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秦都咸阳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之都秦国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王赢政改王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简介•秦都咸阳最初兴建于渭水之北,后来扩展到渭河南岸今西安地区,形成“渭水贯都”的宏大规模。自秦孝公迁都至秦亡,咸阳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尤其是秦始皇以咸阳为指挥中心,扫灭六国,统一天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王朝的都城,并在这里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秦都咸阳上承西周丰镐,下启西汉长安,是西安都城发展链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也占有特殊的位置。从栎阳都咸阳•秦人原居陇山以西今天水地区,春秋初期越过陇山东拓疆土。战国后期,秦人变法图强,其都城先东迁居栎阳,后定鼎于离周人旧都丰镐不远的咸阳,进而一统天下。•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上台第二年,修筑栎阳城,使都城靠近秦魏前线为方便指挥对东方魏国战争秦孝公之后,支持商鞅主持变法,国力渐强,斗争焦点由河西转移到江汉流域。秦国这种长远目标促使秦人建设一个照顾全局的新兴城市做都城,咸阳就应运而生了。秦都栎阳遗址平面图•《三秦记》云:“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地处关中腹地渭水北岸与九繌山之南,古人阴阳观念,山之南水之北,“山水俱阳”的区位特点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秦咸阳都城规模之大装饰之豪华设施之完善可谓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不仅在秦的都城中达到了顶峰也是历代帝王都城不可超越和比拟的。这座都城既象征着秦帝国的繁荣昌盛最终又变为埋葬秦王朝的坟墓。•秦都咸阳到底有没有城墙?说有,但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说没有,咸阳不可能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不过从秦咸阳城的建制布局、根据史书记载及其他一些考古发现,可以推知其布局的大致轮廓在今咸阳市东北约10公里,以窑店地区为中心,占地约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秦咸阳城由大城和小城结合组成。小城是王城,大城是居民区。按当时的礼制,以西方为尊,小城应建在大城之西。它的东城墙应是大城的西城墙,大城里有纵横排列的大道,大道两旁是整齐的居民区。城内东部有店铺林立的商业区,称为“市”。这里也是秦处决重要犯人的地方。城外的西北地区,是秦咸阳的手工业作坊区。•秦始皇即位后,对咸阳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在咸阳城北的原上建造了以湖光水色著称的兰池宫。池水引自渭河。秦始皇每灭一国,就在咸阳原上仿造该国宫殿,统称“六国宫室”。这些宫殿各具特色,为咸阳城增添了浓郁的异国情调。•渭河南岸有上林苑,苑中有秦的祖庙和章台宫。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大规模营建阿房宫。咸阳城周围离宫别馆星罗棋布,计有270多处。•渭水上有横桥飞渡,将咸阳城南北两部分连为一体,使其成为横跨渭河两岸的大都市。秦咸阳城的人口,估计将近100万。咸阳作为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城市。咸阳宫1号复原图•这些零零散散的其实都是秦咸阳……关于咸阳有无大城的问题,经过考古工作者近三十年的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城墙遗址踪迹。所有包括在九峻山,骊山,终南山范围里的都是他的都城!他以秦岭作为他天然的城墙~~•同时,秦始皇以宫殿象征天上的星座,把渭水比作银河,经天纬地,气吞万里。虽然他的朝代亡得很快,但是后世再没有比这更具幻想色彩的都城规划了~从山南水北到渭水贯都——咸阳的建设过程•秦都咸阳在它存在的近一个半世纪里,经历了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统一天下的秦帝国这两大时代。各时代都对咸阳进行了扩建,加上秦孝公时商鞅的创建,秦都咸阳的建设过程共分成几个过程,最后形成“渭水贯都”、“横桥南渡”的宏大规模。•秦孝公初建的咸阳城,主要以咸阳宫为主,限于渭水之北,以后逐渐向渭南发展,“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到始皇统一时,咸阳规模已大大扩充,并不断向南发展,体现了想在丰、镐之间广为经营的规划。•渭南部分于昭王时开始拓展,建兴乐宫•渭北咸阳主要是向东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快更大地扩展都城规模。其扩展步骤为:(一)在渭北“咸阳北阪”,首先“因北陵营殿”,扩建先王宫室。其次,建造风格各异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形成了“六国宫殿区”(二)修建阿房宫。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渭南上林苑中营造咸阳最大的宫殿——朝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这一工程,与在骊山修建始皇陵同时进行,参加修建的人数,仅“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阿房前殿的面积,约合今87万平方米。其遗址在今西安市三桥镇南,东起巨家村,西至古城村,夯土断续长1300米,南北宽约500米。基址高出地面20米左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三)将咸阳旁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个宫观,用“复道”和“甬道”互相勾通,使得由秦先公先王至秦始皇相继修造的“关中计宫三百”中的百分之九十的宫殿连为一体,形成了以咸阳宫为中心,“北至九嵕、甘泉,南至户、杜,东至黄河,西至千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弦,穷年忘归,犹不能遍”的大都会区。其范围南起今户县,北到淳化约100公里,西起千水、东至黄河约250公里,总面积25000平方公里。城市布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秦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考古推测在城南渭北,并由若干按商品分类的“肆”组成,有管理机构“市亭”,又专门的市官,对货币收入等有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连接渭河南北是咸阳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城北宫殿区附近,有铸铁、冶铜的作坊和陶窑等遗址,说明这里曾有手工业作坊。•居民区位于宫殿区南与渭河之间。基本单位为“里”,商鞅后秦采用了什伍之制进行居民组织,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功能布局•咸阳城市的功能分区,也有一定的规划。秦都咸阳的城市功能,从秦昭王开始逐步从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城”的功能向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市”的功能转化。秦在144年的都城建设中,功能区大的划分有三次。•第一次由秦孝公至惠文王,咸阳只踞渭北,大体以今窑店镇为界,东部为宫殿区,西南部为工商居民区,西北部为陵墓区。•第二次,由秦昭襄王将咸阳扩展到渭南之后,在渭南以兴乐宫为界,兴乐宫以东至芷阳、丽邑为陵墓区,以西为宫殿区,以南为游猎区。•第三次,秦始皇除了扩大宫室,增广市井,修筑道路外,主要在都城北部修建了郑国渠,形成了拥有二百多万亩旱涝保收田的农垦区,为京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秦都咸阳的建筑布局,是以渭河为纬向轴线,以咸阳宫为经向轴线,以两线交点横桥为中心向四周散开去的,建筑物分布在两个同心圆范围。第一个同心圆为建筑密集区,即都城中心。在中心区南北轴线及其附近,由北向南有望夷宫、咸阳宫、横桥、兴乐宫、阿房宫。第二个同心圆为疏散建筑区,即中心区外的辐射区,其范围大体相当内史的辖域。建筑物也是沿经纬两条轴线及其旁围分布的。灞桥区的芷阳宫;临潼县的步寿宫、步高宫,长安境内的宜春宫等。疏散有致的城市布局•散点布局是秦咸阳城规划特点,宫殿、寺府、手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及墓葬等布局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集中式布局模式,表现出秦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对今天的规划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宫庙建筑群的布局与结构•秦都咸阳宫庙的布局基本是“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35年,作阿房宫,“为复道,自阿房渡谓属之咸阳,以象天极格道绝汉抵营室也”。•《三辅黄图》也说:秦始皇筑咸阳宫,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以2200年夏历十月旁晚6-8时,今西安市天顶120度角的天象印证,秦都咸阳附近的宫庙阁道建筑与天河星象在平面上极为相近,说明上述记载并不虚妄。秦都咸阳宫殿与天象位置对照示意图在咸阳城的规划中,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宫”,即紫薇垣,位处北天中央位置,故又称中宫,北极居其中,众星四布以拱之,也可称作天极。其后中国历代的皇宫皆有“紫宫”之称,又因皇宫有城垣且禁人出入,故人们常称之为“紫禁城”。渭河象征天上的银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冬季初夜,横亘天际,各个星座分布于河中及两岸,璀璨夺目。地面上,渭河东西横穿咸阳,南北两岸宫庙台苑建筑错落有序,与天上群星上下交辉,垂直相映。阁道与横桥。阁道六星,在仙后星座内,在银河中南北排为一条直线,直跨银河(绝汉)。位于咸阳宫南部渭河上的横桥,经秦昭王创建,秦始皇扩建,桥长合今526.68米,宽13.8米。横桥像天上的阁道连接紫宫与营室一样,把地面上的咸阳宫与阿房宫连接起来。阿房宫象征天上的营室星。营室在飞马星座内,在银河以南,也是帝王之居。地面上的阿房宫,前殿也是方形,位置在横桥南偏西处,与营室也是垂直相对的。规划思想•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设计,大都以“象天”作为指导思想。但秦以前,这种思想只具有名称上(如商代的天邑)和建筑物形体上、户牖数量上(如周代的明堂)的象征意义,没有实际的天象内涵。秦都咸阳在其建筑设计中,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而且还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征象”至“体象”的阶段。市政设施•秦都咸阳的排水设施和水井供给从七十年代至今各家做了大量的考古和研究,在渭北的西龙村至长兴村调查出百余眼秦井。而以牛羊村为中心的宫殿区的排水设施更是让人惊叹,大型漏斗、倾水池、渗井、单管双管大型排水设施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排水网。•咸阳高程引水的问题研究相对冷落了些,据王学理先生讲,早在七十年代他在调查“冀阙宫廷”建筑时,就在基址北约250米处的牛羊沟东西断崖上查到古渠道遗迹,同时有人提出是“成国渠”遗址。我认为汉成国渠的上源是秦始皇兰池引水渠的整修沿用,但在窑店一带渠道南北相别。成国渠遗址在当今高干渠南百余米处,我1997年曾在石桥镇的石河扬村南的土壕断面上和聂家沟村北部都发现古渠道遗址,当为秦始皇兰池引水渠,也是咸阳宫廷用水的远程引水渠。人口、道路•秦统一全国后,首都咸阳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徙民带来的。秦都咸阳的人口问题,这些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各家研究的出发点是都城人口和“大咸阳”人口。王学理先生认为,秦统一后,作为全国的首府——咸阳的人口有,皇室宗族,列侯、封君、官吏,前者的亲属、门客、宫女杂役;奴隶、商人、驻军、手工业工人;地主、农民;徙民等,大约在50万人左右。•有关咸阳城的交通道路研究这多年基本没有大的争议,“因背陵营建,端门四达”已考证都城内交通有横桥,有联结离宫别馆的复道、阁道和甬道。•关于秦直道的路线考证,目前众家都基本认可史念海先生的研究。史先生认为:起由秦林光宫沿子午岭主脉北行,经旬邑县石门关,黄陵县蒿店,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五里墩,至黄陵县兴隆关(沮源关)后,沿子午岭主脉两侧的甘肃省华池县东,毛铁角城,张家崾岘,又直北经陕西省定边县东南,复折东北方向达内蒙古乌审旗红庆河、东胜县西、昭君坟东,至内蒙古包头市西,即秦九原郡治所九原县。全长700公里左右。•生态与自然环境在形成古都的诸因素中,自然环境应具有一定的重要位置。都城的设置是不能离开自然环境的。从惠文王“取岐雍巨材新作宫室”,始皇帝“开北山石料,代尽楚南木材”建阿房宫等史料来看,秦人建都咸阳后,对首都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视。还有《吕氏春秋》中记载秦人从孟春到夏季各月“禁止伐木”,《汉书·贾山传》中记秦驰道:“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秦律简文中有鼓励百姓在房前屋后种树记载都能证明秦人很重视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咸阳宫•秦代都城咸阳位于渭水之滨,因此秦代主要宫殿也分布于关中平原的渭水两岸。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后,就在渭水北岸陆续构建了很多宫室,称咸阳宫。考古发现表明,咸阳宫建筑基本都是高台楼阁式样,殿堂之间有飞阁互相连通。阿房宫•秦代最著名的宫殿当数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
本文标题:秦都咸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9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