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舞台艺术基础常识1、中国传统音乐类型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2、汉族民歌类型劳动号子、山歌、小调3、室内乐常规样式弦乐四重奏:2小提琴、1中提琴、1大提琴弦乐三重奏:2小提琴、1大提琴/1小提琴、1中提琴、1大提琴弦乐五重奏:2小提琴、2中提琴、1大提琴(偶尔也有两把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四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中提琴钢琴五重奏:钢琴+弦乐四重奏4、传统曲目的出处和特点《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琴歌。乐曲分三大段,用同一曲调变奏反复,叠唱三次。每叠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原诗,后段为新填歌词。风格古朴深沉,后段略激越。《扬州慢》——南宋姜夔(姜白石)。音乐采用古音阶宫调式,描写昔日繁荣的扬州遭金兵入侵,劫后萧条的景象。音乐古朴又不时流出感慨之情。上下阕各四句落音一致,结构严谨有序。是宋代留下来极少的词调。《满江红》——宋代岳飞词,曲20世纪杨柳荫。节奏深沉稳健,歌词节奏均匀,略带悲壮色彩,。上下阕曲调基本相同,只是下阕开头略哟不同。是词调音乐的典型结构。5、了解一下民间歌曲的流传地狱和主要特点《小白菜》——原为河北民歌。讲述一个从小丧母的孤苦女童的悲惨命运。音乐材料简单,共12小节。曲调带哭腔,逐级下行的手法展开。并衍生出《沂蒙山好风光》《白毛女》喜儿唱段。《北风吹》也是根据此曲改编创作。《绣荷包》——全国同名的小调有多种,以山西的最为有名。表现少女绣荷包送情人时的内心活动。音乐上下两集结构,旋律明快,起伏明显。四川《绣荷包》显示出当地人性格额方言特色《蓝花花》——陕北民歌。采用叙事手法,以分节歌形式,讲述姑娘不惜牺牲生命反抗封建礼教的故事,音乐具有浓郁的陕北色彩。《走西口》——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一带。反映为了谋生,当地男人外出打工,与妻子惜别之苦。曲多为四句体,一句歌一行泪,感人。《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流行于西南地区的情歌。旋律由三乐句构成,穿插有多个衬词,使音乐扩展,有情趣。《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描绘月夜下小河静静流淌的诗意及青年男女间的真挚爱情。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舒缓优美。多地有变体。《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流传于全国的民间时调。江苏孟姜女为丈夫送寒衣的故事。旋律由四句组成,起承转合。《茉莉花》——民间小调,流传最广的是江苏。逼真反映出青年男女初恋时欲言又止的心态。全曲由4句乐句组成,3,4句一气呵成。曾被普契尼(意)收入歌剧《图兰朵》中。《凤阳花鼓》流传于安徽的一种民间舞歌。表现淮河流域百姓遭受水患,被迫身背花鼓,远走他乡,沿街卖唱的悲惨景象。4小节锣鼓点作为前奏,全曲分为两个乐段,段落间再次插入4小节的间奏,后段是前段的变化反复。音乐为抒情与叙事结合。《噶哒梅林》——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噶哒梅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曾率领人民反抗封建王爷与军阀统治。这是一首上下结构的短调民歌,采用蒙族音乐常见的短调民歌,采用五声羽调式。节奏舒缓沉稳,风格庄重肃穆。6、民族器乐独奏曲的作者出处及主要演奏乐器类型《梅花三弄》——古曲曲。作者——原为晋桓伊著笛曲,后唐代颜师改编为琴曲。《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原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民间乐曲。后改编为唢呐独奏。《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华彦钧(阿炳)创作。《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曲。初见于清代华秋苹著《琵琶谱》《彝族舞曲》——琵琶独奏曲。王惠然根据彝族民歌四大腔的“海莱腔”音乐素材改编创作。《渔舟唱晚》——筝独奏曲。娄树华根据古琴曲改编。《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原为琵琶《夕阳箫鼓》1925年柳尧章等人首次改编为民乐合奏曲。7、以下近代声乐作品的作者、年代、表现主题《教我如何不想他》——作者: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年代——1926年。主题:歌曲反映了当时青年挣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毕业歌》——作者:田汉词,聂耳曲。年代——1934年。主题:号召青年走上救亡战场,充满爱国激情。它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年代——1935年。主题:战歌、国歌。主音的连续重复。《铁蹄下的歌女》——作者:许幸之词,聂耳曲。《《风云儿女》插曲。年代——1935年。《松花江上》——作者:张寒晖词曲。年代——1936年。主题:见到‘九一八’后流亡关内的东北军士兵,精神受到极大的触动,谱写下了这首悲愤交集、感人肺腑的歌曲。作者把家乡妇女哭坟的音调贴切运用到创作中。《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词曲。年代——1937.7.主题:英勇的大刀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南泥湾》——作者:贺敬之词,马可曲。创作与1943年。年代——1943年。主题:秧歌舞《桃花篮》的插曲,生动描绘了陕北塞外江南的美丽景象。《歌词祖国》——作者:王莘词曲。年代——1950年。主题:表现出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片生机,蒸蒸日上的面貌和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我的祖国》——作者:乔羽词,刘炽曲。年代:1939年。主题:前一部分女高音独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抒情甜美,仿佛让听众感受到大河两岸的迤逦风光;后一部分用混声合唱的副歌形式,气势磅礴,具有颂歌的性质。《我们走在大路上》——作者:李劫夫词曲。创作于1936年。主题:表现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红星照我去战斗》——作者:邬大为词,傅庚辰曲。年代——1973年。《闪闪的红星》插曲。主题:采用了江西的山歌音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祝酒歌》——作者:韩伟词,施光南曲。年代——1976年。主题: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举杯庆祝的喜悦心情。《我爱你,中国》——作者:瞿琮词,郑秋枫曲。年代:1089年上映的《海外赤子》插曲。《长恨歌》——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者:韦瀚章词,黄自曲。主题:取材于白居易同名长诗。这部清唱剧是黄自一生唯一的一部大型作品。《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年代——1939年。主题:整部作品8个乐章组成。以朗诵和乐队加以贯穿。《长征组曲》——作者: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根据肖华上将的长诗谱写的声乐组曲。年代——1965年。主题;10首谱曲,把长征过程中诗歌不同的战斗场面衔接在一起。他们把各地区的民间音调与红军的传统歌曲融汇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伟大长征的壮阔画卷,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群像,使其成为一部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作品。8、以下歌剧作品的作者、年代、表现主题《白毛女》——作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年代——1945年。主题:取材于晋察冀边区流传的恶霸地主黄世仁迫害贫女喜儿,在共产党领导下变成“白毛女”的喜儿重获新生的故事,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理。《洪湖赤卫队》——作者:朱本和等五人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等作曲。年代:1959年。主题:描写湖北洪湖地区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与队长刘闯的率领下,几经坎坷周折,消灭恶霸彭霸天的反动武装故事。音乐以湖北沔阳和天门等地的花鼓戏和民歌为基本素材。《刘三姐》——作者:柳州市《刘三姐》基本创作组集体编创。年代——1960年。主题:根据壮族姑娘刘三姐通过对歌与地主斗争的民间传说改编。全剧的情节都是围绕着“歌”而展开,而这些曲调都是以当地民歌为基础加工再创造。音乐既有斗争性讽刺性,又有歌颂性和抒情性。《江姐》——作者: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曲。年代——1964年。剧情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音乐以四川民歌为基础,吸收了多种戏曲和说唱音乐的语言进行加工创作。红梅赞是全剧的主题曲。象征江姐的英雄形象,音调抒情而坚定,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9、以下器乐曲的作者、年代及表现主题1)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1934年。该作品参加旅法俄裔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大赛中得头奖。作品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致的描写手法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2)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尔库尔干》——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尔库尔干》和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及塔吉克族族素材创作。曲中穿插了表现小提琴演奏的技巧的华彩段落。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曲。1959年。民族化交响乐,蝴蝶的爱情。4)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19973年。去擦与蒙古族龙梅与玉龙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群羊的事迹。5)管弦乐《春节序曲》——李焕之1955-1956年。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较为出名,常独立演出。是热烈欢腾的大秧歌音乐,主部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构成,中间是悠长的领唱秧歌调。10、了解一下音乐家国籍,年代、代表作品1)巴赫——德国巴洛克时期《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2)亨德尔——德国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弥赛亚》3)海顿——奥地利古典主义时期《伦敦交响曲》、《惊愕交响曲》、《军队》、《时钟》4)莫扎特——奥地利古典主义时期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5)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6)舒伯特——奥地利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之王,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歌曲《魔王》《鳟鱼》《野玫瑰》钢琴曲《音乐的瞬间》《即兴曲》7)门德尔松——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抒情风景画大师’《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钢琴:《无言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8)舒曼——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大为同盟舞曲》。艺术歌曲《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9)柏辽兹——法国浪漫主义时期《幻想交响曲》10)李斯特——匈牙利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领域为主创交响诗体裁。交响诗《前奏曲》、《索塔》钢琴:《帕格尼尼练习》《匈牙利狂想曲》《钢琴超级练习曲》11)肖邦——波兰,浪漫主义时期《e小调革命练习曲》12)瓦格纳——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13)威尔第——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歌剧:《茶花女》《弄成》《游吟诗人》《奥赛罗》14)穆索尔斯基——俄国19世纪俄国民族乐派《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跳蚤之歌》15)柴可夫斯基——俄国19世纪歌剧《黑桃皇后》《奥涅金》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交响曲:《悲怆》《181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6)马勒——奥地利《大地之歌》17)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歌剧:《莎乐美》《埃勒克特拉》《玫瑰骑士》18)德彪西——法国印象主义交响诗《牧神午后》《夜曲三首》《大海》钢琴:《意象集》《24首钢琴前奏曲》歌剧《佩里斯坦与梅丽桑德》19)勋伯格——奥地利晚期浪漫《华沙幸存者》《月光下的皮埃罗》《乐队变奏曲》20)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20世界现代音乐《春之祭》《火鸟》《皮的路斯卡》《俄狄浦斯王》《浪子的历程》《诗篇交响乐》21)肖斯塔科维奇——俄罗斯20世纪《列宁格勒交响曲》11、了解一下音乐类型的主要特点(知道名字就可以)Blues(蓝调)、jazz(爵士)、R&B节奏布鲁斯、bop,rock、RAP(说唱音乐)、Hip-Hop(嘻哈)、Soul(灵魂乐)、Samba(桑巴)、电子音乐,House(浩室音乐)12、以下舞种的发源及舞者1)西施响屐舞—献给吴王夫差,木屐踏上木板发出铮铮嗒嗒的回声于裙上铃铛声忽悠而得名。2)杨贵妃羽衣舞——舞者杨玉环,唐代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3)赵飞燕掌上舞——汉代,在托盘上舞蹈。13、以下古典舞的主创、年代及主要表现内容1)双人舞《飞天》——戴爱莲,1954年。内容:根据敦煌画中香音女神(飞天)的形象,用长绸舞的技法,神形并茂展现”飞天“的形象再现于舞台上。2)独舞《春江花月夜》——栗承廉。1957年。舞蹈表现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于江边的花丛中,触景生情,幻想着自己将来的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3)舞剧《小刀会》——张拓、白水、仲林、舒巧1959年。根据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上海”小刀会“武装起义的创作,以上海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清朝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再开的故事情节。4)舞
本文标题:舞台艺术基础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1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