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世纪西欧》教案最全版
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单元内容分析]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随着一系列日耳曼王国的相继崛起,西欧开始步入封建时代,这是一个连接欧洲古典时代和欧洲近代的长达千年之久的过渡时期。古罗马文明在自身的衰败及日耳曼人的南下双重影响下分崩离析,封建文明在5—10世纪左右形成,经济上以封建庄园制为主,政治上长期处于王权羸弱、分裂割据的状况下。世俗君主、贵族和教会两股封建势力相互利用、渗透,交替消长,二元一体,构成了西欧式封建制度的一大特征,基督教则构成了整个西欧中世纪精神文化的核心。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之后,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西欧中世纪庄园经济及城市复兴、自治的基本情况,了解“采邑改革”、“等级君主制”、“庄园经济”、“中世纪城市”等历史概念;理解西欧封建制度是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产物,理解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了解中世纪西欧教会与王权互相利用、互相斗争的重要史实:“丕平献土”、“卡诺莎觐见”、“阿维尼翁之囚”,了解中世纪文化哲学、文学、文教等方面的主要情况;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与教权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及发展趋势,理解中世纪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2、通过书本历史图片和史料的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图片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历史史实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看待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力。3、通过对于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发展过程的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制度都是由具体的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的,并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一种呈现。通过对中世纪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理性、民族精神、科学、自由等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单元教学建议]1、教学重点:(1)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理解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3)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与教权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及发展趋势。(4)西欧中世纪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2、内容解析:(1)西欧封建文明的萌发,是由于一方面,西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孕育着新的封建关系的萌芽,另一方面,日耳曼人固有的原始社会组织开始瓦解,酝酿着向阶级社会的过渡,于是,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制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结合到一起,促使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通过公元8世纪的查理·马特改革,使西欧封建制度得以逐步确立与发展,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使得大量自由农民农奴化,采邑逐渐变为世袭领地后,有条件的封建贵族继续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逐渐形成了西欧中世纪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封建等级制。在这一体制下,王权羸弱,国家概念淡薄。随着10世纪之后西欧城市与工商业的逐步复兴,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营造一个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支持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取代封建割据,使王权逐渐崛起,英、法等国开始了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等级君主制形成。(2)封建庄园是整个西欧封建时代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国王、贵族和教会都是庄园的领主,封建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政治和宗教上大体独立的社会实体。它的一切经济活动,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庄园领主及劳动者的日常消费以及人口再生产的需要,几乎生产所需的一切物品,这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同西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到了中世纪晚期(14世纪后),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农奴制开始瓦解,封建庄园制度才趋于衰落。随着10到11世纪西欧农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成为趋势,商品交换日趋活跃,中世纪城市逐渐崛起。西欧中世纪城市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契机,一开始,城市是封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依附于封建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城市中的出现与发展,城市与封建制度的决裂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3)中世纪的欧洲文明,实质上是一个地域性的封建文明。从渊源关系上说,它主要是在衰败的罗马古典文明的地基上生发出来的,盛行于罗马帝国晚期的基督教,构成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精神文化的核心,更是一个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实体,他们拥有土地和农奴,是封建大地产所有者,他们拥有知识及信仰的话语权,在政治上对于世俗王权具有威慑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教关系在中世纪西欧错综交织,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早期以法兰克王国为代表,王权比较接近罗马教廷,希图依靠教皇的声望和影响,给自己的冠冕罩上一道“合法化”、“神圣化”的光环,而教廷也希望借助国王提供的武力应付敌手,王权和教权的关系比较密切。此后,随着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凸现,教权王权之争发展到相当激烈的程度,直至13世纪之后,教权由盛转衰。教权与王权的长期冲突,是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围绕争夺权势和财富而展开的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教会同世俗王权并不是绝然对立的,王权的过分削弱,分裂割据状态的加剧,同样不利于教会的安全和利益。教会人士曾长期为国家统治机构提供文官人才,教权和王权在封建政治结构中终究还是互相补充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但要看到斗争的一面,更应该看到教权与王权运动着的权力平衡是中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4)西欧中世纪早期历经战乱浩劫,政治分裂,经济败落,文化衰颓,古典学术更是几近湮灭。罗马天主教会作为当时仅有的国际权力组织和文化象征,处于权威地位,教会人士成为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垄断。经院哲学是教父哲学思辨化、理论化的产物,把基督教信条作为思维的起点,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对此进行抽象的、繁琐的论证,从而演绎出脱离实际的空洞论争,不过这种思维方式对哲学思想的传承起到一定的影响。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经济复苏,给文化的再兴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骑士抒情诗透露出一种力图冲决宗教禁欲主义倾向的生活态度,以诗歌或散文形式写成的寓言,则流露了日渐成熟的城市市民的思想感情。中世纪的教育虽然仍旧为教会所把持,但是世俗学校开始兴起,给独立研究氛围的形成、具有自由意识的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推动了各国学术文化的进步和国际交流,因此,中世纪文化的发展在禁锢的岁月中显示了一种未来光明的力量。西欧中世纪历史对中学生而言,难度较高。抓住上文所述重点,纵向中世纪封建文明的形成、发展及衰落的演进脉络,横向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四个维度互动演进的前因后果,既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西欧中世纪”的概念,发现与其他区域文明的区别,也便于使学生承上启下地认识西欧中世纪在整个欧洲历史演进中的重要过渡作用,更能为下一阶段学习理解西欧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历史条件打下知识基础。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考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事先检验,看其是否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之关键,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虽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机遇。人们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时我们对一个人的才华没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评价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见识比多人的祝福可贵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结交。聪明的朋友则会驱散忧愁,而愚蠢的朋友会聚集忧患。此外,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这需要技巧和判断力。有的朋友需近处,有的则需远交。不善言谈的朋友可能擅长写信。距离能净化近在身边无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图快乐,也要讲求实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间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点,友谊兼而有之:真、善、专一。良友难遇,如不挑选则更难求。保住老朋友,比结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当寻可长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历久常新,能与之共享生活体验者。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谊使欢乐加倍,痛苦减半;它是应对厄运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
本文标题:《中世纪西欧》教案最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6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