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
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范祖奎、胡炯梅2012-02-1709:54:06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为了解中亚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状况、文化冲突的原因及中亚文化与汉文化的冲击聚焦点,文本以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历留学生(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中亚来华留学生的语言适应、学业适应、日常生活入手,探索影响文化适应的方式差异及影响因素、寻找文化冲突的因素,为留学生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提供相关思考。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冲击中图分类号:G648.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10)03-0107-08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07080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范祖奎(196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胡炯梅(1982-),女,重庆长寿人,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新疆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中亚来新疆的留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400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3294人,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相比,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和文化习俗,这些差异意味着每一位来新疆的中亚留学生总会碰到这样那样让人头疼和烦扰的异文化冲击,当中亚留学生进入中国后,由于对新的文化环境、行为准则和社会模式不熟悉,常常会感到不适应,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的文化的主要内容出发,结合调查研究,尝试性地探讨了中亚留学生在新疆这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在哪些方面感到强烈冲击和不适,分析了中亚留学生在语言、学业、生活环境、人际互动和心理等层面碰到的具体难题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提出了解决中亚留学生文化冲突的建议,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倾向,调整自己在异文化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克服并适应文化障碍。二、研究设计(一)调查对象本文的调查对象为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中亚留学生,本调查发出了120份调查表,完成表格的学生有90名,其中哈萨克斯坦学生32人,塔吉克斯坦学生28人,吉尔吉斯斯坦学生30人。本文把哈萨克斯坦学生称为A类,把塔吉克斯坦学生称为B类,把吉尔吉斯斯坦学生称为C类。(二)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用一个出国适应性量表(EAI)做调查,此量表含有70个句子,四个分量表。该量表的信度较好,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该量表覆盖多种不同的维度,像学生的国籍、学习环境、海外经历、对中国生活的满意度、对中国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感受。同时结合客观观察记录、出声思考法、调查问卷访谈和关于文化冲突的作文,进行定量统计和进一步较为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为保证资料的多来源性,同时穿插了本人和同事的教学经验以及课下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现象和遭遇的问题。(三)调查内容本文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中亚留学生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方面,生活状况、社会交往等不同层次,以这些方面的适应与冲突状况为焦点,探讨他们遇到的跨文化困惑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式。(四)调查结果1.文化冲突数据统计级别项目平均值Sig.项目平均值Sig.项目平均值Sig.A12.6333·19922.900099333.6551·802B3.8902·2033.32811613.7691·003C2.2341·142246520933.5123·004A42.5231·38053.213391362.9561·237B3.8154·5423.64331023.9312·709C2.9980·3923.51211933.0143·324表1:项目1=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冲突;项目2=课堂管理的冲突;项目3=初步的语言文化冲突;项目4=平等与独立自主观念的冲突;项目5=时间观念的冲突;项目6=心理、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冲突。2.文化适应数据统计(1)学业适应和社会生活环境适应数据统计项目类别12345678满意\合理A类87%75%83%78%77%88%35%85%B类77%65%73%88%87%94%33%92%C类88%80%90%85%83%92%38%88%不满意\不合理类A类11%10%12%10%21%8%42%7%B类21%20%18%8%13%2%35%3%C类9%10%10%9%17%3%40%3%经常66%76%70%偶尔类34%24%30%从来没有7%4%6%不感兴趣21%31%11%很想参加42%31%70%表2:项目1=教材内容;项目2=课程设置\教法;项目3=学习环境\教学设施;项目4=师生\同学交流;项目5=食宿方面;项目6=生活条件;项目7=校园文化\社团组织;项目8=公共设施方面的适应。(2)社会交往适应数据统计级别项目平均值Sig.项目平均值Sig.项目平均值Sig.A12.8467.19973.5000.993131.5663.802B2.2130.2083.3111.1613.6556.001C3.1532.1423.4652.0931.32365.004A23.3245.38083.3322.913142.6333.237B3.1333.5421.6322.1021.8333.709C3.9466.3923.4586.1932.9980.324A34.1465.01091.9667.240152.9333.615B4.0663.9993.1667.0033.5333.066C4.5811.3491.5892.8603.0241.482A43.2000.885101.5333.074163.2333.763B3.9333.0073.9000.0081.1556.612C4.5331.8931.4560.9323.3892.097A53.5667.049112.4000.941172.5667.022B3.3421.2913.0333.0052.7000.014C4.5276.0913.5235.0022.6458.076A61.6333.149123.1000.702183.0333.652B1.4000.1133.6451.4012.4333.366C2.7546.1893.4376.3813.3211.691表3:项目1=我可以信赖当地人;2=中亚学生在这里有许多有利条件;3=在这里我感到很安全;4=我喜欢在这里的生活;5=来中国是一次积极的人生体验;6=我喜欢和中国学生交往;7=我对宿舍的条件很满意;8=来中国前对这里很感兴趣;9=我思念故乡及故乡的媒体;10=适应时间似乎比别人长;11=我在这里比在家里吃更多的药;12=我来这里以后,比平常更容易犯胃病;13=我没有中国朋友,容易为小事懊恼;14=我开始觉得这里像我“家”;15=这里的医疗条件优越;16=我对中国的风俗感兴趣;17=中国人似乎喜欢我;18=这里的人很好,很为他人着想。三、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分析文化冲突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看法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或不适,叫“文化冲突”。本文对三类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的特点进行调查,侧重分析三类学生文化冲突的原因、特点及特点差异,从而为他们尽早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提供思考。(一)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状况分析中亚留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新疆这个陌生的文化中,会经历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不适,或者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他们常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的文化内容作为标准,去判断他人行为是否正确或合适。当发现当地人的行为模式与自己的行为模式不同,并且无法解释,或者会有负面的解释,就会产生冲突,影响与他人的交往,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课堂文化冲突课堂文化冲突是课堂不同文化之间或隐蔽或公开的旨在组织对方实现其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社会互动[2]。课堂作为多元文化存在和互动的空间,由于不同文化之间价值规范、文化目标等方面的差异,课堂文化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存在的。(1)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冲突。作为课堂文化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由于所处社会地位、遵守的规范、教学目标、拥有的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冲突。表1数据(2.2341-3.8902)显示部分留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上课应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其次是觉得中国的考试太严肃了。B类留学生的平均值为3.8902,比较高,他们觉得在课堂管理方面老师管得太多。塔吉克斯坦学生乃比江说:“本来以为来中国读本科可以边旅游,边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去不去上课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来到新疆师范大学后学习压力很大,每天都有早读和晚自习,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老师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这和自己国内的差别很大,所以感觉非常难。”A类和C类学生的平均值为2.2341-2.6333之间,偶尔和老师也有课堂管理方面的冲突。此外,A类和C类学生认为教师主宰课堂教学话语。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话语体系多是书面话语体系,是课堂文化尤其是教师文化的外化,是一种规范化的话语体系。而留学生的话语体系大多是来自日常生活,是约定俗成的非规范化的话语体系,两种体系必然产生冲突。(2)课堂管理的冲突。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在管理、组织教学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的差异,在教学生活中与学生也发生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冲突。表1中项目2的数据显示B类学生的平均值为3.3281,表明课堂管理的冲突经常发生,部分B类学生认为学生如果不来上课,中国老师总会向其他学生询问该学生没来的原因,这是不合适的,老师也不必问,因为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认为老师的询问是瞎操心,侵害了学生的隐私。三类学生对待考勤的态度与中国学生有很大差异。中国教师对学生的考勤要求很严,留学生不能随便迟到旷课,违反考勤规定要受到学籍纪律处分。这就要求他们改变以前多年养成的习惯,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对有些留学生来说很难。他们觉得学习上课都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学校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管理,这样是限制他们的自由。此外,三类学生都认为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自立的能力,包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请求别人帮助的能力。如果他们不提出需要帮助的话,别人不必要过问这些事情。这方面B类学生显得比A类和C类学生更明显。这也是他们对中国高等学校的行为文化、课堂文化和制度文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造成这方面的冲突。2.初步的语言文化冲突语言文化冲突是指由于中文语言能力不够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冲突状况。对进入新文化环境的中亚留学生来说,他们既不熟悉语言的外在符号,也不了解其隐含的文化意义,首要面临的就是言语不通的问题。表1的项目3的平均值在3.5123-3.7691之间,数据显示出语言上的困难在留学生的语言文化冲突方面占很大的分量,它不仅阻碍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而且影响了他们与东道国的有效交往,导致他们的消极知觉。B类学生说:“一进入中国的土地,满目接触的是汉字,两耳听到的是字正腔圆的中文,不熟悉这一语言,几乎等于与世隔绝。刚开始学汉语时分不清楚‘不’和‘没’的区别,有一次叫我背一段课文,我回答:我不背。引起了老师的误解,其实是我没背课文。”此外,B类的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习到真正的汉语,不需要写汉字也能学汉语,只要会写拼音就行,久而久之他们脱离了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正规的指导,在社会上学了一些日常口语,可是却不会认读书写汉字,再回到校园时,教科书上的对话、课文他们都不认识,学习就跟不上。学的一些口语往往分辨不清语言的使用场合,句子往往不正确或不规范,有的还常常引起误会和冲突。在访谈调查中,笔者发现A类和C类学生也认为语言始终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他们认为语言文化冲突主要源于他们的汉语水平不够好。3
本文标题: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0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