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代散文的复兴一、清代散文创作•1.清初学者散文•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2.清初文学散文•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3.桐城派散文•清代散文复兴,以桐城派最突出。3.桐城派散文•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1)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答赵少宰书》),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己卯行书小题序》)他铺石开路,为桐城派理论的发轫。(2)奠基者方苞•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义法”一词始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方苞取来论文,•“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合起来说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文章作法,或侧重于“虚实详略之权度”,或追求“首尾开合,顺逆断续”之“脉络”,或提倡用语“体要”和简洁,偏重文法,“法以义起而不可易者”。(《史记评语》)他要求内容醇正,文辞“雅洁”:“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徘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中俳巧语”,给古文建立更严格的具有束缚性的规范。与制举之文相通,有利于维护理学道统,所以受到朝野的崇奉和欢迎,“义法”说也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方苞的古文选材精当,以凝练雅洁见长,开桐城派风气。(3)刘大魁•刘大魁上承方苞、下启姚鼐,是桐城派“三祖”之一。他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提出因声求气说,由字句以求音节,再由音节以求声气,音节是行文的关键,诵读能体会文章的“神”、“气”,这就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和方法,也使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游万柳堂记》•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4)姚鼐的散文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达到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又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其次,运用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统二气之会而弗偏”,“协合以为体”,接触到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细密和完善了刘大櫆因声求气说。(5)桐城派分支是阳湖派•代表人物恽敬和张惠言均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他们专志以治古文,但又不愿受桐城文论束缚,兼收子史百家、六朝辞赋,以博雅放纵取胜。•恽敬《游庐山记》、《游庐山后记》,张惠言《书山东河工序》、《吏难》等,比“正统”古文要恣肆不拘,富有词采。(6)桐城派馀脉•(6)桐城派馀脉是道光末叶曾国藩领导的湘乡派和曾门弟子,声威重振,呈一时之盛,但已是回光返照的末势。•到“桐城嫡派”的严复、林纾,他们翻译西方著作的业绩,未能挽救桐城派古文的颓势,终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里结束了该派的历史命运。4.骈文的复兴•清初陈维崧、毛际可开始倡导,中期则有袁枚、孔广森、吴皞(浩)、曾燠、李兆洛等热情辩护,给予肯定,阮元则著《文言说》,鼓吹骈体,视骈文为正统,将骈散之争推向高潮,同时,吴皞的《国朝八家四六文钞》,曾燠的《国朝骈体正宗》,李兆洛的《骈体文钞》宏扬骈文正脉,扩大影响。经过这一番推波助澜,骈文势力逐步强大,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而其本身也点缀着兴盛的景象。骈文创作•前期陈维崧。•雍正、乾隆之际,胡天游承上启下,骈文沉博瑰丽、雄健宏肆。•尔后有“骈文八家”,由吴皞选辑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麟、洪亮吉、曾燠和孔广森八人骈文为《国朝八家四六文钞》而来。•汪中,在整个清代的骈文作家里,公认是成就最高的一位。汪中•汪中的骈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上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骈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骈文中的绝作,用语精当,描绘逼真而又凄楚动人,有六朝骈文善于抒情的特点。此文一出,轰动京师,杭世骏为该文作序说:“采遗制于《大招》,激哀音于变徵,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矣。”《狐父之盗颂(并序)》•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于时玄冥告成,万物休息,穷阴涸凝,寒威凛慄,黑眚拔来,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夜漏始下,惊飙勃发,万窍怒号,地脉汤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二、清代散文之集大成•1.清代文学呈现出一种集中国古代文学之大成的景观,清代文学可以说是以往各类文体之总汇,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2.清代散文之集大成的原因•(1)尊崇儒学,而有汉学、理学之别。实则是思想控制与压抑的结果。•(2)在散文方面,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影响到散文,就是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确立。(与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和汉学的兴盛都有关系。)
本文标题:清代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1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