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历史基础知识记忆方法汇总
历史基础知识记忆方法汇总1朗读记忆法(口腔肌肉法):利用晚读时间,采用李阳老师学习英语的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强化记忆争取做到让历史知识脱口而出。2、感官协同记忆法:记忆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记忆过程,使记忆时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记忆方法。3、设身处地法(联想法):想象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对话,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易于记忆。如复习到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可以想象自己是维新派中的一员,正与顽固派展开关于要不要变法的激烈论战,最后你取得了胜利!再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可一边记为: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了警世钟;一边想象一个人转头并做撞钟的动作。4、反复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学历史不必花太多、太长时间,只需要反复利用较少时间,如每天就花几个十分钟来看课本,这样对于熟悉课本有很大用处。总的来说,记不记得住关键是看重复的够不够。所以记忆历史要有恒心和耐心。5、睡眠记忆法: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钟看(或回忆)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样你的历史会很棒的。注:“对于像考试、比赛等情况的短时记忆,你可以利用此法达到最理想效果。当人从睡梦中醒来时,大脑记忆状态所受的干扰最少,你所能回忆的事比你平时清醒状态下多的多。遗忘在睡眠时速度最慢、白天活动时速度最快”————《超级记忆力训练》6、顺藤摸瓜法:以时间为线索(藤),回顾历史事件(瓜)。回忆时,按时间顺序,回想历史事件及与该事件相关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7、观察法:从表面上看某些历史事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平时善于观察、探究,找出其中的奥妙,就可以为记忆服务。如:东西南北翼五个王中,第一个牺牲的王的名字是:名字(指全名)比画最少的那个(冯云山12画),其次到名字比画最多的那个(萧朝贵32画)。8、交叉记忆法:先按老师上课的思路进行记忆,将每一课的思路整理清楚,再沿着思路看课文,看到同种性质或类别的历史事件时,联想到另一历史事件,进行交叉记忆。9、问答式记忆法:经常与同学相互提问,找到自己听课看书的不足,及时回头“补救”。(不要以为是在浪费时间,提问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不仅被提问的同学,提问的同学,也能通过提问,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10、浓缩记忆法:将每篇长长的课文浓缩、简化,形成知识链条,着重记忆重点知识。(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记忆负担,但要注意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部分。)11、归纳、拓展法:先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归纳为几个字,并写到稿纸上,然后看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想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四个小点,然后再拓展具体割占的地名、赔款额……12、各个击破法:坚持每天复习一个要点,日积月累来积累历史知识。13、谐音记忆法:(1)1785年,日本人所绘的地图证实钓鱼岛属中国领土(该时间可谐音为“一起跳八国联军舞”)(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该时间可谐音为“医师救儿”)(3)1519年麦哲伦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同年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病逝(该时间可谐音为“医无医救”)(4)“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用“刘叶煮(朱)粥(周)喝(贺)”这五个字帮助记忆,记起来就方便多了。14、口诀、顺口溜记忆法: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1)清朝的皇帝:(奴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2)《南京条约》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3)《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可记为:汉口、九江,南加镇;沿海营,烟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4)中国各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隋唐三国继,五代宋元明清。(5)1927年到1930年中共领导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名称、建立者不好记忆,通过以下两句话来记忆,就容易多了:方志敏,闽浙赣;鄂豫皖,徐向前;贺龙洪湖、湘鄂边;邓(邓小平)、张(张云逸)左右来回转……15、课堂记忆法:利用上课短暂的40分钟,尽量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当场记下来,不应让40分钟白白流逝。以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而课后复习重点看那些没记下的就可以了。16、笔记记忆法:记笔记很重要,把每一次的笔记总结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学习就容易多了。17、错题本记忆法: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考试、练习中做错的或不清楚的题抄下来,每周将答案盖住重做一遍,避免以后再错。(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不熟悉课本,或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造成的,通过错题可以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18、纸片记忆法: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19、“蔑视”记忆法: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如果产生一种“一定要背下来”的想法,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读来读去都记不住。我们应看轻它,并联系实际,认真读,这样便可以很快记下来了。(这才是最佳的心理战术!)20、临时抱佛脚法:临到考试猛看几天。(对于平时不注意复习的同学,这一方法也许比较适用,起码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你的历史成绩的,但老师要提醒这部分同学,注意上课做好笔记,否则临到考试你连佛脚都没的抱!)注: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若干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5种记忆法教你轻松学历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但历史知识浩繁复杂,又常让学生感觉无从为之。其实,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掌握了有效的记忆方法,复习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下面以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为例,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易于掌握的记忆方法。1框架记忆法要形成知识框架,首先要背好课本的章节目录,这是最粗的线条,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比如本册书共包括七个单元,可归纳为三个大框架:古代的中国(第一单元)和世界(第二单元);近代的世界(第三单元)与中国(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五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当代的中国(第六单元)和世界(第七单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向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逐渐细化,最后,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之中。走向考场的一刹那,虽然脑海中只有一个知识框架,但实际上它包含了若干子目录。2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1)时间上的联想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联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我们还可以抓住某一时间,联想到同时发生的几件大事。如: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2)空间上的联想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3比较记忆法就是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共同点中寻求规律性,从不同点中探索出矛盾的特殊性。本册书中可以比较的知识点有很多,比如,可以比较古代的中国和西方政体的不同;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体的不同;古代的民主政体与近代民主政体的不同;近代英、美、法、德政体的不同;现代中外政体的不同等。再比如,我们还可以把1848年中外两个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先进的思想武器;而1848年,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说明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落后性,不能领导近代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归纳记忆法就是对知识的横向或纵向的分析和归纳,也是记住线索和要点的过程。比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可以归纳为三个“一”:一弱(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强(无产阶级革命性强)、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在掌握了革命的基本史实后,可以得出结论:二月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5趣味记忆法就是把枯燥的记忆趣味化,或者叫寓记忆于趣味之中。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有时甚至很荒诞,但只要有利于记忆,都无大碍。(1)谐音记忆法比如,《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2)关键词记忆法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记忆为:“一开厂、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口。”再比如,“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同学们总容易混淆,可以记忆为:“历代敕令法典看,人财诉讼总论翻;学说解释在汇纂,查帝又把新敕传”。(3)荒诞记忆法南京不在南京,在天津;(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天津条约》)天津不在天津,在北京;(天津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北京条约》)北京不在北京,在天津。(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天津条约》)记忆有法,而无定法。以上介绍的几种比较常用的记忆方法,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与记忆水平的不同,并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同学,笔者希望以本文为契机,激发同学们的探索实践精神,开发出更有效、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历史年代记忆十四式四十七法记忆历史年代,是学好历史的重点。可是学生往往面对历史年代枯燥无味,难学难记,望而生畏。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当时背得挺熟,但时间一长,就记不清,说不准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字本身的特点、历史年代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列组合顺序等等,采用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说到记忆(包括机械记忆),任何学科都是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是否把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储存以至于提取。记忆的失败,是满足于机械记忆;记忆成功的诀窍是理解。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记忆它。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记忆历史年代不是“难于上青天”。入门既不难,深入下去也是办得到的。只要在记忆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注意历史学科的具体特点,如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等等,抓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化整为零,化块为面,化面为线,点线结合,纵横交织,就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用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以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本文标题:历史基础知识记忆方法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1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