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日国际贸易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日国际贸易现状及未来趋势自从钓鱼岛事件发生以来,中日关系不断恶化,那么有没有影响到中日国际贸易的关系呢?贸易的未来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简单的分析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贸易合作经历了由小变大、从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贸易总额仅为10.4亿美元,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07年,中日贸易保持增势,进出口总额为2366.4亿美元,增长势头颇为迅猛。据日方统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由此可见,中日贸易关系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日贸易关系展开相关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中日贸易既有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又有贸易摩擦,如何消除摩擦、寻求合作成为了中日贸易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中日贸易关系现状和前景的研究,可以使政府以及企业对当前中日贸易关系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对以后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制定经营方案,总的来说,通过该研究来达到促进中日贸易关系健康发展的目的。中日恢复外交关系后,尤其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的统计资料,中日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48.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360.2亿美元,增长49倍,其中对日本出口和从日本进口分别增长22.9倍和11.9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增长迅速。中日经贸关系在中国整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日双边贸易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中日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1990年,中日双边贸易的增长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但日本政府没有紧紧跟随西方发达国家,而是率先解除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中日贸易恢复了正常的增长势头,1994年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150%,中日贸易对于两国的重要程度开始提升。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日本的双边经贸发展总体上较为顺利,与日本的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日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相对稳定,日方的主要出口项目为机电设备和成套设备,中方以能源产品,轻纺和食品为主要出口物。从今天的角度看,或许认为中方与日本有着悬殊的贸易分工,但是,早期的中日贸易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急需的外汇来源,而这对于尚不发达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的战略转变和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九十年代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相继经历了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乏力,经济泡沫破裂,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产业后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日本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所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将产业外移到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国是日本产业外移的重要目标地。中国及时地抓住机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日商来华投资设厂。由于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增加,带动了日本机械设备、生产原料及零部件的对华出口。这导致日资企业的产品大量返销日本,同时促进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家电等制成品的对日出口,中日产业间贸易保持增长势头的同时,中日产业内贸易快速增加。尽管中日之间的贸易额与欧盟、美国相差无几,但是中日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方面,与欧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贸易摩擦的数量和规模要小的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日紧密的贸易关系和贸易结构造成的。进入21世纪之后,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也继续向前发展。由于日本经历十年的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几年,中日贸易总额的增长相对较慢,个别年份比如199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多年保持良好发展的中日经贸关系,开始出现贸易摩擦上升的势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日贸易额重新开始上升。但是2001年中日之间爆发了农产品贸易战,2001年中日贸易总额的增长率和中国从日本进口额的增长率降到了十年来历史的最低点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96.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短短的六年中,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翻了两番。中日经贸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并且比较平稳,我国入世之后,中日贸易总额的增长速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07年中日贸易总额2360.2亿美元,是2001年877.5亿美元2.67倍。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虽然比中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要少的多,但是中日经贸关系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最重要部分之一,随着东亚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中日贸易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因此中日贸易摩擦对中日经贸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值得重视和关注。贸易摩擦有多种形式,主要有:设立关税壁垒,如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滥用世贸组织规则,如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反倾销措施等。贸易伙伴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实践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发生贸易摩擦的贸易伙伴相互之间采取不公正、报复性的措施,愈演愈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方遭受损失。第一,贸易摩擦升级,只会导致双方的损失更大。日本对中国的大葱、鲜香菇、灯心草限制进口涉及到的贸易额约为1.5亿美元,但日方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和一再交涉,坚持对中国部分出口商品采取一系列不公正的贸易限制措施和歧视性做法。这损害了中国国内相关行业、企业和生产者的利益,影响了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贸易摩擦促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部分农产品将会转移而进入新的市场,而日本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该类农产品仍然对日本国内农产品造成冲击。虽然被征收特别关税的3种商品在日本整个对华出口额的3.5万亿日元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中日两国间围绕“紧急限制进口”引发的贸易战可能因此继续升级,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只会给日本的产业界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2000年日本向中国出口汽车4.7万辆,仅占日本向全世界出口的1%,但是同比增长高达36%;日本向中国出口的移动电话的数量达到145万部,接近出口总量(830万部)的20%。这将遏止其增长势头,大大影响日本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而与此同时,韩国、欧美等可能替代日本,增加对中国出口汽车等。合同金额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连续4年负增长,实际使用金额连续两年负增长,2000年才实现正增长。贸易摩擦的继续可能影响日本在华企业,影响日本与中国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应当指出的是,造成的损失对日方更大,不仅难以保护日本国内相关产业,而且可能丢失中国市场。第二,双方应以事实为根据,客观公正妥善解决贸易磨察。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中国与日本不仅是贸易大国,而且彼此是很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多个领域的合作对象。如果贸易摩擦不能及时制止,相互报复加剧,则双方的产业冲击、损失更大,负面影响更广泛、深远。双方只要坐下来,以事实为根据,经过磋商和谈判,会解决问题的。例如,2000年韩国对我大蒜实施保障措施,引发中韩贸易战,中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自6月7日起暂停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手持无线电话机和聚乙烯,结果双方经过双方磋商,最终妥善解决问题。希望中日关系及其贸易关系可以和谐发展。
本文标题:中日国际贸易现状及未来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0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