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第一节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一般原理1.什么是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区别于实证研究,理论地研究教育,在其直接意义上是以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式再现和阐释一定的教育现象及过程,是以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以更深刻的揭示和合理的说明,这是一种理性研究的方法。作为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并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获得对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客观认识。2.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特点。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抽象概括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理论研究是以已获取的各种客观的现实材料、已有的思想理论材料作为研究起点的;其次,理论研究是对感性认识或已有观念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再将形成的理性认识进行必要的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是以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对教育问题进行概括研究;再次,作为研究结果的表述,也总是力求达到符号化和形式化,使之成为严密的理论体系。我们知道,科学越发展就越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相对性和间接性,正是理论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性。局限性:思辨性研究,虽然可达到普遍性认识,抽象思维,虽然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用主观的分析代替客观现实的真实性的情况。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原因)优点: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如何面对: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3)层次性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黑格尔指出,经验有两个成分,“一为个别的无限杂多的材料,一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定的形式”,经验层次的研究,可以发现事物间的某种较为普遍的联系,但不探究这些普遍联系的原因,属于理论研究中的低层结构,与人们的观察、实验有较直接的联系。理论性层次,通过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将教育现象中隐含的本质性的因素外化和明确地表述出来,揭示出经验定律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使处在较低概括层次的各种经验概念形成为理论原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是理论的实质性的概括和抽象,属于理论研究中的高层结构。4)超前性与继承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还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理论研究反映出反复性、继承性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的重演”。考察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内容框架及方法特征,都能找到以往理论的痕迹。3.理论研究法的主要作用:1)构建理论体系要从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验中构建教育科学理论,必须借助理论研究方法。那种用简单整理和加工的归纳法,是不可能必然地产生理论的。必须以抽象的理论框架来解释研究对象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构建理论体系,并使它具有新的现代形态。另外,在进行理论研究构建教育理论的同时,揭示教育理论形成发展和检验的机制,对教育理论的演变和更替过程的合理性进行论证。2)对各种教育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理论研究,关注的是教育基本问题,各个时代的教育理论家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企图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吸取各种教育理论观点中合理性因素并加以提炼概括,形成一个时期社会总体的统一的教育观念,成为一个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态,并为人们的教育行为提供高层次的理论指导,这就是目前各国致力研究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改革。3)发展和完善原有教育理论体系这方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清理和更新教育科学理论原有范畴和原理的科学含义,从而不断完善、发展教育理论。4)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深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4.我国理论研究同样也发生的变化,表现在:(1)从热衷于介绍、引进国外教育理论转到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2)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借鉴现代西方理论学派的合理思想,从而缩短了与世界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距离,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专注于对经典理论的铨释和某个思辨体系概念范畴的推演考察的封闭式研究模式,深入到教育发展的内部机制,并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科学,就要特别重视科学的理论研究。5.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基本过程古代亚里斯多德的直觉的归纳——演绎法,进行的是经验层次的直观理论研究;近代围绕概念、定律的形成提出的数学——演绎方法,假设演绎方法,演绎——归纳的逻辑分析法等;现代,围绕科学基本理论的构建而形成的不同的理论研究方法流派,如波普尔的猜想——反驳方法论,库恩历史主义的发散——收敛方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牛顿实现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创立古典物理学。他以“哲学推理法则”的独特方式处理实验提供的经验材料从而构建理论体系。他提出的研究过程是:首先从大量观察、实验事实出发,提炼总结出经验定律,并形成研究假设;第二步,运用数学逻辑方法进行逻辑推演,得出一系列结论和预见(牛顿创造性地将数学和逻辑结合、归纳和演绎结合,用分析和综合方法在经验基础上建立“实验哲学”——古典力学);最后,对理论的定理进行实验检验,如果预见被证实,那么假设就上升为定律或理论。这就是牛顿的推理发现逻辑,并为现代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具体形式包括教育科学理论的发现、教育科学理论的检验以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三方面过程。6.什么是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在占有关于特定教育现象的感性、理性材料基础上,运用概念范畴体系,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的思维操作方法,以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教育的现实问题为起点,找到问题解答的理论作为终点,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这一永恒过程。它要从教育实际出发,但又要通过科学的抽象而远离教育现实;是从个别性判断到特殊性判断,再到普遍性判断的认识深化过程。其内容,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把握教育现象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其逻辑形式则是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由此组成的理论体系。7.什么是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式)的建构是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所谓理论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理论研究中,正是通过这种带有总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来对教育现象进行概括和阐释,反映教育的系统结构特点和因果关系。8.形成理论模型的方式?争论:有的学者概括为:解释构建法、模型描述法和假设竞争法。有的认为构建理论模式包括多向选择的试错法和单向逼近的减错法两种策略,提出通过抽象使现实系统转化为理想系统和模型,最后形成现实问题的理论模型。如何构建好理论模型:1)立足于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搜集完备准确的有关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又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只有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具有普遍性、全面性、时代性的重要理论研究问题,才能突破原有理论旧的格局,重新构造学科新的体系(实际)同时,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以客观真实的、全面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作为概括对象,才有可能达到研究的最高水平。必须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新的事实,才能在新的乎上进行理论创造。面对教育实践活动和前人积累的正反经验,必须抓住关键性材料和有代表性的材料,识别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和相互关系,因此必须作科学的比较分析。(历史)2)合理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要使形成的理论具有科学性、清晰性,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着眼点,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的研究角度和基点并以此入手逐渐达到对研究对象总体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论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能否最终取得。如何找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教育理论流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线索。如在现代教育思潮中,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与近代卢梭、杜威等人的研究有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但研究的视角、方法和思想都有了较大的不同,且处于更深的理论层次。当代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世界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其次,要有对教育现象本质问题的深刻洞察。比如当前关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教育体制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使教育体制能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商品经济给予教育发展的正负影响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将关注点只放在教育能否商品化,教师劳动性质是否具有商品性等问题上,这实际上并没有抓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3)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理论研究,概念必须准确,尤其是基本概念应该具有严格规定的含义(包括特征和条件)。准确的概念及理论假设的形成正是一个学科基础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领域内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往往是由于对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实质性问题上没有交锋,结果争论也深入不下去。如何保证基本概念的概括度和清晰度:a.要重新研究某些概念的内涵,删除歪曲认识的、表述不确切的术语;b.对那些从其它领域借用的概念术语,要赋予教育内容并加以充实,不能照搬和滥用;c.对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新术语及概念范畴,则要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d.在此基础上,要在全部概念中把构成这一理论范畴的骨架概念挑选出来以形成概念系统。那种单独抽出一些概念,是构不成理论的,只有将概念放在彼此有内在联系的概念体系中并得到合理阐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科学理论。4)保证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理论研究中进行概括有三种基本的逻辑渠道:一种是整体把握方式(把握时代的整体性),第二种是普通性概括方式(通过分析寻找共性),第三种是典型概括方式(对特定领域的分析以寻找特殊性)。无论哪一种概括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的客观性、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全面;真实和充实,而不能玄和虚。理论体系结构是否合理的因素:一是所研究领域的科学理论的有关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理论得到较好的总结和概括;二是要把握这些理论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层次结构;三是恰当地运用逻辑方法,寻求事物间的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而又互斥关系,使体系的逻辑符合客观事物结构的合理性。5)对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检验为啥要检验?由于研究者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不同,或由于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研究者主体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表现为理论框架和语言系统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描述上的差异,也可能表现为使用范围和说明程度方面的水平差异,加上客观事物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引起的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变化,即认识的相对性,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理论研究成果包含有多大的客观度。如何检验理论研究成果?理论建构后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确证,检验分
本文标题: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十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1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