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017.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概念不同:事故隐患:指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排查:采用检查、分析等方式方法查找、发现事故隐患的活动和过程。安全检查:通过到达现场,通过目视的方法,结合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或特殊季节、特殊时期有针对性的查看、查验。2.检查方法不同事故隐患排查:技术管理人员的定期排查及岗位人员的随时排查。安全检查:基本上都是用眼看、动手查,工具测的方法。一、隐患排查与安全检查的区别3.检查时间、区间不同事故隐患排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进行。排查的范围广泛,覆盖各生产系统、各作业地点、各操作岗位;安全检查:时间间隔不一,没有统一规定,随机性很强。检查的范围狭小,是一条线或某一方面。4.检查深度不同事故隐患排查:注重历史资料对比,需要有系统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在地面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排查”就可以查找出重大隐患。它可以把因—-果关系互为审查,根据原因推论结果,根据结果推论原因;安全检查:看到的是现场表面现象,不一定能查出隐性问题。它只注重结果的存在,一般不查找原因。事故隐患排查与安全检查的区别因此隐患排查包括“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包含不了“隐患排查”。用医学比喻的话,隐患排查是内科、外科的综合检查,是全面体检,是全方位的,而安全检查是外科检查、只可以疗伤。二、与安全风险的逻辑关系图示1安全风险:运转的皮带机滚筒具有伤人的风险事故隐患:防止滚筒伤人风险的护栏不合规二、与安全风险的逻辑关系图示2安全风险:拉紧的钢丝绳具有断裂伤人的风险事故隐患:钢丝绳维护和更换不合规出现疲劳损伤二、与安全风险的逻辑关系•上面分析表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消除事故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控制煤矿事故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因而在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设置为单独一个章节。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依据及特点1.依据《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总局85号令)和《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试行)和《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设指南》(试行),(安监总厅煤行【2015】116号)。2.明确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的: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安监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3.提出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5方面工作要求,增设了7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内容。4.事故隐患实施分级治理、分级督办和分级验收循环闭合管理。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治理监督管理保障措施(1)、明确管理部门有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涉及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内容包括:责任制划分、制度建设、组织实施、统计上报、督办落实、验收销号、统计分析等许多方面,必须要指定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不需要专门设置单独一个部门,可以由矿其中一个部门兼管,但必须有矿长签发的红头文件作支撑。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并按照事故隐患等级明确相应层级的单位(部门)、人员负责治理、督办、验收事故隐患分级:根据事故隐患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治理难易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本标准中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5号)判定,一般事故隐患由煤矿企业依据自身安全生产特点自行细化分级。根据分级标准指定相应层级的治理单位、督办单位、验收单位。(4)设立工作流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分管负责人上级及国家监管部门人员矿长通报每月检查每旬检查每天检查随时检查随机检查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的业务部门,登记建账分级上报验收单位督办单位治理单位安全措施治理方案按规定完成治理验收销号未按规定完成治理自动报警提级督办按规定完成治理提级验收销号统计当月事故隐患分布及治理进展情况,矿长组织月度分析总结,编制报告隐患岗位作业人员月度事故隐患排查方案年度事故隐患排查计划(2)隐患排查矿各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1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是要做到“全覆盖”。总工程师重点突出技术资料、规程措施等的隐性重大隐患的排查生产期间,每天安排管理、技术和安检人员进行巡查,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该项所称的管理、技术人员,主要是指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以及科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岗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重点考核岗位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及生产过程中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岗前确认及班中排查)(3)登记上报•台账的要求:•信息系统定期打印出来的可以认为就是台账,调度台上一段时间内重要的隐患统计台账也符合要求,台账是对矿井而言,不是对岗位而言。台账不论是信息系统还是纸质的都必须确保不能删除、修改、丢失,更不能制作假的台账。台账的内容一定要包括规定的所有内容。(3)登记上报•②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书面报告,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煤矿应当按法律法规及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容等进行书面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应当包括从排查、报告、制定整改治理方案、措施、验收销号全过程的文字、图片记录等相关资料。(4)事故隐患治理(1).分级治理:根据不同的隐患级别指定不同级别的治理单位及责任人负责治理(2).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治理方案按规定及时上报重大事故隐患极易引发重特大事故,治理难度、治理质量、治理安全要求都非常高,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调动单位的一切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安全的方案予以治理。(4)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措施(1)、事故隐患治理有安全技术措施并落实到位对经常出现的共性的一般隐患可在制定的作业规程中编制通用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学习。对区队、班组当班能够立即治理完成的隐患,安全技术措施也可以口头告知,跟岗位人员交流抽查。(2)、对治理过程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现场有专人指挥,并设置警示标识;安检员现场监督。此项要求的“专人”应当是班组长及以上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组织、协调能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事故隐患治理(5)监督管理•(1)对未按规定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由上一层级单位(部门)和人员实施督办;•“规定”指的是治理隐患的时间、内容、质量。不能按规定完成即逐级上提,班组→队组→科室→矿级→集团。•(2)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单位(部门)及时记录治理情况和工作进展,并按规定上报•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既包括当地政府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挂牌督办的,也包括煤矿自身及上级公司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进展等情况的上报,按法律法规及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相关规定执行。(5)监督管理•(3)验收销号•提级督办的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同样需要提级验收销号,不能再由初始确定的验收单位验收销号•(4)公示监督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分布、治理进展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是《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职责。需要注重实效及结果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资金有保障矿长每月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治理会议,对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采取消除事故隐患出现的措施),并编制月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报告每年至少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1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专项培训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改进完善资金保障专项培训考核管理(6)保障措施(6)保障措施(6)、保障措施③、专项培训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可结合实际,灵活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的相关内容、与本岗位相关的隐患及其预防隐患出现和消除隐患的措施等④、考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考核要有据可查,奖惩单据、工资表等有记录强调人人参与原则:矿长分管副矿长、业务管理、岗位操作人员强调分级管理原则: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治理、分级督办、分级验收;强调闭合循环原则:有隐患就必须消除,不消除就不能作业、不能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验收销号上报记录督办五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三大原则事故隐患排查与风险分级管控在内容设置及要求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呼应风险分级管控高层次、低频次重应用、不闭合隐患排查治理全参与、高频次重消除、全闭合
本文标题:隐患排查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