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背景。2.了解《战国策》的写作特色。3.正确朗读文章,了解文章梗概,疏通文意。4.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5.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点。6.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巧妙方法。教学内容《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记录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经时期的著名学者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国策,共篇。《战国策》属体杂史著作。书中记事,始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战国西汉刘向33国别(一)编者•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流传至今的本子经西汉整理•书名为刘向所定:“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二)体例•国别体。•共12策,33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书中所涉及的史实,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前460-前220)。(三)特点•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其本现的是反映纵横家的思想•故事结构曲折完整,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善于渲染场面气氛。大量运用比喻、寓言说理。语言生动富于文采。(四)注本•东汉高诱为《战国策》作注。•北宋时,刘向整理的《战国策》与高诱的注本都已残佚。曾巩校定其书,作了订补。•南宋初,姚宏在曾巩校补的基础上,刊印《战国策》,为续注本。•目前通用的本子是清嘉庆年间黄丕烈重刊的宋姚氏本。(五)思想价值•《战国策》的思想相当复杂。•它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密不可分武力斗争和外交攻势“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的局面•策士:政治上的活跃人物——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战国策》中反映最多的是策士的事情,因而其思想也是策士的思想。可取的一面:–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反映了“民本”思想。–记载了一些有识之士劝说统治者,居安思危进谏纳贤,表现了他们的政治远见,为以后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还写一些侠义之士,表现了他们坚持正义,不畏强暴,为国家安危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爱国精神。•糟粕:•唯名利是图,无一定的是非标准,拨弄是非,挑起矛盾。•作者极力宣扬“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的封建剥削阶级的道德观、人生观,并夸大策士们的个人作用。(一)战国形势战国大事记(列举)•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长平之战•秦始皇统一中国(二)养士之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争相收揽各种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因而盛行。•史家所谓的“战国四公子”:——均以地名称之。四人都是王公贵族,时称“战国四公子”。其中尤其出名,孟尝君是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定阶层,“士”的构成成分极为复杂,有策士、侠士、隐士等多种类别。•他们或逞舌辩游说诸侯,出谋划策;•或凭才智托身权要,排忧解难;•或恃武力横行天下,除暴安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军事、外交活动中,发挥了比较特殊的作用。•《战国策》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载这些士的各种活动。尽管《战国策》的作者非止一人,但是对士的赞赏褒扬却高度一致。这是《战国策》一书一个明显的思想倾向。•辩证看待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过分夸大士的作用。(三)本文题解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本文作者通过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事例,颂扬了士的谋略才智及政治能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冯谖客孟尝君1、冯谖:一作冯煖,读作xuān。2、客:文中本为门客、食客,指寄食于贵族豪门的人。此处用为动词,作门客、作食客。客、寄、寓:《说文·宀部》:“客,寄也。”又:“寄,托也。”“寓,寄也。”三字皆为寄住于他人家中之义。第一段: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①属,通嘱。②好,hào,爱好,擅长。③而,承接。【翻译】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爱好什么?”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第一段解析这段简洁的对话展现了孟尝君和冯谖各自怎样的个性?解析:冯谖:恃才自信。孟尝君:轻财好施、宽容大度。•第2段: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①以,因为,因为孟尝君的态度而轻视冯谖。②食sì,给人吃。③草具,粗劣的饭菜。④有顷,不久。⑤来,语助词,无义。⑥比,比照。⑦揭,举。⑧过,拜访。⑨客,意动,把我当做客人,厚待我。⑩以,连词,用来;为:动词,养活。【翻译】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第二段解析冯谖“三弹剑铗”的目的是什么?链接:在究竟以何种方式,选择哪位诸侯卿相为之效时,士表现出个性化的分野,其中蕴含着一个厚重的根本出发点—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大凡志远才高之士,常以非常之言行试探“准辅佐对象”,以验定对方是不是自己的“知己者”。解析:是冯谖对孟尝君的试探,想借此识“真佛”,以便决定自己是否倾心效力。22冯谖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课文通过冯谖三次要求提高待遇,孟尝君都予以满足,刻划了孟尝君什么样的性格?链接:冯谖之所以歌“食无鱼”,而不歌“食无牛”或者“食无羊”,跟古代的礼制有关。先秦时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牧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之说,《礼记·王制》中更是明确规定:“诸侯不无故杀牛,大夫不无故杀羊,士不无故杀犬、豕,庶人不无故食珍。”冯谖属于士这一阶层,因此只能歌“食无鱼”,否则就违背礼制了。冯谖为何单歌“食无鱼”?•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内容。•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则有求必应。第三段: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①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古代一种公文文种。②计会kuài,会计。③责,通“债”。④署,署名,签名。⑤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⑥果:果真,的确。⑦负,辜负,对不住。【翻译】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⒈事,愦于忧,而性懧[nuò]愚,沉于⒉国家之事,开罪于⒊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①谢,道歉。②愦kuì,心思烦乱。于⒈,表被动;于⒉在;于⒊,对③懧,同懦。④羞,责怪。⑤乃,却。⑥之,音节助词,无义。⑦约,缠束,约车即套车。治,备办⑧以,连词,来。市,名词动用,买。⑩反,通“返”。⑾何市,市何,宾语前置。⑿而,表顺承。【翻译】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第四段: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徧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①之,动词,到。②诸民当偿者,定语后置句“当偿诸民”③合券,验合债券④徧,通“遍”⑤矫,假托。⑥以,介词,把。⑦因,副词,于是。【翻译】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第五段:长驱到齐,晨而⒈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⒉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①而⒈表修饰而2表顺承②怪,意动用法,以……为怪③疾,快。④衣冠,名词动用,穿戴衣帽。⑤窃,谦辞,私下里。计,考虑。⑥以为,以(债)为;用(债)给【翻译】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①区区,少,小,此亦隐指放债之利。②拊,通“抚”抚育,抚慰。③子其民,视民如子。子,意动,以……为子。④因而,古今异义。因,趁机;而,表转折,反而。⑤贾,名词动用,谋取。⑥乃,表判断,“就是”;所以,用来……的方式。⑦说,通“悦”。【翻译】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冯谖“市义”的目的是什么?•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反映出冯谖和孟尝君各自怎样的性格?•冯谖:深谋远虑,做事果断;•孟尝君:胸无远见,贪图眼前小利。第五段解析•第六段: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者,乃今日见之。”①朞,通“期”jī,一年。②以,把。③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国,指孟尝君的封地薛。于,到。④顾,回头。⑤乃,副词,才。
本文标题:《冯谖客孟尝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3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