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和炼句))
•诗歌的炼字和炼句中国古代诗歌曲鉴赏——(一)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2010四川卷(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008天津卷(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008天津卷(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1.具体解释字或词在句中的意思。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二、怎样鉴赏炼字艺术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语言的锤炼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修辞、词类活用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用替换法等体会其意蕴,赏析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和带来的艺术效果。三、关注几类词语(一)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二)特殊词(色彩词、拟声词、叠词)1.动词能达到表达生动的效果。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闹”字,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以动写静,描绘出杏花争妍斗艳的活泼生机,还能令人想到蜂飞蝶舞的情景,写出了蓬勃的春意。例4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态。例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形容词能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等效果。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以“潜”“细”刻画春雨,夜幕降临,那细细的雨丝淅淅飘洒,点点滴滴地奉献给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3.数量词经过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例如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前后对照,描写一片花飞,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4.副词副词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5.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辅助抒发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拟声词兼叠词“萧萧”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6.颜色词不仅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而且能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抒发感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红”“绿”形容词用作动词,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7.叠词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增强韵律、渲染色彩等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三组叠词,直抒胸臆,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词人在彷徨中等待、寻觅,到头来只有孤灯单影相伴。千百种愁绪弥漫心头和空中,久久不散,余味无穷。•Q四、诗眼分析诗眼时,就注意从整体内容分析诗眼,把炼字和炼意结合起来鉴赏,这是我们阅读鉴赏时必须注意的。(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赏析“垂”“涌”的艺术性。“垂”有低垂之意,突出原野的广阔,“涌”写出了江流的汹涌气势,颔联雄浑壮阔的夜色美景与首联形成强烈的比照,衬托出诗人无比深重的孤寂凄苦的愁绪。——(二)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句专题高考链接: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题型概说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答题思路】1、简析句意2、结合文意赏析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例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简析句意结合文意赏析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类题例2.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1)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2)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3.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请说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妙处•词句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例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例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和炼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8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