教师取得的成绩论文《初中日常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国家级一等奖,《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国家级三等奖,《自主学习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省级一等奖,《多媒体激活了生物课堂》市级一等奖,《课改,让学生们动起来》市级二等奖。教学设计《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省级二等奖。课件《尿的形成和排出》省级二等奖。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一改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2.1倡导并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倡导并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1要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旨在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2.1.2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32.1.3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2.1.4探究性学习活动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的目标。例如,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这个探究活动中,我就是先在课堂上简单提示,然后布置学生分探究小组自己在课下做,其中的提出问题,制定和实施计划等步骤全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待下一节生物课上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质疑、释疑。结果我发现学生们的兴趣空前高涨,想得非常周到,做得也很严谨,并且敢于向课本质疑。其中一个探究小组把书上的“五点取样法中的2毫米X2毫米的小方格100个”改成“1毫米Xl毫米的小方格100个”说是2毫米X2毫米的小方格在显微镜视野中太大,需移动着玻片计尘埃粒子数,结果不很准确。另一个探究小组准备的材料用具中比其他组多出了培养皿,解释说是准备到街心花园去采集尘埃粒子,担心在去到街心花园的路上事先落上尘埃,影响探究结果。还有一个探究小组采集和测算的是教室内外的尘埃粒子数,结果是室内尘埃粒子明显多于室外。在回答同学的质疑时,解释道:教室内下课时同学擦黑板、走动、打闹,致使室内尘埃粒于明显增多。我借机进行情感教育: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空气质量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请大家自觉保持好室内清洁,课间不要在教室内打闹……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好多。老师们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做、做不好,只要放手让他们去做,就一定会由不会做到会做,由做不好到做好。2.2重视并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足开设好生物学实验。如在“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中,学生就是在教师提示下利用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在家里做实验,最后把实验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这样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在替代设计中有4利于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进行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2.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已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特点之一。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克隆技术及转基因技术后,让他们讨论是否要克隆人,这让学生既了解知识又参与了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学生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一起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3.1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中,课前我先划分调查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再与学生共同讨论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并指导调查小组设计好调查表格。然后放手让学生调查校园里的生物……结果每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思维被激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调查活动中。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了解了我们身边的生物,而且接触了调查的一般方法。培养了热爱科学探索的情感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3.2由重结论轻过程变为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5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正因为如此,新教材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材中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进一步探究”、“课外实践”“技能训练”等活动。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情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对问题作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自己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更难得的是还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校本教研4.1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4.2教学中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4.2.1日记/教学反思录。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4.2.2课堂观察。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4.2.3数码照片记录。对研究活动和试验课的情景运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片记录。我校的生物教师都有数码照相机,便于记录教学过程,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4.2.4录像记录。运用录像机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全程实录。4.2.5个案研究。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案研究。4.3“教学后记”的具体做法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想: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果及时把它记下来,6即是教学后记。教学后记不仅可以积累和丰富教学经验,还可以指导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4.3.1记成功做法每一节课下来,教师对自己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总会有所发现,如能将每一节课的一些成功之处及时记录下来,并不断积累,便能有效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讲“血液循环”利用挂图讲解较为抽象,学生也难理解,若充分利用简笔画加以板书描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3.2记失败教训教师若能及时记录某些失败的教训,并加以纠正,便能有利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骨的结构”一节教学中,开始我仅用“输入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记忆其要点,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和利用,课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记录并修正教学方法,充分采用直观教具,使抽象费解的知识形象简明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3.3记教学应变教学应变(即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后教师若能及时记录一些教学应变的事例,便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以应付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把课教活,教出成绩来。4.3.4记学生疑难例如,对某些新概念的理解;对某些现象的分析;对某些方法的运用等等。教师可在课后及时记下学生的疑难之处,并作出分析判断,搞清问题产生的根源,7然后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补救,给学生释难解难。这样做,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益处。4.3.5记学生见解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有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大多数学生对有关细菌的日常概念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细菌很小,人眼不能直接看到;(2)细菌就是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一些疾病;(3)细菌就是病毒。对于这些说法我当堂讲解到,关于细菌很小,这是对的,1000球菌排成一列才1mm长,这样明确的数字可将模糊的内涵清晰化;病菌专指使人类患病的细菌,说“细菌就是病菌”,把细菌的内涵扩大了;细菌是病毒则是完全错误的,它们同属于微生物,但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根本无细胞结构。这种讲课手法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当然”教学后记”,也因人而异,但总不外乎从教学目的的制定、课堂教学程序、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及教学机制、学生思维、信息反馈等方面来分析,只要持之以恒,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4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进入课改后,我校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备课组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实行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具体要求如下:4.4.1“四定”。每次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在事先写出发言稿。备课时,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后,其他成员充分讨论和研究。不搞一言堂,要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所记录的内容要收集8好,以便今后总结交流。4.4.2“五备”。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要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要明确本章(单元)、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型和相应的课前准备,研究本课的预习内容,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本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4.4.3备课资料的收集。鼓励大家通
本文标题:贵阳二十一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