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单元—烽火岁月《红旗谱》一、“红色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通常所指的“红色经典”又称“革命历史小说”,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从1921年至1976年间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狭义上仅指1950、1960年代的包括文革“样板戏”在内的“革命历史小说”。“红色经典”一词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对“红色经典”文本的研究也大都被纳入“十七年”文学的研究中做考察。•从总体上看,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包括战争题材小说。主要代表作有:《红日》(吴强,1954)、《红旗谱》(梁斌,1957)、《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青春之歌》(杨沫,1958)、《保卫延安》(杜鹏程,1954)、《林海雪原》(曲波,1957))。•其它“红色经典”的文本还有《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战斗的青春》(雪克,1958)、《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烈火金钢》(刘流,1958)、《敌后武工队》(冯志)、《苦菜花》(冯德英,1958)、欧阳山《三家巷》孙犁《风云初记》等。•短篇有: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等•革命历史小说题材分类:1、战争题材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被评论家冯雪峰誉为“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吴强《红日》战争描写有更开阔的展现。2、革命斗争题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江姐、许云峰的事迹代代流传。•欧阳山《三家巷》《一代风流》第一卷3、成长题材•梁斌《红旗谱》农民英雄谱•杨沫《青春之歌》知识分子成长史4、革命历史传奇--填补了通俗文学的空白曲波《林海雪原》东北知侠《铁道游击队》鲁南冯志《敌后武工队》冀中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保定•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的河边》王愿坚《党费》路翎《洼地上的“战役”》小说反映的革命时期•(一)反映民主革命(解放战争)•《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孟良崮战役等《林海雪原》(曲波)--剿灭东北土匪《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渣滓洞《百合花》(茹志鹃,短篇)《黎明的河边》(峻青,短篇)•(二)反映抗日战争•《风云初记》(孙犁)滹陀河畔抗日风云《铁道游击队》(知侠)鲁南《敌后武工队》(冯志)冀中《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定《苦菜花》(冯德英)胶东•(三)反映二三十年代革命•《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一代风流》第一卷,力图反映出从1919至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长征时期•(四)反映抗美援朝•《三千里江山》(杨朔)《上甘岭》(陆柱国)《洼地上的“战役”》(路翎)•(五)反映古代历史•《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1.宏大的叙事:“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讲述革命历史起源的故事。•2.史诗般的规模:革命历史小说的作者,多是他们所描写的故事的亲历者,在具体的写作中,将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小说中予以表现。•3.重大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融合,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革命历史小说中塑造出了一系列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给群众提供了新的仿效的榜样。•4.融入传奇性作品:借鉴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结构和叙事方式。如《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梁斌与《红旗谱》梁斌,原名梁维周,河北省高蠡县人。从1932年开始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写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和《千里堤》《抗日之家》等几个剧本。这些创作实践为他后来的长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创作经验。1953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红旗谱》,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1957年出版。1963年出版了《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战寇图》)。•梁斌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旗谱三部曲”,包括•第一部《红旗谱》(1957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6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1983年出版)•之外,在1970年还出版了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翻身记事》。•《红旗谱》•文学史地位•《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艺术构思•背景:大革命十年(1920年末——1930年初)•地点:冀中平原的锁井镇(地处滹沱河河湾的千里堤下)•主要人物:•1、革命农民:朱严两家三代•朱老巩朱老忠大贵、二贵•严老祥严志和运涛、江涛•党代表:地下县委书记贾湘农•2、封建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中心事件:“反割头税”斗争“保二师学潮”《红旗谱》故事梗概《红旗谱》的故事梗概–序幕:朱老巩大闹柳树林–开端:朱老忠、严志和邂逅相逢–铺垫:朱老明三告冯兰池、脯红鸟风波起祸端、朱老忠文武复仇记–转折:运涛南下革命被捕–插曲:张嘉庆领导秋收起义–高潮:农民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尾声:朱老忠劫狱救出张嘉庆阅读课文,理清节选片段的三要素:•人物:朱老巩、严老祥、虎子、冯兰池、严老尚等。•环境: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故事情节:1段:序幕2~27段:开端28~78段:发展、高潮79~80段:结局81~86段:尾声•复述情节,感受朱老巩的英雄壮举•第一部分:冯兰池要砸古钟。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地点。•第二部分:朱老巩护钟。其中包括:准备护钟、舍命护钟、护钟失败三个层次。•第三部分:朱老巩含恨去世。结构图示抓住人物主要矛盾冲突,找到课文的主要线索•1.矛盾起因: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2.矛盾发展: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3.矛盾冲突:冯兰池和朱老巩在钟前的激烈斗争;•4.矛盾回缓:严老尚出面调解;•5.矛盾高潮: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6.结局:朱老巩含恨离世。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朱老巩和冯老兰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穿课文的线索。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小说一开篇的“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也恰如“平地一声雷”,以突兀之笔,把一场迫在眉睫的严峻斗争推到了村民面前,同时也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从而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在这里,朱老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挺身而出,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研讨典型环境•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文句吗?•1、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他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2、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挖苦咱庄稼人……)•3、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作用: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分析社会环境•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找出反映他人反应的语段。•明确: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2、课文除了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朱老巩和严老祥两个农民形象,还刻画了哪些农民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应该怎样理解?还写到了老祥大娘、朱全富及从四十八村赶来看热闹助威的人们。老祥大娘、朱全富为人善良,老实本分,面对冯兰池的霸道,逆来顺受怕惹事。四十八村的人们来到大柳树林,有瞧热闹的,但更多的是心气不平,来站站脚助助威的。他们私下的议论,抒发着对冯兰池霸道的不满,可又没勇气站出来跟冯兰池斗。当“铜钟被砸破,油锤钉着破钟”时,他们感到“像砸他们的心肝一样疼”。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这是一群多么需要有人组织起来斗争的人。他们不满、愤恨却又不知道怎么做。他们还处在自发不觉悟的斗争阶段。•3、锁井镇的古老乡亲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总结: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于地主的剥削,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阶级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他们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灰色。•4、朱老巩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总结:这样的结局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人物形象分析•1、尽管朱老巩护钟失败,但这位“燕赵侠士”的形象却鲜明地铭刻于我们的印象之中,这要归功于小说成功的人物刻画手法,那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呢?给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小说主要运用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刻画了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严老尚等人物。2.分析朱老巩与严老祥对话、朱老巩与老祥大娘的对话、朱老巩与朱全富的对话、朱老巩与冯兰池斗争时的对话,可以看出朱老巩是怎样一个人?•2、朱老巩是怎样一个人?•朱老巩极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气愤填膺,揭露冯兰池的横行霸道,足显他的正义凛然、嫉恶如仇;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面对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倔强叛逆;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与冯兰池唇枪舌战的斗争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笔昧心帐;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返顾举刀护钟;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在朱老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综合概述朱老巩的形象•朴实豪迈,坚定勇敢;•极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大义凛然,具有英雄传奇的色彩。小说是如何塑造朱老巩这一形象的?⑴首先,利用场面放大人物。如写朱老巩舍死护钟的场面。⑵其次,利用细节雕刻人物。注意文中的一些有关朱老巩的语言、行动描写。⑶再次,利用环境烘托人物。注意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⑷最后,利用配角衬托人物。如严老祥的优柔寡断,朱全富的胆小怕事,严老尚的油嘴滑舌、不分是非,冯兰池的阴险狡诈,使朱老巩的直率、果敢、刚烈、侠骨热肠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3.找出描写严老祥的语句,仔细品读,综合分析严老祥的性格。•(1)当听到朱老巩要和土豪霸道们对抗时,严老祥是什么表现?反映他什么性格?•严老祥具有怯懦的、委曲求全的性格,即使认识到“砸钟”背后的阴暗实质后,他仍然无法抛除已深入骨髓的软弱、自保意识。这正是他弱的一方面。•(2)当看到朱老巩与冯兰池做着无畏斗争后,严老祥是什么表现?•严老祥终于觉醒,勇敢地站在了朱老巩的身旁,与朱老巩并肩抗争。这是他勇的一面。•[总结]由此看来,在严老祥身上表现出的是老一代农民觉醒的过程,他性格里兼具了勇与弱的因素。•4.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冯兰池、严老尚的性格特征。•冯兰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心黑手辣、仗势欺人、贪婪霸道、阴险狡诈。•严老尚则是地主阶级的帮凶,他老奸巨滑、阴险毒辣、狡诈虚伪。综合概述冯兰池和严老尚的形象•冯兰池:凶恶毒辣,不择手段;•严老尚:虚情假意,蛮横无赖;这篇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特点?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在斗争中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始终把朱老巩放在和冯老兰的斗争中来刻画,通过这场斗争来体现朱老巩的豪迈勇敢和果断。如朱老巩“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这句话,真可谓是掷地有声。又如写朱老巩护钟时的行动:“这时他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一连串的动作,干净利落,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朱老巩面对强敌时的沉着、冷静和果断、自信。小说中人物的语言
本文标题:烽火岁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9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