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
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ForeignLinguisticsandAppliedLinguist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2.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研作风、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3.掌握坚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胜任各级专业英语教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实际工作。4.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学: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英美文学: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及翻译基础理论与研究。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学习年限内,学习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2.学习年限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语言学:语言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卜友红教授。2.第二语言习得: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课程与教材设计等。武成副教授。23.翻译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英译研究、文学翻译等。李照国教授。(二)导师简介卜友红,《英语语音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女,195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教授。蔡龙权,《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男,1955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陈庆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任课教师。男,1968年出生;汉族;民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英语教授。戴晓东,《语言与文化》任课教师。男,196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国际关系博士,副教授。李四清,《二语习得研究》任课教师。男,196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李照国,《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翻译》任课教师。男,1961年出生;汉族,农工民主党,中医药学博士,翻译学博士后,英语教授。李志强,《语言学》任课教师。男,1973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副教授。陆建非,《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任课教师。男,195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教授。明宏,《语义学》任课教师。女,197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讲师。王丹斌,《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任课教师。女,196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副教授。汪腊萍,《语料库语言学》任课教师。女,1964年出生;汉族;文学硕士,副教授。原苏荣,《句法学》任课教师。男,1961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博士,教授。张璐,《课程与教材设计》任课教师。女,1963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讲师。张炜,《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任课教师。男,197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讲师。周曦,《社会语言学》任课教师。女,196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副教授。3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4学分)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arxismandtheContemporaryEra(2学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第二外国语(SecondForeignLanguage)(4学分)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语言学(GeneralLinguistics)(3学分)英美文学(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3学分)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MethodologyforForeignLanguageResearchandAcademicWriting)(3学分)语言与文化(LanguageandCulture)(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8学分)语音学(Phonetics)(3学分)句法学(Syntax)(3学分)语义学(Semantics)(3学分)语用学(Pragmatics)(3学分)二语习得研究(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3学分)文学翻译(LiteraryTranslation)(3学分)国学典籍翻译(TranslationofChineseClassics)(3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TheoryandPractice)(3学分)4.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LecturesonFrontierAcademics(1学分)(二)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2学分)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2学分)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2学分)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2学分)(三)社会实践(不少于120学时)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或教育教学实习或参与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120学时。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一)培养方式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可4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导师。确定导师后,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3.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硕士论文一篇;发表专业论文1-2篇。4.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的能力,并将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二)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可以采用考试或撰写课程论文两种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分5个等级,59分以下、60-69、70-79、80-89、90-100分别对应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这几个等级。2.中期考核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硕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中期考核内容包括:1)所学方向的基础课知识及专业知识;2)根据导师要求指定阅读的参考书内容的考核。未能通过中期考核的同学,将不能参加开题报告环节。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1.学位论文撰写周期第三学期初确定导师、酝酿选题,第四学期末论文开题,第五学期初检查进度,第五学期中(10月)递交初稿,第五学期末(12月)预答辩及修改初稿,第六学期始(2月)修订二稿,第六学期中(3月)递交终稿,第六学期末(5月底)答辩。2.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末制定出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开展该课题的有关研究工作。在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后,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要在学科研究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指导小组评议。论文选题一经评议确定后,一般不得任意更改,因特殊情况更改选题者,仍需再经过开题报告和评议通过的程序。3.学位论文的撰写5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载《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论文封面、中外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等环节的编排必须符合学术论文规范。本专业的硕士论文字数:正文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外文摘要不少于400字,中文摘要不少于800字。4.学位论文答辩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成员及1名秘书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校成员担当。指导教师不出席答辩。答辩采用即问即答形式。回答由论文作者执行,不准替代答辩。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商量确定,学位授予与否通过投票表决确定,获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学位论文由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盲审未通过者不得参加答辩,被发现学术舞弊者不得参加答辩。七、参考书目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侯伟瑞.现代英国小说史(198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胡壮麟.(2001).英语语言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李照国、丁大刚、刘霁等(2012).国学典籍英译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麦卡锡(MichaelMcCarthy).(2006).应用语言学论题.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麦克唐纳(StephenMcDonough),杨连瑞.(2009).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许均.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张凤桐.(2002).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Carroll,David.(1999).PsychologyofLanguage.NewYork:Rooks/Cole.Chen,G.M.&Starosta,W.(2007).Foundation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Creswell,J.W.(2003).ResearchDesign:Qualitative,Quantitative,andMixedMethodsApproaches.SagePublications.Cummings,Louse.(2005).Pragmatics:A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Dodd,C.(2006).Dynamic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5thed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Duranti,A.(2002).LinguisticAnthropology.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Ellis,R.(1999).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Fasold,R.(1990).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BasilBlackwell.6Guerin,WilfredL.etal.(2004).AHandbookofCriticalApproachestoLiterature.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本文标题: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8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