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4、了解音乐体裁:无伴奏合唱、夜曲。二、教学重点:在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理解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壮美,并能在听赏活动中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壮美的范畴。三、教学难点:音乐的外部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上,音乐的内容美表现在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上。四、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五、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进行曲与军歌可以说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虽然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抒情的意味,然而从它们所表现的情感性质与音乐特征来看,其基本的美学范畴却是壮美。现实的壮美往往是在群众性的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到音乐中也更多地表现在群众性的集体歌唱和各种形式的乐队合奏中。当然,音乐的壮美也不仅仅表现在群体性的歌唱与演奏中,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品位。例如,前苏联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写的《共青团员之歌》,虽是一首抒怀的作品,但是这首歌曲壮烈豪迈的气概,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铿锵有力的节奏所构成的动人旋律,都充分表现出壮美的品位。还有许多壮美的音乐节奏活泼、旋律跳宕、速度偏快,带有明朗、乐观的情调,如中国的《骑兵进行曲》等。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为切入点,通过聆听内蒙古民歌《牧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亮剑》主题曲、《英雄》主题、《在灿烂阳光下》、《海上钢琴师playinglove》主题、比尔·狄盖特的《国际歌》和威尔第的《大进行曲》等歌(乐)曲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分析各种音乐要素为基础探究优美与壮美各自的特点,感受乐(歌)曲中优、壮美的色彩,继而一起归纳、总结优美壮美的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六、思路说明:1、美学是建立在大量实践、亲身体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现阶段要讲好必须以音乐要素中旋律为媒介才能深入探讨下去。2、视听结合,借助大家比较熟悉的影视音乐进行教学。3、重感受、轻背景知识介绍,音乐要素分析与情感体验并举。4、课本知识前后联系,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要素分析)→情感→美的分辨。七、教学过程:课时一[音乐的优美](一)新课导入:美学aesthetics源于希腊文,原义指感官所感知的。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具体观察美学的对象、范围和问题,美学大体有三个方面: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探讨、关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一般原则的社会学探讨和关于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心理学探讨。①美的哲学。研究、探讨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经常构成美学的基础部分。它包括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自然美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辨或分析。这种美学经常作为某种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的分支或组成部分。②艺术科学。美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有关艺术原理的一般研究。西方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起,中国至迟从《乐记》开始,对戏剧、音乐乃至对整个艺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持久影响。此后有更为多样和更为系统的有关艺术原理的学说和著作。③审美心理学。美学以其研究艺术和日常经验中的审美特征而日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对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称为审美心理学或称文艺心理学。(二)导入:(多媒体展播)1、观察图片体会内涵,思考图中景色带给观察者的感受。长城:在崇山峻岭间,如东方巨龙一般,气势雄伟令人激动。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细腻婉约,使人觉着无比温馨。维纳斯:阴柔之美,丰满之美,表现出一种宁静掷铁饼者:刚健之美,力量之美,表现出一种动感长城与苏州园林景色的对比,维纳斯与掷铁饼者雕塑的对比。2、请学生联想能够描绘以上形象的音乐长城:大力度,长线条,较为整齐节奏、相对宽广的音乐苏州园林:带有流畅、耐听、平静旋律,整体抒情色彩的音乐维纳斯:力度小些,轻音乐,如班德瑞风格的音乐掷铁饼者:力度大,最好选用铜管乐器,以突出力量3、聆听《英雄》中闯秦宫一段,把长城的壮观、掷铁饼者的力量与音乐结合起来。4、聆听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说明:学生对社会中热点的事务较敏感,对音乐更是如此,选用2005年火爆一时的超级女声比赛歌曲《彩云追月》就是想引起学生的注意,拉近师生距离,以便接下来的教学能够比较顺畅。]根据学生的反应因势利导(点题)(1)、学生讨论何为优美,何为壮美。(2)、学生讨论音乐如何表现优美壮美的色彩。5、听赏民乐版《彩云追月》,加深印象。(1)、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展示画面(2)、要求体会作品的形式的美、发挥联想与想象(3)、学生讨论、分析其音乐要素。——恬静、优美、飘逸、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水天一色——速度平缓,力度变化较小,属于传统和声范畴的和声效果,带给人平缓轻松的感受。(学生可以随音乐进行探戈节奏拍击,体会用何种力度表现比较合适。)(4)、介绍作曲家:任光(1900-1941)浙江乘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边当钢琴修理工,边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创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一举成名。后来写作了《月光光》、《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此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英勇牺牲。(5)、学唱主题旋律。(活动)(三)、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师):“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大家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吗?——草原(师):你到过草原吗?住过蒙古包吗?吃过草原上的手抓羊肉吗?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欣赏来自草原上的歌声吧。(多媒体展播)(1)、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讨论、交流)——轻柔、柔和、舒缓、淡雅、深邃、纤巧(2)、学唱主题旋律:(3)、介绍作曲家:瞿希贤(1919——)女作曲家。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一等奖),合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获1964年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比一等奖),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此外还有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4)、作品分析:这是瞿希贤1954年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成。原民歌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旋律优美,宽广悠远,真奇浓郁的草原气息。作曲家抓住原民歌中的抒情因素,以丰富的联想予以发展、深化,使改编由主题的意境更富于诗情画意。全由为引子加尾声的变奏曲式结构。引子由男低音相隔五度用“哼鸣”轮流唱出主题旋律片断,展示了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象。主题旋律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生动地袤现了草原人幸福、安宁的新生活。尾声由支低音哼唱主旋律,男高音在高音区用假声伴和。最后女高音在和声背景上用微弱的声音哼唱出主题旋律的片断,犹如随羊群渐行渐远、愈远愈轻的牧歌声,余韵袅袅。(5)、介绍无伴奏合唱:(多媒体展示)无伴奏合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充分发挥人声特性的复调风格的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最高形式,需要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水平和条件。如细致的音色、均匀协调的声部关系、灵敏的力度变化和音准、清晰的吐字。(6)、复听音乐。(要求体会作品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形式美)(四)、欣赏《月光奏鸣曲》1、创作背景: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描写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2、作品分析: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連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第一段是連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27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3、欣赏作品。(发挥联想与想象,体验作品的情绪的美)4、学生探讨:——沉思、不安、吟颂、平稳、荡漾的水波三连音——月光下荡漾的水波5
本文标题: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4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