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SOLO分类理论一、SOLO分类理论的概述•S0L0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即可观测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教授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二、SOLO理论的思想源头•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皮亚杰是影响巨大的儿童心理发展学家,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演阶段(2-7岁)、具体运演阶段(7、8--11、12岁)和形式运演阶段(11、12--15、16岁)。二、SOLO理论的思想源头•比格斯及其同事通过实践证明,皮亚杰的理论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假设,真正的儿童心理要比这一理论复杂得多。他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两个困惑:•第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他可能处于具体概括运演阶段,而在数学学科中却仍然停留在中级具体运演阶段。•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例如,一名儿童的数学水平已经到达形式运演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倒退到中级具体运演阶段。三、SOLO理论的主要内容•面对这两大困惑,比格斯形成了他的思想理论:•第一,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ypotheticalCognitiveStructure)”,英文的缩写为HCS。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英文缩写为SOLO。•因此,我们很难根据皮亚杰的分类法给学生贴标签,认定他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但我们却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三、SOLO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三、SOLO理论的主要内容•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三、SOLO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四、SOLO理论的优点•由此可见,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与皮亚杰的阶段学说有很大的差异,并且SOLO分类法与传统的评价法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它力求能够准确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因此、SOLO分类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文科的问题还是理科的问题,实践证明都基本上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思维层次划分;•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预先确定学生学习某一问题要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三,它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它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第四,它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五、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一、为评价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二、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构建了一个比较学习质量的共同平台;•三、为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标题:solo分类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7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