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行为金融--中航油的期货投资案例分析
中航油的期货投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国航油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曾经是企业界的一颗明星,他带领中航油走出困境,走向世界,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然而,2004年12月,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5.54亿美元,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于新加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市值增长4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其显然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判断准确,公司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以下是中航油期货事件的时间表:2004年1月:陈久霖看跌石油价格,抛售石油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但世界石油价格反转上扬,使公司账面出现浮动亏损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2004年6月: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公司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增大。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期权合约继续遭逼仓,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二、案例分析我们主要会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来分析中航油失败并且导致破产的主要原因。行为金融主要是通过分析投资者各种心理特征,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因此,在这一事件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分析总裁陈久霖在期货投资时的心理特征来研究他的决策行为,并且分析这些行为会有如何的表现和导致怎样的结果。在中航油案例中,陈久霖的期货投资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犯了投资者的处置效应错误1、对处置效应的解释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偏差,是投资者心态模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广泛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常常处于处置效应状态,并且在资产投资中受挫。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称“出赢保亏”效应。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即投资者的自我意识偏差和对待挫折的心理态度。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是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因为一旦损失实现,就证明投资者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会给投资者带来挫折感,使其心理上感到内疚和不安。2,处置效应在中航油事件中的主要表现从2003年底至2004年,陈久霖错误地判断油价走势,多次调整交易策略,卖出石油看涨期权并买入看跌期权。在期权盘位到期时,失误的投资仍然没有正确的面对,反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的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经过多次的延期,最终导致亏损的缺口扩大到无法弥补的程度并走向破产。(二)在投资过程中的过度自信1、关于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往往有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的心理现象。过度自信是导致投资者过早地抛售盈利证券,迟迟不愿意出售亏损的证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在证券投资中,许多投资者都会犯的一种错误。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通常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市场上不断更新的信息,同时,在过滤和加工各种信息时,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在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中,过度自信往往产生过度交易。理性投资者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卖出预期表现较差的股票买进预期收益较好的股票,如果投资者对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过度自信,就会进行一些非理性交易。2、陈久霖过度自信的表现在中航油案例中,由于在2003年下半年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正确判断,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一定的利润。并且在1997年,陈久霖通过30万的启动资金,使临危的中航油公司跃居成为世界第八大航油供应商。由于之前的成功,使得陈久霖产生了过度自信的心理,从而在对2003年底至2004年对石油的价格走势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过分地相信自己,只是根据1978年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原油期货及1981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上市原油期货的每桶交易价格的变化范围来判断当前的石油期货价格。在他抛售看涨期权并买入看跌期权时,根据自己收集的过时信息,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当石油价格上升并且使得公司亏损580万美元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反而仍然对自己对国际石油的价格走势的判断持过分的自信的心理态度,通过多次的延期交割合同的方法,使得亏损不断扩大。就是在公司破产后,被法院宣判之前,陈久霖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仍然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我觉得我尽自己的能力去负责人了。”他对自己的过度自信程度可想而知。(三)恶性增资对沉没成本的眷顾导致经理人在投资决策失误时产生“承诺升级”或称“恶性增资”(EscalationofCommitment),即当向一个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如资金和时间)后发现完成该项目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在明确而客观的信息表明应放弃该项目的情况下,管理者仍然继续投入额外资源。1、产生恶性增资的原因:①主要的心理原因是损失厌恶。拥有损失厌恶心理的投资者,通常在面对确定的收益时不愿意冒风险,而面对确定的损失时会愿意冒风险。②过度自信也是恶性增资的动因之一。过度自信,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而忽略其他因素对成功的影响。纵然在投资时面临损失,但仍然对自己的判断持相信的态度,从而继续增资。③最后一个心理因素是证实偏差。证实偏差是这当人们确立某一个信念时,会产生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息的证据的倾向,并且比较容易接受这些信息,而忽略那些否定信息。这种偏差会使投资者乐于接受继续实施项目的信心而忽略任何终止项目的信心,从而仍然继续投入额外资金,增大投资。2、恶性增资在中航油案例中的表现在案例中,陈久霖由于过度自信,过分地相信自己对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在石油期货的交易中,卖出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当市场的价格上升时,仍然对自己的判断持肯定的态度,并且由于证实偏差和损失厌恶的心理,在2003年底至2004年,只相信自己对石油价格会下跌的判断,并且坚持这一信念,忽视市场上的信息。在面对交易的损失时,通过多次的延期交割合同,增加交易量,并愿意对损失冒风险,不断增资,最终导致资金的严重缺口而不得不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些都是陈久霖的个人心理偏差产生恶性增资,从而导致在石油期货的投资中,尽管是损失的投资,仍然增加投资。三、总结作为一个投资决策者,由于有限理性的影响,会导致其在决策时发生处置效应、认知失调、过度自信等错误的投资心理,从而影响投资并造成损失。因此,投资者在收集拟投资项目的信息是应当全面、准确和及时,不应由于过度自信而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投资。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当不断调整自己作为投资者的心态、决策行为,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偏差,并用巨大的毅力克服这些心理偏差,用理性的价值尺度来衡量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做出错误投资决定,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本文标题:行为金融--中航油的期货投资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5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