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10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构造解释时间剖面的构造解释剖面解释的预备性工作反射层地质层位的标定及剖面极性判别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各种地质现象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时间剖面形成过程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①什么是时间剖面根据地质任务设计地震测线→数据采集(多次复盖)→计算机处理(动、静校叠加等)→显示成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对倾斜界面作偏移处理可得叠加偏移剖面(对绕射波,断面波等实现归位)(如下图)。②时间剖面的显示a.波形显示;b.变面积显示;c.变密度显示;d.波形加变面积;e.波形加变密度。时间剖面形成过程时间剖面形成过程波形显示:可仔细地反映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频率和波形等)。变面积显示:是把处理后地震数字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变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检流计变成光带的振动,用光栅把下半部光带遮住,上半部光带透过光栅对照像纸感光,记录下梯形变面积记录。•梯形面积的大小和陡度随着地震波的形状和能量而变化,即“变面积”•变面积显示看不到波谷和强波的波峰,梯形中心代表波峰的位置。相邻梯形中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视周期。•对于强波梯形中点处不感光出现“亮点”。时间剖面的显示变密度显示:用辉光管代替检流计,随模拟地震信号的变化产生强弱不同的光线。强振幅信号光线密度大,色深;弱振幅信号光线密度小,色浅,称为“变密度”。变密度不如变面积显示的剖面反射层次清晰,难以仔细对比。变面积和变密度能直观地反映界面形态变化。波形加变面积迭合显示:反射层突出,波谷处是空白,便于加色对比,而且从波形线上又可以反映波的动力学特征。彩显:数值大小用颜色深浅表示。如层速度曲线剖面,地震波参数剖面。但一般不宜多用、费用较贵。时间剖面的显示时间剖面的显示时间剖面的显示时间剖面的显示时间剖面的显示彩显时间剖面的显示时间剖面的显示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时间剖面形成过程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波的对比: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反射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点来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有效波(反射波)。对比原则(或识别标志):1.同相性:同一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到达时间接近,极性相同,相位相似,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波形相似,波峰套着波峰,波谷套着波谷,形成一条平滑的“同相轴”(变面积显示的小梯型)。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各延续相位的同相轴保持平行。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2.振幅显著增强反射波能量强,振幅大、峰值突出。反射波强弱与对应界面反射系数及界面的产状有关,也与其他地震地质条件有关。3.波形相似特征由于相邻道间震源所激发的振动子波基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传播路径基本相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特征也相似,所以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道上的波形基本相似,包括: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如左图。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4.连续性横向上,将以上这些反射波的特征保持一定距离和范围,这种性质称为波的“连续性”。反射的连续性是由界面上下两组地层性质(速度、岩性、密度、含流体等)稳定性决定的。构造解释中,着重研究反射层外部形态,忽视反射层内部结构的一些不连续的反射。连续性可作为衡量反射波可靠标志。上述反射波识别标志是相互联系,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波连续性好,但能量差;不整合面上的反射能量强,却不够稳定等等。这受许多因素控制,如激发、接收条件、波的干涉、地下地质因素。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时间剖面形成过程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1.选择对比层位选择与地质构造有关、规律性较强的反射波进行对比:①选基干剖面;基干剖面包括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构成了基干剖面网,其要求:全区剖面中反射标准层特征明显,且层次齐全、可连续追踪;剖面构造简单,断层少;在工区内分布均匀、可控制全区;此外,最好是过井剖面;②选择对比层位;在各基干剖面上都能出现的特征明显的反射波作为主要对比层位。③配合钻井、合成地震记录,推断反射层位的地质属性,重点对比与油气有关的层位,④还需考虑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注意选择来自不整合面上的反射和能控制不同地质年代的特征,由浅→深的某些层次。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2.反射层位的代号对选出的标准层,由浅至深依次编号。.,,y.,,;,321CBA3各反射界面的代号层中从上至下的为代表某一层位这时”表示或用“如代表具体层位编号下标代表反射波“,层位代号通常用“xXXXxyX21xTT,T,TT,3,2,1;T,T,TT,,T,TTXTT=3.对比标志彩色标注各层,在剖面上按一定时间Δt读取t0。由时间剖面上计时线读取。精度达10ms。读取的时间可标注在反射层位上。4.相位对比由于地震记录上记录到的反射波,往往续至波,初至波难以辨认,根据一个反射波各相位的同相轴平行的原理,利用续至波进行对比。相位对比可分:①强相位对比(当反射界面连续性好,岩性稳定,则波的特征明显,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追踪,可选择最强、最稳定的相位进行对比)②多相位对比。(当反射层两边岩性或地质结构变化较大时,只追强相位,会使对比中断,可追踪一个波的几个相位,互相参照)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5.波组和波系对比复合波:相距较近的两个以上的反射波构成复合波。地质结构比较稳定时,复合波的干涉也很少改变,对比中易于识别;波组: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波的组合。严格讲,一个反射波也是一个波组,一般是由某一标准波以及相邻的几个反射波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较稳定的波形特征,各波的出现次数及时间间隔都有一定规律。这样的波组往往产生在较为稳定的沉积岩分布区,地层的厚度和岩性相对稳定。波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组构成的反射波系列叫波系。波形特征明显,时间间隔稳定;利用波组、波系对比,易追踪各个反射波,确定断层位置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波组与波系对比6.剖面闭合对比两条相交剖面交点处同一反射层t0相同(在水平叠加剖面和三维偏移剖面上)。剖面闭合应在整个测网内进行。闭合差超过半个相位时,就认为不闭合。不闭合主要表现在t0存在闭合差、振幅、相位不一致。不闭合的原因有:•①采集因素造成的不闭合;如各测线完成的时间不同、地形测量存在误差等等。•②各条测线所用的处理程序或处理参数不同;•③断层、层位解释时串相位;应反复检查,断距加上应该闭合。•④构造复杂地区,二维时间剖面上必然存在t0不闭合•⑤干扰波的存在;各种干扰波的干涉引起波形畸变,造成剖面不闭合。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层位的闭合二维偏移剖面交点处不闭合(因沿倾向剖面已基本归位,沿走向布置测线,倾角较小,偏移后剖面位置变化不大,两者t0不一致。)偏移后的剖面交点下方t0大。(如图)一般采用水平叠加剖面对比,以二维偏移剖面作参考。三维偏移可实现空间归位。二维偏移剖面交点不闭合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8.利用地质规律对比地震波及其变化规律反映了地下构造的特点。应了解本区及邻区的地质资料,如区域构造特点、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环境、构造形态、地震反射层与地质层位的关系等等。9.干涉带对比干涉带:在时间剖面上,波互相干涉(如一次波与多次波的干涉,反射波之间的干涉,反射波与特殊波的干涉等),致使同相轴出现阶梯状、分叉和扭曲等。①阶梯状同相轴和扭曲状同相轴的对比;当两个振幅相等、波形相同的两同相轴相交时,则会出现阶梯状同相轴(见下图a);如两个振幅不同的波干涉,则形成扭曲状同相轴(见下图b);都以最大波峰连线对比单波同相轴。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不同时移情况下a)阶梯状同相轴的形成;b)扭曲状同相轴的形成②分叉同相轴(见下图)主要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分叉原因有:①反射层系厚度变化,加厚方向上,单支同相轴分成两支;②反射层系出现岩相变化;③不整合引起;对干涉带进行实际对比时,还要仔细观察干涉带以外同相轴的趋势及上下波组关系。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同相轴分叉的地质意义图10.剖面间的对比较小范围内,其地质构造变化不大的时,在相邻几条平行测线上,各时间剖面上反映的地质构造形态,断裂规律都很相似,可以互相参照;对于断层、尖灭等异常现象,也应有相应的反映11.异常波的研究。常见的异常波有: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
本文标题:10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1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