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第五篇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子库
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00000030101000003010101000301010101基坑开挖(1)排管的中心线及走向符合设计要求。(2)排管基坑底部施工面宽度为排管横断面设计宽度并两边各加500mm,便于支模及设置基坑支护等工作。(3)开挖时基坑侧部土地稳定。(4)基坑开挖不对排管埋深下的地基产生扰动,基面平整、夯实(1)复核排管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及宽度的控制线。(2)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可放坡开挖;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3)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槽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0~300mm应用人工修整。(4)超深开挖部分应采取换填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或铺石灌浆等适当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5)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6)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7)基坑四周用钢管、安全网围护,设安全警示杆,夜间设灯,并安排专人看护0301010101-T基坑(工井)测量放样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开挖排管工程排管土石方工程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102排管基坑稳定及围护处理采取的相关措施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和作业的安全(1)基坑周围如有其他设施或障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论证并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2)若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放坡开挖时,应在基坑开挖前及过程中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设置基坑的围护或支护措施。基坑围护的样式和尺寸应满足工程所在地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小于3m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开挖深度不小于3m且不大于5m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3)若有地下水或流砂等不利地质条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4)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土或堆放设备、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5)若无法放坡开挖,需采用钢板桩支护时,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及布桩型式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坑底以下入土深度一般与沟槽深度之比不小于0.35。(6)必要时,应进行深基坑的支护,确定支护桩的深度及横向支撑的大小及间距,一般支撑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m。(7)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0301010102-T基坑开挖及维护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103回填(1)应采用自然土、黄沙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回填料,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或其他对混凝土有破坏或腐蚀作用的物质。(2)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回填料的夯实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1)对回填的土、黄沙或其他材料进行检查。(2)回填前,在排管本体上部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带后再分层夯实(按设计要求压实度)回填至地面修复高度。(3)对管群两侧的回填应严格按照均匀、同步进行的原则回填0301010103-T回填前03010102000301010201垫层(1)垫层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满足强度及工艺的相关要求。(2)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整。(3)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4)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5)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1)垫层下的地基应稳定且应夯实、平整。(2)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0301010201-T排管沟槽素混凝土垫层排管本体工程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202高强度管的铺设(混凝土不包封)(1)应根据管材的具体长度,每间隔4~6m沿管材方向浇筑500mm混凝土或采取其他方式对管材进行固定。(2)管材接头应错开布置。(3)垫块应根据施工图进行预制,垫块上衬管搁置圆弧的半径误差范围为-5~0mm;铺设的垫块应完好,并达到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垫块与管材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4)每根管材下的垫块间距应根据管材的实际长度合理布置,一般不大于1.2m。(5)管材必须分层铺设,管材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混凝土振捣等相关要求。根据管材直径的不同,一般水平间距为230~280mm,竖向间距为240~280mm。(6)管道孔位之间的允许偏差为:同排孔间距≤5mm;排距≤20mm。(7)管材铺设完毕后,应采用管道疏通器对管道进行检查(1)保证连接的管材之间笔直连接。(2)管材接头错开布置。(3)垫块应分层放置,管材间上下两层的管材垫块应错开放置,垫块应有一定强度。(4)若采用排管托架,托架的布置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及混凝土振捣的相关要求。(5)管枕宜采用管材配套管枕,管枕间距不宜大于2m。(6)管材之间的橡皮垫任何情况下不得取消。(7)管道疏通器应具有长度和硬度的要求,长度根据管材内径多种规格,不宜小于600mm,硬度≥35HBa(巴氏硬度)。(8)管道施工中管道内应贯穿8号镀锌铁丝,为电缆铺设准备。(9)垫块一般采用C25细石混凝土预制0301010202-T管道铺设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203排管支模及钢筋绑扎(1)模板应平整、表面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损、不变形。(2)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的拼接。(3)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模板的拼接、支撑应严密、可靠,确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5)模板安装的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10mm;表面平整度≤8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3mm。(6)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7)绑扎的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本体。(8)用于单芯电缆敷设的排管钢筋应避免形成闭合环路。(9)受力钢筋的连接、钢筋的绑扎等工艺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10)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11)钢筋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RB335;构造筋一般采用HPB300(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涂抹脱模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壁应清洁干净无任何杂质。(3)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4)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内弯。(5)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6)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7)钢筋的底部和侧部均应安置水泥砂浆垫块0301010203-T1排管本体模版及底面钢筋绑扎0301010203-T2排管本体模版及顶面钢筋绑扎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204混凝土浇筑、养护(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商品混凝土。(2)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3)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4)排管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1)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2)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3)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4)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6)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0301010204-T1混凝土分层浇筑0301010204-T2混凝土养护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3000301010301垫层(1)垫层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满足强度及工艺的相关要求。(2)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整。(3)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4)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5)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1)垫层下的地基应稳定、平整、干燥,严禁进水。(2)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0301010301-T排管工作井垫层0301010302工作井支模及钢筋绑扎(1)模板应平整、表面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损、不变形。(2)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的拼接。(3)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模板的拼接、支撑应严密、可靠,确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5)模板安装的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5~4mm;表面平整度≤5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3mm。(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涂抹脱模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部应清洁干净无任何杂质。(3)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4)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内弯。(5)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6)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7)钢筋的底部和侧部均应安置水泥砂浆垫块。0301010302-T1工作井支模排管工作井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302工作井支模及钢筋绑扎(6)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7)绑扎的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本体。(8)用于单芯电缆敷设的排管钢筋应避免形成闭合环路。(9)受力钢筋的连接、钢筋的绑扎等工艺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10)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11)钢筋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RB335;构造筋一般采用HPB300。(12)预埋件的允许安装偏差:中心线位移≤10mm;埋入深度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8)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应凿除结合部的松动混凝土或石子,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部分。(9)水平伸缩缝处宜采用3mm×400mm的钢板止水带。(10)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11)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12)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13)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1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15)排水沟及集水坑应与侧壁保持足够距离,不影响基坑施工。(16)地坪施工时做好结构防水,保证表面散水畅通。(17)排水横管应预埋在结构层内,立管应靠侧墙布置,以免影响电缆敷设。(18)坑顶保护盖板宜采用镀锌钢格栅,并嵌固在集水坑上0301010302-T2工作井钢筋绑扎工艺编号项目/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301010303工作井混凝土浇筑与养护(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2)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3)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4)电缆沟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1)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坍落度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2)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3)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4)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6)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0301010303-T工作井混凝土浇筑0301010304井盖安装(1)井盖的强度应满足使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要求,且应满足防水、防震、防跳、耐老化、耐磨、耐极端气温等使用要求;井盖的使用寿命不宜小于30年。(1)水泥砂浆初凝时放置井盖支座,使井盖支座与工井表面紧密接触。(2)井盖顶面标高应与路面标高一致,且保持平整。0301010304-T1井盖安装
本文标题:第五篇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子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2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