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学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学考前押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2.行政管理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多项选择题1.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BCE)。A、奖惩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D、决策权力E、合法权力2.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D)。A、日本B、美国C、法国D、英国E、中国三、判断题1.人事行政的范围比人事管理的范围。X2、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四、论述题1.试述行政职能的转变与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系。(1)政府机构的组建首先必须适应行政职能需要。行政职能结构决定行政组织结构。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政府机构、人员编制改革的关键。(2)建国以来我国很长时期在政府体制、机构、编制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病,多次机构改革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状态,这都是因为没有抓住行政职能转变这个关键。(3)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首先要明确行政职能,前提是分清党、政、企各自性质、职能、活动方式;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领导经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政府机构管理经济应以宏观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主、服务性为主、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为此政府机构改革应减少专业管理机构,加强综合、协调、监督、信息、咨询、政策研究等部门,建立相应机构来管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2.试论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1)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特点是责任主体的单一化。对于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2)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事权集中,分工合作,反应迅速,效率较高,这正符合行政管理应该集中、迅速、果断解决问题的要求,因此,行政机关一般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我国宪法也是这样规定的;(3)行政首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并不矛盾,而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A.行政首长大多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的,要受人民的监督;B.行政首长行使的职权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的体现,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C行政首行的决定不是个人随心所欲,而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出的。(4)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民主管理:A.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讨论,民主决定,以求真正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B.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对讨论中出现分歧、无法统一而又急需拍板的问题,才由行政首长决定并负个人责任;C.提高领导活动的开放程度,扩大透明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实行民主监督,公开监督。3、如何实现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答案要点:(1)加强每个行政领导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是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优化组合的基础;(2)从行政管理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优化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3)动态调整,维持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4)面向未来,建设年轻化的行政领导群体。4、试述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要点:(1)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2)行政执行是检验和修正行政决策的最好尺度;(3)行政执行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责任;(4)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5、如何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答: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6、试述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答: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7.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行政法规建设?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政管理关系的规范性文件。根据行政法规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我国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建立的需要,必须以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行政法规:(l)严肃立法,提高制定行政法规的质量,健全和完善行政法规体系;(2)加强行政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3)加强我国行政法规研究队伍的建设;(4)加强对实施行政法规的监督联系实际8、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9、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10、论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答:(1)政治素质:诚实守信;一定的政策水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正义感;良好的道德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2)业务素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发表水平的写作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口语表达、体态语言识别和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超越能力;观察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身体素质:仪表端庄;体魄强壮;心理健康;性格随和;充满自信;举止得当。总之,要有企业家的头脑,外交家的风度,演讲家的口才,战略家的目光,政治家的胸怀,数学家的严密,冒险家的胆魄,文学家的想象力,科学家的创造力,艺术家的灵感,音乐家的天赋,运动员的体魄,哲学家的思维。1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12、试述转变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政府的哪些管理理念。答: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案例1:1460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县计划修建一座水电站,从县委、县政府打第一个报告起,前后共盖公章1460个,有关公文和设计图纸重达170公斤,历时两年半才定下修建方案。另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有个地级市定编40个局级单位,机关工作人员1294人,但实际上已膨胀到66个局,2425人。机构超编65%,人员超编近90%!其中,科局两级干部就有1413人,约占全体人员的2/3,形成富多兵少的局面。在如此严重超编的情况下,一些部门还以种种名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借调200多人帮助工作。因此行政经费越来越紧张,每年要从当地企业加收200多万元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案例思考]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宏观上讲,这是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在这样的体制下,必然会导致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组织干预行政事务,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从微观上讲,这是违背了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行政学的基本原理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职能目标原则,即按照一定的行政任务来设置行政机构;职、权、资一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精简效能原则等。违背了这些原则,机构必然重叠臃肿。之所以会出现案例的这种情况,这在于:(1)受到具有全局性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制约。(2)没有抓住职能转变这一关键。(3)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为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2)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制。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4)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案例2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某市农林局是历经二分二合而设置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1986年,该市又将农林局分解为市农林局、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农技中心)、市畜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畜禽中心')这三个单位。其中,市农技中心与市农林局为正县级单位,隶属市农委领导;市畜禽中心为副县级单位,隶属市农林局领导(但实际是一个人、财、物都独立的单位)。正是由于市农委、市农林局、市农技中心这个三角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该市的农、林、牧工作逐渐步入到一个不能自拔的境地。一是上下行文关系不通。因全省各地、市农技中心都是隶属农业(林业)局领导的事业单位,所以,省农牧厅历次下发的公文只对市农林局一家,而不管什么农委、农技中心,这就给开展正常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1987年12月底,省农牧厅下发了一份关于填报食用菌情况的通知的文件,该文发到市农林局之后,局长考虑到本局没有具体的人员去抓这项工作,同时,市农技中心设置有专门的食用菌科室,于是便在公文处理单上签上请交市农委领导阅示的意见。但一直到1988年2月份,经市农委多次协调后,才勉强由农林局汇总上报省农牧厅。二是业务工作不协调。1988年8月底,原市畜禽中心所辖的市奶牛场,连续几天死掉了奶牛20头,该场找到市农委汇报此事。市农委说,这关系到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请与市畜禽中心联系,让他们负责处理。找到了畜禽中心,该中心说:我们隶属市农林局管,你们让农林局通知我们,我们再去。找到了农林局,农林局说:我局的农牧科是个空架子,总共才有两个人,并且都是摘农业的;畜禽中心名义上归我们领导,实质上他们已是一个人、财、物全部独立的经济实体,级别又和我们差不多,我们怎么能安排得了他们呢?后来经过再三的要求,农林局才勉强找到畜禽中心,说明原由后,市畜禽中心就说:奶牛场直属领导是市农委,你们真是多管闲事。为此,农林局的同志感到非常难堪。最后还是通过市农委、市农林局、市畜禽中心三家共同协商后,才达成了解决问题的协议。[案例思考]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是什么关系?某市将农林局一分为三后为什么出现效率滑坡?[参考要点]机构的多少与机构效率的高低到底是什么关系?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简单地予以回答。但机构设置的合理程度与工作效率却有直接的关系。机构设置得合理,则工作效率高,反之则低,这是一条行政组织设置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从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这个案例来看,某市将历经二分而合后设置的市农林局一分为三,变成市农林局。市农技中心、市畜禽中心三个机构,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使管理职能分解得更细了,各部门的管理相应来说也更专了,因而其工作效率似乎也应更高一些。但结果适得其反,市农林局一分为三,并没有带来效率的增长,却带来了行文关系不通和业务工作不协调,致使该市的农林牧工作逐渐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市把农林局一分为三本身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该市的具体情况。在处理奶牛场事件时,由于三个单位的设置不合理,职能不明确,对应该处理的问题相互推诿,相踢皮球,这种情况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并
本文标题:2012年中央电大行政管理学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2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