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
北京道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优质教育资源供应商与平台运营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二、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5.大学生就业风险成因–毕业生自身因素•风险意识缺乏•就业预期与职场要求不相匹配•法治观念淡薄•信息不对称、信息量不足•初次求职经验有限•就业心理不够成熟•草率签约、责任估计不足2二、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6.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通过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事先预防和控制,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降低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程度–事先控制–事后补救3二、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6.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意识•作为风险的承担主体,客观分析风险环境和自我对待风险态度,具备应对风险能力,拓宽就业面,灵活选择职业,规避和防范失业(待业)风险–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合理职业定位,不再优柔寡断•突破专业局限,拓宽就业面,切勿画地为牢•有效筛选招聘信息,切勿漫天撒网、大海捞针•灵活选择职业,转移待业风险(短期的、非专业性行业、可替代性工作)•调整心态,从容应对挫折4•咨询实例–你好!我是江西一名大二的学生。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便与其联系。是招兼职打字的,他说第一次合作要汇200元,才会寄十万字的手稿过来,我汇过去了,他有打电话说只有45万字的,要再寄200元押金。我很担心。害怕这是一个骗局。公司名称:福州森源印刷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路57号公司网址:福州森源印刷有限公司.htm5•山西大学生网上求职遇名企招聘陷阱–被“名企”邀请面试–电话+视频面试挺“正规”–网上求职的三大注意•核实对方电话,尤其是外地企业打过来的•从网上核实企业地址,必要时致电对方询问具体情况•可直接致电总部进行询问是否有这个招聘人员。来源:中国新闻社6例:求职大学生遭遇悲剧:深陷传销组织来源:中国青年报•新闻链接:•一个求职大学生遭遇的悲剧•故事梗概:来自贫困农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季鹏程,在求职时从网上看到“中铁三局高速公路项目招测量员”(纯系骗局,与中铁三局无关——记者注)。他认为这种野外工作,环境差,条件苦,竞争不大,况且“中铁三局”是国企,也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此,他根据网上公布的电话,与一位自称“卢经理”的人取得了联系。根据对方指点,他前往山东省菏泽市参加面试,结果掉入了传销陷阱,被传销团伙胁迫并“没收手机”,并被警告:“老实点,听从安排”,且拒绝了他提出的交还手机的请求。季鹏程此时已经发现附入了传销的陷阱,于是选择逃走。在逃走过程中,被监视的人发现,情急之下,他爬上窗户,从楼上跳了下去。结果,他摔成重伤:左手粉碎性骨折、关节脱位,腰椎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双肺挫裂伤并双侧胸腔积液等,通过长时间治疗,病情迟迟不见好转,不能坐立,左手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7•网络求职的风险规避–选好网站:选择专业、知名人才网站–慎填简历:•填写简历时,避免个人简历信息无条件公开–信息辨析:•联系地址不详细或根本不留;•联系电话仅为手机;•招聘条件非常低,工资待遇异常高;•以各种理由收取求职者费用或扣押证件;•以各种理由不出据相关资质证明。–注意面试安全•核实公司及面试地址•面试场地要固定,避免晚上赴约。8二、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6.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依法就业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毕业生就业也必须依法就业。要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逐步培养依法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要求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法律的思维来思考就业问题,认识到哪些情况是违法的,哪些情况又是政策法律所允许的。只有这样才具备了就业风险防范、自我保护前提。9二、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6.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权益保护意识–求职应聘时,大学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大学生合法权益被侵害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遭遇歧视、侵权后往往忍气吞声–主要维权途径•学校出面调解•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举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0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求职中主要阶段–求职阶段(应聘、面试)–签约阶段–就业报到阶段–试用期阶段11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求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歧视–虚假招聘–薪酬陷阱–乱收费12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签约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协议签订的主体资格问题–就业协议的效力问题–就业协议的内容不符合规定–补充条款约定违反规定–协议书签订程序不规范13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报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延迟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有关内容衔接不一致–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违约金过高14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试用期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试用期期限过长–两个试用期–试用期辞职–试用期辞退(经济补偿问题)–以试用期合同代替劳动合同–社会保险问题15四、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一)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三大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依法就业意识–权益保护意识(二)了解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三)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16四、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求职就业中应当注意的十种情形1.不签订或者签订空白合同2.滥用试用期3.随意设定最低工资4.恶意规避“工伤”风险5.滥用违约金和赔偿金6.逃避劳动者经济补偿金7.医疗期内抛弃劳动者8.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9.滥设竞业限制10.滥设担保和扣押身份证17四、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二)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求职应聘时,大学生有权了解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大学生有权拒绝回答与劳动合同无关的个人情况–毕业生有权拒绝向招聘方提供担保或交纳抵押金–大学生有权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大学生有权拒绝歧视,平等就业18(二)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大学生有权了解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大学生在应聘时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等;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根据劳动者的要求,及时向其反馈是否录用的情况。从而防止用人单位故意隐瞒真实工作信息,或者将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夸大宣传情况的发生,避免由此给大学生求职带来的不利影响。19(二)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大学生有权拒绝回答与劳动合同无关的个人情况–为了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劳动者的隐私权,《劳动合同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不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无权过问,作为求职者的大学生有权拒绝回答相关问题。•大学生有权拒绝就业歧视,平等就业20(二)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就业协议书的定位和作用–就业协议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就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是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21(二)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或者终止条件;(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2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1三方当事人两方当事人2建立劳动关系的预约建立劳动关系3受民法调整受劳动法调整4纠纷处理机关不确定劳动仲裁受理纠纷23•劳动合同是否需要签订?–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风险与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