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xx镇十二五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
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奋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劳畜富民”战略,切实做好我镇“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找准重点,确定目标,认真研究,理性分析,特提出以下发展思路。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镇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克服困难、奋力拼搏,镇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截止2009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实现46567万元,比2005年增长169.0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32元,比2005年增长51.92%,财政收入实现1328万元,比2005年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333万元,比2005年增长51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15万元,比2005年增长60%。预计到2010年末,全镇生产总值将实现50620万元,比2005年增长192.4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00元,比2005年增长65.51%,财政收入实现1736万元,比2005年增长5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9900万元,比2005年增长72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60万元,比2005年增长85.36%。1、抓农业资源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镇党委、政府坚持“四业富民”的发展思路(蚕桑、米业、畜牧业、劳务业)不动摇,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蚕桑产业是我镇的特色产业,自1996年成立蚕桑协会以来,现已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478户农户,发展会员2460人,并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我镇继续发挥蚕桑生产优势,健全蚕桑养殖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狠抓新蚕区的养殖技术培训,促进新老蚕区的平衡发展;对已实施的2868.3亩退耕还林工程的麻竹和小桑园强化管理,使之尽快发挥经济效益。2009年全镇完成发种5804张,实现产量183吨,产值41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加137元,发种蚕占全县52.5%,蚕桑“川南明珠”品牌日益壮大。2、抓企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镇属企业是我镇实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镇党委政府确定了“一年四季抓工业,关键时候抓农业”和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通过争取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扶持、信贷资金扶持、项目扶持和引资嫁接,对外扩张等形式来促进企业走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的路子,全面提升企业档次,使他们形成产业集群的龙头。同时,各企业以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盘活存量资产,开拓市场,培植后劲,强化管理,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工业企业成为拉动我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2009年,全镇工业企业达到2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1316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3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62%和42.82%。规模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098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415万元,工业利润3156万元,上交税金477万元。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镇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抓招商引资,走经济跨越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我镇根据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通过反复研究,及时调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领域,谋求招商策略,创新招商方法,突出优势招商,创优环境招商,放眼长远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特别是2009年,我镇完成招商引资总额23887万元,共新引进企业10个,其中工业企业4个。4、抓环境建设,走以环境促发展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我镇继续做好软硬环境建设,围绕改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投资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投资者安心在XX投资。同时要求镇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满腔热情、真心实意的为全镇经济发展搞好服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在肯定“十一五”期间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镇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不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与周边乡镇特别是县先进乡镇还存在很大差距;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低,对发展镇域经济的辐射和推动作用不强。工业用气、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很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造成生产能力低下,产品优质率不高。2、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诸如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农业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农民的市场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3、镇村载体功能不完善,尤其是道路交通、镇村环境建设等项工作需大力加强,解决严重制约二、三产业发展的道路交通和环境建设等任务十分繁重。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镇的镇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两个加速建设、两个积极推进”的战略和“农业稳镇,工业兴镇,项目强镇”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快镇域经济建设,加快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发展原则要实现我镇“十二五”时期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在工作指导上,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做到速度与效益、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统一,保持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以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镇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为核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强化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投入产出突破“十五四”,产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横向对比缩小“三个差距”。——突破“十五四”。GDP累计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突破4亿元。——实现“三个转变”。工业经济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实现从示范带动到全面推动的转变,服务业实现从传统服务到现代服务的转变。——缩小“三个差距”。人均GDP与全省、全国横比缩小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横比缩小差距,综合实力与全国百强镇横比缩小差距。2、具体目标——经济增长目标。全镇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速度13%以上,高于全县同期目标一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总量达到1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2个百分点,2015年力争突破40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800万元。——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努力调整到15:63:2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劳动力产业就业比例调整为2:2:1;形成以矿产、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户均有一套方便实用的住房,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基本稳定在现有水平,生活环境和住房质量明显改善。——枢纽建设目标。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力争对板栗村、志城村、曹湾村、龙凤村等4条共计13.5公里村级公路立项进行水泥路面硬化改造;新建和接通全镇境内断头公路8条,建设里程27.4公里,改造泥结石公路58.3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12条,客运里程58公里。到“十二五”期末,全镇水泥公路达到100.38公里,泥结石公路达83.58公里,农村客运15条,客运里程101.1公里。形成便捷、畅通、高效、安全和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社会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十二五”末,全镇总人口控制在3.1万人以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毛入学率达90%,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与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健全。——畜牧业发展目标。畜牧产业进一步壮大。以生猪为主导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通过五年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建成现代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户1500户(其中饲养50头以上PIC母猪规模场11个,带动生猪养殖小区29个),以点带面覆盖全镇11个行政村;每年新发展母猪1600头,母猪总量达到2万头,常年外销仔猪保持13万头以上,年出栏生猪5.6万头以上,标准化、良种化达90%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70%的农户参与生猪产业的生产经营,农民培训率达8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000元以上,实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三、主要工作措施实施“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条件下,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一)合理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取向: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把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机结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功能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1、建设场镇核心区:以XX场镇为中心规划发展区,推进场镇沿“红大”路向瓦子高速路出口及福集至瓦子连接线方向延伸,并逐步完成XX加油站至XX中学的主干道、休闲广场和支线(主干道连接镇政府、农贸市场)建设,形成以两条干道(红大路过境干道和新建主干道)平行环绕为主要场镇核心区;同时,辐射一心场副中心及志城、板粟、垣山、田坝4个中心村,远景规划面积达50公顷。到2012年,全镇建成区面积达35公顷,人口增加到5000人;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50公顷,人口增加到8000人,城镇化率达全县平均水平以上。至“十二五”末,全镇达到省、国家级环境优秀乡镇建设标准。2、建设龙贯山生态旅游区:以龙贯山为主线,将板栗村规划建成特色生态林旅游区。3、建设红旗民校工业园区:以泸州凤凰老窖曲酒厂和泸州天成筑炉公司为核心,规划构建红旗工业园区,积极吸引招商企业落户到该小区。4、建设疏菜水果经济作物区:以田坝、一心、垣山、和场口村为重点,利用XX靠近福集县城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金土地开发项目”的经济支持,规划构建蔬菜、水果生产区,建成绿色无公害水果、疏菜生产基地。5、建设蚕桑特色产业区:以龙凤村为中心,辐射垣山、场口、田坝、一心等村,继续推进小桑园种植,发展蚕桑特色产业。(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基本取向: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巩固支柱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基础茶叶。(一)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继续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增收入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在高水平、高层次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我镇的仔猪协会、水产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建立以协会、合作社为主的,产供销、种养加为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二)着力发展第二产业。“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本文标题:xx镇十二五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