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章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LL
第九章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末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历史被称为中世纪。西欧中世纪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由文明程度很低外来“蛮族”建立起来的。由于战争的破坏、占领者文化的落后及其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的排斥,西欧的文化大幅度下降,宗教和僧侣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西欧的封建贵族和教会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结构。在上述背景下,中世纪的西欧教育烙上了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学前教育也是如此。一、中世纪的儿童观(一)原罪论的儿童观1.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宗教成为维护欧洲封建社会形态的精神支柱。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大力提倡原罪说及禁欲主义等。2.以性恶论及禁欲主义为依据,教会对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持敌视态度。(二)预成论的儿童观•由于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落后和成人的自我中心,人们不愿对儿童的特点给予更多关注等原因,人们沿袭了一种源自古代预成论的儿童观。预成论认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问就形成了。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显然,预成论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二、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基督教会居于独尊地位,不允许一般的世俗学校存在。教堂是唯一的知识源地,教士是掌握知识之人。(一)接受洗礼(二)灌输宗教意识(三)参加圣事礼仪(四)度过宗教节日三、封建贵族的学前教育•(一)王室宫廷的早期教育这是一类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廷教育,参加宫廷学校学习的只是皇室儿童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二)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是封建阶梯中最低的等级。骑士既需保卫和扩张封建庄园,还要进行竞技格斗,以示对教会和封建主无限忠诚。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养成的阶段:(1)出生—7岁为家庭教育阶段;(2)7岁—14岁为侍童教育阶段,即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男孩送入更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3)14岁-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中世纪骑士教育图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一、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理念的转变(一)教育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二)教育内容全面,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三)教学主张启发,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开始平民子女的教育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观(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世观念;主张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压抑、禁欲主义;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①强调环境的陶冶作用,主张建立优美的校舍;②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个别差异;③强调父母、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表率;④主张教学运用直观教具,向大自然学习,从而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⑤反对压抑个性,主张减少甚至是取消体罚;⑥提倡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二)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论述1、伊拉斯馍的儿童教育观出生于尼德兰的伊拉斯谟(Erasmus1469~1536年),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愚人颂》、《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等著作中。他认为社会的一切罪恶全源于无知,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给人以知识,养成人的善良行为和高尚思想。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善良”的人,应融合在道德教育中;②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年轻人头脑中播下虔诚的种子,使他们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并为生活做好准备。③教学方法上,伊拉斯谟特别注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主张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2、蒙田的儿童教育观•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思想家、散文作家及教育家蒙田(Montaigne,1533~1592年),出身于新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曾从事过多年的法律工作。其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蒙田随笔》中有一些篇章专门论述了儿童教育问题。①论教育的目的:应当培养“完全的绅士”②论教学:教学目的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③方法:•◆反对死记硬背•◆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重视练习•◆参观旅行3、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意大利的思想家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康博内拉(TommaCampanella)在代表作《太阳城》中描述了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在教育方面他主张国家办教育,并普及教育,男女平等等。•优生和胎教1、康博内拉为“以后成为最优秀的人物”大力提倡优生和胎教,对男女的婚配原则、结婚的最佳年龄、妇女受孕的合适时机以及受孕双方的准备工作都做了详细的探讨。2、他主张将新生儿送到公共育儿室,由母亲们对婴儿进行抚养、照料。①幼儿出生至两岁为哺乳期,一断奶就送到国立托儿所;②2~3岁就在房屋周围游戏,并学习读念字母;③7岁以后儿童开始锻炼体力,同时学习科学知识、各种手工技术,且教师观察他们的兴趣,为其定今后的发展方向;④8岁开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⑤为保卫“太阳城”,儿童还要学习军事知识。第三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动杨·阿姆司·夸美纽(Johann.Aoms.Comenius)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夸美纽斯1592年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磨坊主家庭,父亲是“捷克兄弟会”会成员,在“捷克兄弟会”的影响下,他从幼年起就受到爱国主义及新教思想的熏陶。他12岁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被寄养在亲戚家中。1613年,夸美纽斯进了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二年因病中途辍学,后到外地疗养,完成了学业。1614年,夸美纽斯回到捷克担任普雷拉乌拉丁语学校的校长,热诚地献身于教育事业,专心研究教学改革问题。•拉丁文法中学校长(1614),兄弟会牧师(1616),兄弟会校长(1618-1648)•重要著作:《大教学论》(1632)•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1632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JanAmosKomensky(ditComenius)1592-1670二、主要教育观点(一)泛智教育思想“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泛智包括两方面含义:①要求人们必须掌握现实生活所必需有用的知识:②是主张所有的人都应该掌握知识。1、教育内容——“一切知识”•夸美纽斯把教学称为“周全的教育”,通过这种“周全的教育”,使学习者在“博学”、“德行”、“虔信”三方面得到发展。•夸美纽斯认为泛智教育有以下三方面内容:认识事物、行动训练和语言优美。①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及历史知识。②行动训练,即知行结合,就是在认识事物时必须从事实践活动。这一观点是针对当时经院教学远离实际、学用脱节的弊端而提出的。希望培养出有活力的、精干而又勤奋的,并且可以胜任一切工作的人。语言优美,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必须能够使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我的知行,即“使所有的人语言优美,达到能善于言辞,令人愉快。”要求学生在语言方面能做到能言善辩。夸美纽斯强调不仅能用一种语言完美地表达,他甚至还要求人们使用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三种语言。2、教育对象——“一切人”•泛智教育不仅要求学习“一切知识”,还要求将知识教给“一切人”。在夸美纽斯看来,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习一切最重要的知识,并且这种教育应该在学校里面进行。(三)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为了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完全只是。完美德行和坚定信仰的人。①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育对社会改良的作用,把教育看成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他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假设要形成一个人,那便是由教育去形成,人的天赋的发展情况关键在于教育。(三)教育的主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就是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的集中及经典体现,也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他是继亚里士多德后又一次关注儿童自然的教育家。•首先,教育适应自然意味着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障碍的。•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自然的领导下能够钻研万物的知识,意味着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意味着教育须以自然为师。•最后,教育适应自然意味着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从教育的自然适应性以及普及教育的思想出发,夸美纽斯提出了前后衔接的单一的学校制度体系。1—6岁婴儿期,在母育学校接受教育;6—12岁儿童期,在国语学校接受教育;12—18岁少年期,在拉丁语学校接受教育;18—24岁青年期,读大学及旅游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三,儿童观及学前教育的意义(一)儿童观夸美纽斯将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生而具有发展的根基,提倡尊敬儿童;夸美纽斯将儿童比作嫩芽,呼吁父母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夸美纽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指出,要把儿童不仅看作是世界的未来的居民,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成为最聪慧的各种人才,所以应把儿童看作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给予关怀、爱护与教养。(二)学前教育的意义夸美纽斯在其著作中写到“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收获那样的果实”,“如果要造就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完成”,他认为上帝既然把儿童赐给了父母,那么父母就要承担起孩子童年时期的教育责任,要以教育滋养儿童的灵魂,抚爱和照顾他们的心智,不能像对待动物一般只注意身体养护和外表的修饰。夸美纽斯呼吁父母们对儿童施以包括虔信、德行、知识和体育在内的全面训练,把他们培养成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各项事务的有才能的人。四、论母育学校(一)母育学校的性质与任务1、性质:在夸美纽斯所倡导的学制系统中,第一所学校是“母育学校”。他主张儿童在6岁以前入母育学校,每个家庭应该设立这种学校,母亲就是教师。2、任务:奠定儿童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二)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1、胎教——起点夸美纽斯强调孕妇应注意身心健康而不致影响胎儿。•2、体育夸美纽斯特别重视锻炼和娱乐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3、德育德育方面夸美纽斯则强调培养儿童的文明礼貌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节俭和勤劳品质的形成。•4、智育夸美纽斯十分重视训练儿童的“体外感觉”及分辨外界事物的能力。夸美纽斯第一次为6岁以下儿童的智育制定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幼儿智力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要发展幼儿的外部感觉和观察力并积累关于周围自然、人类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初步观念;第二,发展语言和思维;第三,训练手的初步技能。即对幼儿进行“能、知、行”三方面的教育,为入学后的教育打下基础。母育学校制订的智育计划包括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夸美纽斯相信,通过这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就可以为儿童奠定各门科学知识的初步的基础。(三)母育学校的教材及指导用书•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里详尽阐述了幼儿父母教育指导和儿童读物问题。他认为,要想帮助父母或保姆有效地教育好孩子,必须为他们编写一部手册,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责任;儿童所学各科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出教授每一科目的最佳时间以及所应采用的最佳言语和姿态。•夸美纽斯认为,应当为儿童编写一本可直接供其观赏的图画书。•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这本学前儿童读物,共有一百五十课,每课都有
本文标题:第九章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LL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1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