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时:编写执笔人:学分:修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等民族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和校园文化活动相呼应,并与其他人文类选修课共同构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生生源基础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提炼设2计出三大个模块9个专题,采用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或社会考察。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了解。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装、礼仪、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③、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④、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2.2能力目标:①、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认识中国的国情。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3态度(情感)目标: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②增强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③用健康的传统文化观念诠释人生,对待工作。3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第一模块传统服饰和礼仪服饰华美礼仪庄严了解中国传统的汉民族服饰,服装的分类和组成、汉服复兴的意义。重点:体会汉服的华美。难点:鉴别汉服。了解中国传统礼仪,如诞生、冠礼、婚礼、丧礼。华夏复兴,衣礼偕行,衣冠和礼仪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基础。重点:体会夏礼的庄重。难点:礼仪的意义。第二模块文学和诗歌巧妙的文字璀璨的篇章介绍文字的来历、演变和汉字的故事,学生应理解六种造字方法,能够判断一些常见汉字的组成方式。流传数千年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使得中国文化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那样出现断层,只有理解,才能更热爱。重点:汉字的含义。难点:汉字的发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中华文明包含浩如烟海的典籍,是一代代古人的智慧结晶。择取一些优美的文章进行赏析,使学生进一步领略词句篇章之美,并且了解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学习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重点:明白文章的含义及其社会背景。难点:古文阅读,一些字词和现代含义不同。4诗歌是文学中最优美的部分,从诗经开始,介绍历朝历代的优秀诗歌。从风骚到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数不尽的壮丽诗篇,重点介绍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同学们试着按照格律来写一首近体诗。重点:诗歌赏析难点:近体诗写作第三模块人民生活音乐舞蹈了解传统的音乐和乐器、古典舞蹈。礼乐是不分家的,在很多礼仪场合,都需要音乐和舞蹈,同时,它们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亲自弹一弹古琴,穿一穿水袖,感受传统文化。重点:音乐和舞蹈的分类和发展。难点:乐舞的礼仪意义。体育强健的体魄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从礼仪到生活,有很多关于体育的内容。六艺含射和御,这是对当时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可以亲自玩一次投壶,追慕射礼遗风。重点: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演变难点:射礼的礼仪意义。日常生活科技和工艺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琴棋书画,造就了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宗教信仰,是人们心灵的港湾。过一次传统节日。重点:生活中的文化气息。难点:宗教和迷信的关系。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风雨之后,中华依然屹立,回顾过去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领略壮阔的山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重点:中国历史。难点:认识历史。5附: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一模块传统服饰和礼仪1、中国传统服饰212、中国传统礼仪21第二模块文学和诗歌3、汉字来历和故事24、书法15、文章赏析36、诗歌赏析和作诗21第三模块人民生活7、传统音乐和舞蹈218、传统体育和武术219、古代科技和工艺110、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1111、历史和地理312、建筑和古典园林3考核总结2010合计304、教学条件本课程涉及大量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时,利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世界文化遗产、学校文化建设资源,进行现场教学。5、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可灵活运用下列不同的教学方法:直观式、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6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展开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内容,培养锻炼表述能力和参与意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讲解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精神。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自备资源,如汉服、古琴、笔墨、针线等作为教具,展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6、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本课程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古为今用,宜采取过程性考核法,平时成绩占60%(其中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成绩等),最后考核占40%(笔试,开卷),总成绩为满分100分。7、推荐教材网络资源。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8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