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超敏C反应蛋白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与病理过程。方法:选择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各50例患者,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值0-3mg/l),酶终点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合选择性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以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两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有明显差异,血脂比较无显著差异,稳定性心绞痛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结论: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理过程。【关键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造影;超敏c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88-02目前的研究认为,炎症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参与了冠心病的整个病理过程[1-3],而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炎症期的一个重要炎症产物,是反应炎症的一个敏感指标,很多研究证实,炎症物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时明显增高[6],而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并不增高[1,2],这些都反映了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病与炎症参与有关。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稳定性心绞痛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55±6岁,均经选择性冠脉造影而证实,并且至少一支病变,且病变程度≥60%。另一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2±3岁。两组患者均排除肝、肾疾病,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及全身感染性疾病。1.2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晨起空腹采血,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酶终点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所有患者均经万东800ma心血管造影机,经桡动脉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以国际通用的直径法和血管积分法,对造影结果进行评测,具体方法:(1)冠脉狭窄程度以直径局分法进行表示,若同时累及多支血管或一支血管多处病变,选择狭窄最严重的一支血管[5]。(2)冠脉病变支数:造影示腔径狭窄≥50%的病变累及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支数[6]。(3)冠脉病变评分:按造影结果分级计分51%-75%计3分,>75%计4分,所有实验指标均在支架植入前测定。1.3统计学处理: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评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均数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结果2.1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tg、tch、hdl、ldl水平的比较(x±s)表1表1两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p<0.01,呈显著相关性,两组间血脂p>0.05,无明显相关性。2.2相关性分析:稳定性心绞痛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表2。表2p>0.05从表2分析可见,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表3。表3p<0.05从表3分析可见,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3讨论本文结果提示两组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p<0.01,有显著相关性,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说明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理过程,而两组间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比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无显著相关性,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明显相关性,说明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炎症因子参与了其中[3、5],有报道指出,超敏c反应蛋白在经冠脉造影证实高1.87倍,而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性心绞痛)中高3.5倍,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高5倍[1、4、5、6],因此,也进一步证实了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指标,显示反应斑块的稳定性[6],而能否判断稳定型斑块至冠脉狭窄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常艳萍.超敏c反应蛋白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24-1026[2]刘勇兵.crp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与心绞痛关系.《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62-2063[3]杨惠元.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27(2):192-193[4]陈协辉.冠心病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尿酸的变化意义.《心血管康复医学》,2009,18(5):436-438[5]何杨利.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心血管康复医学》,2009,18(4):340-343[6]杨玉榕.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0,5(4):87-88
本文标题:超敏C反应蛋白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6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