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0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主讲教师:万凡《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公园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齐桓公时期,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晋文公(前698-前628)秦穆公(前659年即位)宋襄公(公元前650年即位)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即位)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齐威王,前356年即位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前319年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前295年第一节早期工艺技术与器具设计《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壹冶铁的发明与铁器的制作设计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冶铁的发明概况:齐桓公时(公元前685-前643年)已经出现了铸铁,在公元前513年中国已能铸造铸有法律条文的大型刑鼎。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所以能够突出进步,是由于冶铁技术的两个重大发明,就是铸铁(即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和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2)铁器的制作过程冶铁技术的进步是和冶铁鼓风炉的改进分不开的。由于冶铁手工业积累了经验,扩大了炼炉,加强了鼓风设备,使得炼炉的温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就改进了冶铁技术。排橐2、冶铁的发明与铁器制作的影响1)冶铁发明的影响i、铁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把人类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带到了铁器时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铁仍然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人类进步所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ii、生铁冶炼技术的出现,它对封建社会的作用与蒸汽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可以媲美。贰青铜器的设计演变和创新进入春秋,青铜器的使用主要是“钟鸣鼎食”器具的组合,失去了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转向日常生活器具的发展。由于铸造技术的提高,普遍采用器身和耳、足、钮等附件分开来铸在焊接的技术加工成器。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青铜器的设计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概述i、春秋青铜器:春秋早期,由于王权的衰落和旧有礼制束缚的影响,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多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几乎没有什么创意,出现了程式化的倾向。春秋中期以后,旧礼制的衰落消除了对青铜工艺的束缚,诸侯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青铜铸造业的振兴,青铜艺术的更新面貌逐渐显露。旧的器形在式样上有较大的改观,新的器形开始出现,器形的设计由于注重与实用的结合,式样更富于变化。以龙纹为主的青铜器纹饰细密繁缛,以人类活动为题材的纹饰,开始以类似绘画的形式装饰与青铜器之上。镶嵌、错金银、鎏金、彩绘等表面装饰新工艺,使青铜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风貌。ii、战国青铜器: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这时的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装饰手法也愈来愈多姿多彩,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无不技艺精湛。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也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标志着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代表作品:《宴乐射猎攻战纹壶》,四川成都出土,造型简练,表面有精细的嵌错图案,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勾划出射箭、采桑、宴饮、舞蹈、奏乐、战斗等场面,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以平面展开的形式构图,人物结构准确、动感强烈。嵌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金属工艺,以金、银、铜的不同质地和颜色与底色形成对比,产生精美纹饰图案。2)功能的演变时期青铜器的功能青铜工艺代表图片原始社会鼎为陶制,是煮食的锅,圆体或方体,有三足或四足,便于架在火上烧,腹侧有双耳便于端持。彩陶三足钵、彩陶鼎奴隶社会鼎是陈放祭品的重器,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被人为地加上了许多神秘色彩。如商代的司母戊方鼎、西周的大盂鼎、克鼎等,外观极为庄重,线条简练,立耳、无盖,而且式样单调,与其崇高的身份相协调。司母戊鼎春秋晚期这一时期的鼎偏向生活化,方便携带和生活实用,成为实用器具。有盖的附耳鼎成为流行式样,造型也由威严庄重变为轻松活泼,如颂鼎、毛公鼎、镬鼎及河南出土的盖鼎等。盖鼎主要是为实用,礼制成分几乎没有了。颂鼎3)青铜器的分类春秋早期,青铜工艺沿袭西周风格,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出现重要变化,成为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2个高峰时期。青铜器类和组合关系都发生新的变化,主要器类有:容器炊食器有鼎鬲[li]、豆、敦[dui]等。鼎依然是最尊贵的青铜礼器,依使用者的不同社会地位而在数量上有所区别。鼎用单数,依9、7、5、3为次。最高统治者用9鼎酒器主要为壶、舟、鸟兽尊等,以往盛行于商、西周时期的爵、觚、觯、卣、尊等均被新器类所取代。水器有鉴、盘、盆等。乐器主要有编钟、于等。成组的编钟数量最多,保存完好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有钮钟19枚,甬钟45枚,合共64枚。依其大小和音高为序编为8组,悬挂于曲尺形的3层铜木结构的钟架之上。在钟架中下层终端与转角处,立有6个钟虚铜人。兵器主要有戈、矛、殳、戟、剑和弩机、镞等。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兵器种类、数量很多,一些贵族使用的兵器嵌金错银、装饰精美的纹饰和图案化的文字,或髹漆绘彩,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著名的吴王光剑、越王勾践剑,剑身有经过特殊处理而产生的光焰状或菱形花纹,异常精工。生活用具最有代表性的器物为铜镜与带钩。铜镜初发现于齐国文化遗址。战国晚期,铜镜制造大为兴盛,以楚国铜镜为数最多。铜镜的工艺美术价值在于它创造了一系列不同于一般青铜器纹饰的独特纹饰,并在适合纹样的设计中表现出杰出的创造才能。河南洛阳金村所出的狩猎纹镜背面有错金银的骑马勇士挥剑与虎格斗和异兽图形。还有嵌玉、嵌琉璃的铜镜,均为战国铜镜的精品。带钩是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南方的服饰用具,战国中期以后在贵族生活中普遍流行。有的铸为兽形,有的鎏金镶玉,非常精巧。此外还有车马器、工具等。2、青铜器设计的创新i、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模印法加工青铜器纹饰。由于模印法的影响,春秋战国纹样以四方连续为主。ii、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无角小龙相互勾缠、叠压的纹样)、羽目纹、蟠虺(huǐ,蝾螈或蜥蜴)纹。iii、装饰的部位逐渐上移,由腹部移至颈部,这与人们的坐卧逐渐升高有关。iv、流行于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为由两条或数条螭龙纠结而成的纹饰。此外还有羽状(波浪纹)、纹、贝纹、垂叶纹等。铭文字体有时也被图案化而成为纹饰的组成部分。以前流行的饕餮纹依然被保留,但狞厉色彩已经消褪而更富于装饰趣味。V、自春秋晚期始,出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倾向于写实的人和动物纹饰。初期主要是狩猎纹,以后发展到表现贵族生活的宴乐、习射、采桑、弋射,以至水陆攻战等内容,并有简单的环境描写。主要有3种形式:1、是用锋利的刃器在槌制的薄壁铜器上刻画出的线刻图像;2、嵌红铜或其他异色金属的类似剪影式的图像,在画面上,人物活动作平面的多层配置;3、减底平。vi、战国中期以后,素面铜器逐渐流行,突出了质材和造型设计之美。有的素面铜器表面鎏金或施加彩绘。叁制陶业的发展与陶器的设计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制陶业的发展春秋战国,官私制陶作坊遍布诸侯封地,陶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陶器产量大、品种多,轮制的为主,冥器数量大。磨光、暗花、朱绘、线刻等装饰手法的应用和器物造型装饰意匠的加强。建筑用陶的发展:铺地的砖模压有各种几何形、鸟兽形纹饰。壁面砖装饰和作栏杆用的栏板砖也于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国的瓦当纹饰各具地方风格特色,成功的创造了多种适合纹样。燕下都的兽形排水管头是装饰与实用功能结合得很好的范例。2、陶器种类此时的陶瓷一般仍为灰陶为主,同时还有暗纹陶、铅印陶、彩绘陶、原始青瓷、陶塑、瓦当等。3、陶器的设计的样式·暗纹陶利用工具在陶坯未干事压出花纹的陶器。由于纹路较浅,故称暗纹。这种陶器胎质灰黑,多用习泥制成,流行于中原地区。器型有壶、鼎、盆、盒、豆、罐等。装饰花纹有弦纹、锯齿纹、山形纹、螺旋纹、S纹等。·彩绘陶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容易脱落。它主要是用作明器,战国两汉时期盛行厚葬,是彩绘陶兴盛的原因。战国彩绘陶瓶彩绘陶的器型和装饰纹样·印纹硬陶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形成,而器壁、器耳等附件,则是用手捏成形后再粘合在器壁上的。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回纹、编织纹、晒网纹、粗布纹、田字纹。印纹陶原始青瓷在商代就出现于南方的浙江地区,器型以杯、碗最多,大多是素面,纹饰有波纹、柿齿纹等。肆漆器工艺与设计的渐趋成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漆器工艺与漆器设计漆是一种抗腐蚀性能良好的天然涂料,对竹木器尤为适用。漆工艺在战国时期开始发展,已部分取代粗笨的青铜器。漆器逐渐成熟,已运用到了生活日用品中。后期从木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新兴的手工业。1)漆器的纹饰制作工艺上,器物造型、图案纹饰等方面发挥了漆器工艺的特点。有了精美的图案与花纹。有动物纹、云气纹、几何纹以及社会生活的内容,描绘纤细,形象生动,具有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漆器胎骨也朝轻巧的方向发展,材料呈多样化。漆器种类繁多,纹饰精细,色彩鲜艳。表面的漆画以线条为主,兼有针刻或烙印的的文字。2)漆器的色彩一般是黒和红两色,而以黑地红纹为多。如战国时期的漆豆,黑红两色的配合,形成一种明快的对比,朴素之中尽显华美。战国彩绘漆豆3)漆器的制作工艺i、战国时期漆器应用范围极广,包括日常饮食,生活用具的耳杯、盘、盂、俎、案、箱、奁等,乐器的鼓、瑟、编钟架等,以及兵器、车马器等。ii、漆器开始使用金属附件,并有镶嵌金贝和压花金箔的作品。战国时期,数量大增,发现地域广泛,最多的是河南、湖南、湖北地区的楚国漆器和四川青川等地战国晚期的秦国漆器,北方漆器遗存较少。iii、漆器的纹饰为针刻,线条劲利流畅,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水平。漆器胎骨以木胎居多,也有夹胎和竹篾胎。4)代表作品分析——曾侯乙墓棺外棺以10根铜立柱嵌柱10块同大的木板构成,长3.2米,棺外以黑漆为底,用朱色和金黄色绘出旋涡纹、变异之纹。内壁朱漆,内棺长2.49米,内外壁均髹朱漆,外以金黄和黑色在棺档、侧面画窗格,两旁绘手持长兵器的有角及羽翼的守卫神人,其余部分则绘满纠结缠绕着的神怪、龙、凤、蛇等无数怪异形象。内部纹饰外部纹饰2、漆器工艺的影响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发展突飞猛进,它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古代漆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制作工艺、器皿造型、装饰纹样、装饰手法都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楚国的漆器工艺,在当时各诸侯国中更是首屈一指。湖北发现的战国漆器数量达5000余件,为全国同时期漆器之最。是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批艺术珍品。第二节设计与生活《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壹衣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织造业和练染业的兴旺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铁器的使用,农业和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2、服饰的变化与特色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有着庞大的染织工艺做后盾,在我国服装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传统服装的基本·形制,并显露出服饰的纹样意寓,色彩的象征性具有显著的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贰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传统炊食器的设计特征及演变过程进入春秋,青铜器的使用主要是“钟鸣鼎食”器具的组合,失去了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转向日常生活器具的发展。由于铸造技术的提高,普遍采用器身和耳、足、钮等附件分开来铸造、焊接的技术加工成器。叁住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1、建筑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为了适应城市与宫室建筑的需要,在建筑材料中,砖瓦瓦钉、下水管道等亦大量使用陶制材料。·瓦当是一种建筑材料,战国时期由于城城邑的不断扩建,砖瓦制品的需求量很大,瓦当的作用就是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同时还可美化建筑的屋顶。战国瓦当一般呈半圆形,装饰花纹主要有涡状纹、r形纹、对鸟纹、对兽纹
本文标题:第0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9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