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一、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义社会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1、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影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考验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国民党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政治土匪以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反动会道门和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盛大阅兵式。新中国的诞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党和人民政府的主要工作一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任务,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1949年,解放军乘帆船渡过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翻身农民丈量土地。二是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开展了稳定物价的斗争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初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三是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与苏联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彭德怀签字金日成签字四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运动。这些举措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出售伪劣医药用品坑害志愿军指战员。图为逮捕王康年。刘青山在公捕公判大会上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处于领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强和壮大,内在地规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具备了一定条件后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经济: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1953—1956年: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也开始执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的命令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本及敌伪战犯财产的布告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占全国工业资本2/3、工交运输业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多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2页)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加户加入了互助组。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曾设想: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当时估计是至少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再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经济的集体化。总路线的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了“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述。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总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总路线的表述周恩来在中央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内容第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革命性质转变的标志: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造;第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第四,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时间和步骤:三个五年计划;第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使公有制占统治地位。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第一,实现工业化——国家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国别钢产量发电量中国2.37公斤2.76度印度4公斤10.9度美国538.3公斤2949度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重要工业产品人均产量比较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需要。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第三,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小农经济,不利于现代生产的社会分工,也不利于兴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更无法集中力量抵御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必然导致农村严重的两极分化。小农经济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资金和市场的需要。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毛泽东同金日成在1954年国庆典礼上毛泽东同斯大林在一起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五计划(1953——1957)及成就。1951年就开始编制一五计划,54年9月确定,55年7月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其基本内容为: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五计划投资总额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国民收入年均8.9%;工农业总产值年均10.9%,其中工业18%;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1068亿元(52年-57年);财政收入183.7亿元—310.2亿元;年代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粮食发电量货运量1952年679亿元183.7亿元1.6392亿吨73亿度3.516亿吨1957年1068亿元310.2亿元1950.5亿吨193亿度8.0365亿吨“一五计划”实施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沈阳第一机床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统购统销)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第一,趁热打铁——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影视第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级过渡。过渡形式所有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性质互助组个体所有,有少量的公共财产个体经营经营所得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有较多公共财产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半社会主义高级社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三,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试范、逐步推广;标准——是否增产。劳模耿长锁河北饶阳县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显示了合作生产的优势。第四,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结合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政府向农民发放国家基金贷款。政府贷款给王振堂互助组一批新式的农具。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1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