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汇总
第一章税收的基本概念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章属于税收一般理论。通过本章学习,1、关于税收概念的不同诠释2、税收基本特征3、熟悉基本的税收术语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本章难点什么是税收本章结构•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第三节税收术语•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为什么需要税收公元前1030年,犹太部落长期以来一直在没有中央政府的状态下生活。《圣经》这样记载,人们要求先知塞缪尔(samue1)“像所有的国家一样,给我们一个能统治我们的君主吧”。塞缪尔描述了在君主统治下的生活情况,试图以此打消犹太人的念头:在国王统治你们的时候,事态就会这样:他会夺走你们的儿子,安排在他的身边,做他战车的马车夫,跑在战车的前面。……他会夺走你们的女儿,替他喷香水、做厨娘、烤面包。他会夺走你们的土地、你们的葡萄园和你们的橄榄园,甚至夺走你们最好的园地,去赏赐给他的仆人……他会强征你们十分之一的羊群;你们将沦为他的奴仆。那时,你们将为自己有了国王而痛哭不已。然而,犹太人没有被这令人沮丧的言语所震慑,“人们拒绝倾听塞缪尔的劝告,他们说:“不,我们应该有一个国王,那样我们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国王会统治我们,走在我们前面,带我们去战斗。”税收的魅力税收,这根古老的魔杖,多少年来吸食着百姓乳汁,滋润着人类文明,它的法力曾诱惑过无数君王,流下多少兴衰故事。千百年岁月流逝,它的魔力犹存,变幻更加.在税金可用电子货币交付的时代,它依然是无数学者、政治家为之倾心研究的对象,人类创造了税收,却在为如何操纵它而殚思极竭虑。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的征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形式特征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二、公共经济学关于税收的概念“税收价格”——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布坎南认为,税收是个人为支付由政府通过集体筹资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积极意义:强化公民纳税意识;监督税款的使用;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该理论值得商榷之处: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法解释税收调节职能。三、法学上的税收概念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担的物质性给付义务。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即如果税收收入不能用于合乎宪法目的的用途,税的正当性还存在疑问。四、中外学者关于税收概念的不同表述西方学者关于税收概念的表述西方的百科、辞书关于税收概念的表述我国学者关于税收的概念的表述你认为税收的概念应如何表述?五、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社会公共职能需要税收分配主体中政府是主导税收分配的客体是国民收入政府征税凭借的是行政权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政府基本收入图税务部门税收收入其他部门税收收入政府收入财政总收入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最主要形式。税收比重大,占预算收入90%以上税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税收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税收是强制征收,收入及时稳定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保证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的需要如国防、外交、行政管理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如铁路、邮政、市民广场等准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社会保障等税收分配的主体中政府是主导征税主体——政府纳税主体——纳税人在分配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征税办法——政府制定?征税活动——各级政府组织进行税收收入——由政府支配管理?税收分配的客体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总产品中税收一般不参与C的分配税收可以直接或间接来自V,但其不能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税收的主要来源是M在一般情况下,税收只参与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政府征税凭借的是行政权政府一般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具有双重权力政府是社会公共品的提供者——具有行政管理权(取得税收、罚款)政府是公共财产所有者——具有财产所有权(收取利润、土地使用费)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进行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法律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普遍适用性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征税涉及各方面经济利益,只有依法治税才能建立有效的税收秩序。因此必须将立法、执法、司法贯穿于税收活动全过程。六、历史上税收的名称汉语中最早出现于《春秋》一书,书中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税字由“禾”与“兑”两字组成,其中禾指农物,泛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税本来的含义是指社会成员向国家缴纳一部分农产品。在古汉语中,税还有赠送、租赁、解脱等意。1916年贾士毅在《民国财政史》一书中首次使用“税收”一词。现在税有双重含义指“税”(特定的社会产品)和“税的征收”。赋最初专指军赋,包括君主对臣民征发的军役和军用品,所以赋由“贝”和“武”组成。春秋后期军赋逐渐按田亩征税,赋字和税字趋于混合,并演变为税的通称。租我国古代租税是不分的,到宋朝时才逐渐分开,官田之赋为租,私田之赋为税。后来租字就专门用作出租土地、房产等所收收入。捐原指自由捐献,为自愿不带强制性的。我国封建社会拿钱买官,称“捐班出身”。清朝后期因财政紧张大开捐例,使捐成为一种经常性、强制性的征收,后与税混用。一般税指正税,捐指杂税、附加税等。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一、税收“三性”特征的涵义强制性就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的依法征税。税收的强制性是提供公共品的必要手段税收的强制性直接来自于政府行政权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体现法律特征一、税收“三性”特征的涵义无偿性即无直接返还性。纳税人依法纳税,税款一经入库即转变为国家所有,纳入政府统一预算,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的无偿性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性质所决定;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凭借行政权而建立的分配关系性质所决定的;纳税人从政府获得间接偿还。一、税收“三性”特征的涵义规定性,即通常说的固定性,就是征税对象、征收比例等税收要素都是事先通过法律规定了的。税收的规定性有助于征纳关系顺利实现;税收的规定性有助于政府和纳税人的税收预期;税收的规定性并非税法不能调整。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二、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无偿性居于核心地位,强制性是无偿性的政治保障;规定性是无偿性的制度保障;规定性使得强制性变得更为规范。税收的“三性”,既各具内容,又相互紧密联系。“三性”之间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三、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四、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方式相比较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相比较税是无偿征收;而费是交换的代价;税是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强征,而费则不是这种强征;税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费一般用于满足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性质私人产品性质税费四、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方式相比较税收与公债相比较税收征纳双方在法律上处于执法者和遵从者的不同地位,公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国家)在法律上是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规定性,公债是自愿、有偿的;税收是国家经常性财政收入,公债是国家临时性财政收入。消耗性公共产品资本性公共产品税公债四、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方式相比较税收与罚没收入相比较税收具有固定性和连续性,罚款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规定性,而且是一次性;罚款和没收是为制止违法行为的惩罚性手段,而税收是非惩罚性的。四、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方式相比较税收与货币财政发行相比较财政发行是隐蔽的税收,而税收是显性获取;财政发行的无偿性被表面上的有偿性(不等价交换)掩盖着。而税收的无偿性则是不付任何报酬和代价的;财政发行显然没有明显的规定性,而税收是按预先规定的对象、比率征收;财政发行是支大于收的超分配,没有任何物质与之相对应,而税收是真实并有物质保证的。四、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方式相比较税收与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收入相比较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收入与税收收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收入。前者是凭借财产权力取得的收入,完全不具有“三性”特征,后者是凭借政治(行政)权力取得的收入。第三节税收术语一、税收要素类(一)征税对象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反映征税的广度。包括:货物、劳务、财产、行为、所得及收入等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上规定的应当征税的具体项目或品目。反映具体征税范围。例子:以消费税为例征税对象:特定消费品(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税目:烟、酒及酒精、成品油、摩托车、游艇、汽车轮胎、鞭炮与烟火、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首饰、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14个税目。第三节税收术语(二)纳税人纳税人亦称纳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借助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区别例子:以消费税与所得税为例消费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非一致所得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代扣代缴义务人:消费税的委托加工业务代收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第三节税收术语(三)税率税率是指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反映征税的深度。1、固定税率:是指不区分课税对象量的多少而规定的一个税率。从价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就是对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直接规定的固定比例税率。(增值税的基本税率:17%)从量固定税率――定额税率:就是按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直接规定的固定税额。(消费税啤酒的税率:250元/吨)2、变动税率:就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部分而规定的相应等级的税率。包括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累进税率又分四种:全额累进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超额累进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的超过部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超率累进税率,即征税对象的相对量(百分比)的超过部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土地增值税)超倍累进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的超倍部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例子:以个人所得税为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02超过5000-10000元的部分102503超过10000—30000元部分2012504超过30000—50000元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以上的部分356750累退税率是指随着税基数额增加,而逐级降低税率的一种税率形式。它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被广泛采用,但一般不作为税额计算方法。在和累进税率作为分析工具时,可从公平、效率、收入弹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累进税率体现公平负担累退税率激励个人收入增加累进税率使税收收入具有弹性第三节税收术语加成、加倍——税率的特殊形式:(个人所得税劳动报酬计算有)加成,就是在原征税额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成数(十分之一为一成)再加征。加倍,就是在原征税额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倍数再加征。各种税率的优缺点,适
本文标题: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0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