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入:Q1:梁启超先生1900年首次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定义,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吗?(黄河流域)古代中国、(恒河流域)古印度、(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古巴比伦。Q2:请一名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文明的大致位置。Q3:大家观察这幅地图,根据地理环境特征,这四大文明都具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色?都是在大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所建立起来,所以又被称为“大河文明”,Q4: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类似其他类型的文明吗?:古希腊、古罗马被称为海洋文明;匈奴政权、蒙古帝国我们称之为草原文明。遗憾的是,在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些许历史痕迹,有同学可能会疑惑了,埃及和印度现在不是还有吗?(现在虽然还有埃及和印度,但是他原有的民族或被外族征服,或被同化或消失,只有中国的文化被传承下来),而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下人类文明第一缕曙光的诞生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Q:判断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金属工具(生产力水平)国家(社会管理)文字(文化)一、王国的更替1、地理位置Q: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Q:根据书本上的地图,请同学介绍下两河流域的地形特点?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地势开阔,无天然屏障。Q:这块区域大致位于今天的哪个国家境内?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两河之间的地方”,西方人称这片地方为沃月地带,是因其形状犹如一弯新月。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Q:从这段材料中反映出两河流域怎样的地理特点?河水不定期泛滥,洪水灾害频繁。今天的西亚由于盛产石油而富裕,而在人类文明之初,西亚自然环境还是比较恶劣。Q:请大家阅读书本小字部分,思考这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对这一地区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两河流域虽然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但两河经常性泛滥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并且肥沃了土地,因而两河流域成为古代西亚区域内少有的适于农业发展的地区。然而,万物有利有弊,泛滥的河水对两河流域的居民生存是个严峻的考验:受制于自然条件,洪水季节需要排涝,非泛滥期易旱,需要依赖人工灌溉,因此两河流域居民从公元前4000年前后就开始修筑堤坝。但兴修水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一户所能完成的,需要大范围内的集体协作,生存的需要和经济利益,在较大范围内加强了居民间的往来和联系。原来大家是平等的合作,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又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由此推动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此有人说: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2、国家的更替大约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了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城市国家也叫做城邦,早期的城邦都由一个作为政治、宗教中心的城市和周围的农村公社组成,管辖区域一般都不大,人口数万而已。每个城邦中都有一个统治者,被称为“帕特西”,他像一个大家族的族长,主持城邦内的一切事务,发动和指挥城邦间的战争,主持宗教仪式,建造、修缮神庙,组织贸易活动等等。在苏美尔人之后,另一些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但规模不一的王国,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王国等等。【思考】为什么这一地区王国更替频繁?同样和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有关,我们刚才说过两河流域是西亚地区难得的一块沃土,适合定居生活,自然对周边的民族有极强的吸引力,并且这块地区的地理位置也比较开放,促使这一地区民族迁徙频繁,常发生激烈的冲突,为了争夺劳动力、水源、土地和对水利设施的控制而进行战争,一些国家兴起,一些国家衰亡,上演了一幕幕王国更替的古代历史剧。导致王国频繁更替。这种频繁更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ppt】但是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军队、法律等)的健全和发展,国家政权不断得以加强,并不断趋于完善(类似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以阿卡德王国为例,阿卡德的杰出领袖萨尔贡一世率精锐部队长驱直入,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两河流域第一个统一国家。萨尔贡创造了很多第一,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地域性王国,创造了最早的中央集权统治的雏形,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首都(阿卡德);萨尔贡一世军事扩张屡屡得手的原因在于其建立了一支相对强大的常备军,人数达5400人,这是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二、文化上的繁荣在王朝更替的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也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并且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达到了文化上的繁荣。现在钟表等的60进位制及七天一星期的制度等历法知识就是根据古代苏美尔人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为依据制定了规范化的太阴历所演变而来的,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1、楔形文字两河流域最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在苏美尔时期就已经创造了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因其落笔处较深较宽像钉头,故有“钉头文字”之称。楔形文字起先是从右到左、自上至下直行书写的,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开始变为从左到右横向书写。由于两河流域不出产造纸原料——纸草,所以最初苏美尔人都是把文字刻在石头上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种更为便捷的书写材料——黏土,以削尖的芦秆、木棒或骨棒作书写工具,刻在半湿的黏土上,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两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泥土,泥土成了当地民众基本的生活资源,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载体)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再到后来,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音,这就是表音符号。古代两河流域政局纷乱,王朝政权更迭频繁。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在不同民族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就连埃及与西亚国家来往的书信和签订的条约中也使用了楔形文字。19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家发现的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被陆续译解,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多关于两河流域的信息,其价值与我国的甲骨文和埃及的纸草书不相上下。“人类生生死死,代代相继,已逾百万年,但我们学会书写的历史仅有6000年。”——勒内·埃蒂姆柏Q:文字的发明对推动人类文明有何作用?从历史事实来看,历史上最早产生文字的地区,大多同时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可见文字与文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因为有了文字,才能突破时间的限制,记录历史、积累文化知识、才使得后人能直接从前人那里继承生产经验、文化科学艺术。有了文字,才能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各地区间文明的交流和交融。2、《吉尔伽美什》正因为有了文字,使得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文书。《吉尔伽美什》就是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是已知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史诗。史诗共三千余行,用楔形文字分别记述在十二块泥板上。《吉尔伽美什》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水平,故事内容如关于洪水的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故事中的部分内容也与圣经故事相似,“大洪水”的故事一般被认为是《旧约全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这也说明了两河流域悠久的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3、《汉穆拉比法典》【汉莫拉比】汉穆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位期间(约前1792一前1750)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集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于一身,掌握着任命各级官吏的大权,并竭力神化王权,自称是伟大天神的后裔。为了巩固统治和对外扩张,汉穆拉比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所有士兵都能从国家领取服役份地,这种份地可以继承,但不得买卖,并严禁军官和其他人染指士兵的土地,违者将受到严厉惩处。这一措施有助于保持军队的稳定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正是依靠这支常备军,并辅以各种外交手段,汉穆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在经济领域里,除了继续加强赋税和徭役剥削外,汉穆拉比也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大力兴修水利,开挖灌溉渠道,发展农业生产。汉穆拉比的军事行动一方面与他的政治抱负有关,另一方面也有深刻的经济原因,即有效地掌握对两河流域水利设施的控制权。这对一个完全依赖河水灌溉的农业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的军事征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标。此外,他还委派专门的官吏,负责有关的水利工程建设,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法典《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汉穆拉比即位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各城邦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一部成文法,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项工作从他即位的第二年开始,一直到他晚年才最后完成。为了显示这部新法典的权威,汉穆拉比下令用楔形文字将法典的全文镌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因而法典又有《石柱法》之称。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其在位期间,依靠文治武功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也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让汉穆拉比万古流芳的并非是他的赫赫战功,四方征讨的功绩,而是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汉穆拉比法典》,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汉穆拉比法典》反映了国家运用文字制定法律履行国家职能的史实,说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成熟程度。法典能够制定的首要条件就是楔形文字的成熟。汉穆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因此又称“石柱法”。【ppt】汉穆拉比正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标的情境,隐喻君权神授,这也是法典制定的理论依据)(真品现存于巴黎卢浮宫)(高仿品世博伊拉克馆)《法典》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是汉穆拉比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权力是神给予的,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王,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宣称他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法典》正文部分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多个领域,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法典中的几条条文,借此探析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ppt】从上述几条中,我们总结下《法典》的作用就是依法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统治、维护社会秩序。总之法典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法典》比较清晰地向后人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情况,有一份文献这样写道:难道你不知道田地是国家的生命吗?可见当时人们非常注重农业生产,此外《法典》中提到当时十种手工业行业,所以这也成为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具有无可估量的史料价值。【讨论】有人称两河流域是用泥土建造起来的文明,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本文标题: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8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