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想围绕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这样的一个基本问题讲四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提出来的。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在这样一个阶段它面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第二问题是现阶段“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面临的主要的经济增长的矛盾,突出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有哪些。威胁我们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问题。这是第二个。第三是针对这些问题,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调整。所谓短期就是最近一两年有哪些政策有比较大的变化。对于这样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人们有怎样的认识。这是第三个问题。最后第四个问题,就是实现“十二五”目标或更长远的发展出目标,需要我们的发展方式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变化。就是从长期来看,我们的发展方式的转变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第一个问题,“十二五”规划是在中国发展到怎样的一个阶段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就是GDP。按照GDP指标统计,我们去年完成GDP的总量不到34万亿人民币,33万多亿。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汇率折成美元大概不到5万亿美元,这个水平我们排在世界第几位呢?在去年年底我们排在世界第三位,在我们前面还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我们这个GDP总量在世界这个总盘里面我们占到7%左右。那么我们跟美国比有多大距离呢?美国去年完成了14万亿美元,它占世界GDP的比重将近25%左右,美国最鼎盛的时候是2001年,它当年GDP的量占当年全球GDP量的232%,从那以后它就每年略有所下降。下降的份额基本上就被新兴经济体取代了,包括了我们中国、巴西、印度这几大新兴的发展中的国家。那么我们去年GDP的量相当于美国的27.7%,今年六月份我们总量赶上了日本,一个是人民币升值,折算时加大了。另一个是中日经济差距比较大,日本去年经济增长是负增长,而我们是9%以上,这样相差了差不多10个点,这们今年六月份我们赶过了日本。今年我们预计经济增长不会低于9%,如果不低于9%的话,我们GDP的总量应当能突破37万亿。这样在世界上排在第二位这是非常明确的。这是从GDP的总量来看,我们是名列世界前茅是无可争议的。那现在的问题是按人均,因为衡量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指标是按人均。我们国家去年人均GDP是多少呢?我们到去年年底大概是13.6亿人,人均GDP的规模是多少呢?大概是3620美元,这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呢?去年全球60多亿人,人均GDP是8700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均GDP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去年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我们去年排在全世界第124位,这个水平不太高,再与发展中国家比的话,现在发展中国家分为三档,一个叫低收入的穷国,一个叫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个叫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那么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那是指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家。中等收入的也分了三档,下中等、中中等和上中等,上中等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全面小康,中中等发展中国家相当初步小康,我们去年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平均人均GDP是3640多美元,我们去年是3620美元,按这个水平,我们大体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那么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水平,我们作这样一个判断是有争论的。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我们3这个判断是低估了我们的水平,认为我们比这个高,而且高出不少。国际社会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是说我们少统计了。特别是服务业的统计少统计了,因为我知道中国有很多服务业,法律上没有承认它的合法性,但在国外是承认的。所以它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纳入了。我们国家有很多服务活动我们法律没有承认它的合法性,因此国民经济核算时就没有统计它。但是没有统计不等于不存在。我们可能有相不的资源投入到这些活动。另外还有一部分,像军队、警察这不通过市场买卖的这些服务,在国外它是统计了,当然我们也统计,但我们是按财政部的预算来统计的,你拨到这些部门的钱,但这要求你这个财政要公共财政预算化,法制化,公共选择,民主化,程序化。西方是公共财政体制,所以它认为它这个数是准确的。而它们始终认为我们不是公共财政,所以它认为我们低估量我们军队和警察的开支。另外还一块,比如家庭服务,它也不是通过市场买卖的,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互相提供服务、家务劳动不计价,就没办法统计。这样归总起来,它们认为中国GDP的统计大概少统计了20%左右。也就是缩水了五分之一。我们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刚好统计上来的数据比正常口径多出20%,而多出来的20%里的93%是来自服务业。这也正好应证了西方社会的估计。这是一个西方社会认为我们有缩水。但这个影响不大,不会影响我们对经济社会的总体判断。问题大在第二点,就是汇率。我们刚才是按照官汇折的。汇率是什么呢?就是外汇的价格,外汇的价格有两种决定方式,一种是市场定价,一种是政府管制。中国的汇率是政府管制的,政府管制的与市场定价的在价格上可能不一致。不一致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高估了本币,要么低估了本币。现在西方人普遍认为我们这种政府管制汇率是低估了4人民币的本币价值,低估了折算过去,就会折算少了。那么怎么办呢,经济学上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用所谓货币购买力评价,什么意思呢,比如选一千种商品,有投资品有消费品,有商品有服务,我在中国大陆买看用多少人民币,同样这些商品我到美国市场上买,看看要用多少美金,然后把这两个货币量放在一起一除,除出来一个比价,这个比价就是两个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各自的市场上买完全相同产品的购买力的对比关系,用这个去替代你们的汇率进行折算,这个方法很流行,但这个方示背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的结果具有严重的不确定性,关键是你选哪一千种商品,你选的商品中劳本成本高,劳动密集性大的,你选得多,那么人民币在中国市场上的购买力相对就强,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大国,它人工便宜。你如果选择资本密集性高,技术密集度高,这样的商品和服务你选得多,那么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就相对高,因为它是发达国家,它是资本大国,技术大国,它资本品和技术品相对便宜。所以看你怎么选,选出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前年世界银行,我们认为世界银行还是比较公允的,它跟我们做了一次人民币和美金购买力的比较,它对的结果是1.9:1,就是一块九毛钱的人民币相当于1美金的购买力,我们刚才讲的那个是1:6.8折的。如果按1比1.9来计算的话,我们的GDP差不多要放大四倍。那么我们的GDP差不多达到美国的80%左右了。然后我们的人均GDP就差不多达到15000美金了,15000美金是什么概念呢?在国际社会上过了12000美金这个平均水平,就是发达国家。所以到了15000美金这个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就要开始往下降了。这样中国就是发达国家,所以它们就会要求中国以发达国家身份进入市场,进入国际社会,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进入国际社会的成本就增5大了。所以,它就在战略上增大你的成本,遏制你的竞争优势的考虑。所以,为什么西方占主流的声音是说低估了我们的发展水平,你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发达国家,至少是一个准发达国家,它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我们说我们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从GDP反应来说,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一组数据了。更要紧的我们从结构上来说,刚才说有一些还有争论,特别是汇率的争论。我们现在就考虑不受汇率影响的,就是经济结构的因素,表明中国确实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比重,我们现在大概是43%左右,世界银行有一个统计,当今世界最穷的国家,温饱都没有解决,赤贫的社会,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72%以上;解决了温饱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54%;然后初步小康的国家、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平均40%;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是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平均25%;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是9%;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大概在5%—6%之间;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像美国、英国,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在2%以下。就是经济越发达,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就越低。中国现在是43%左右的农业劳动就业比重,这个结构看,我们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再一个看我们的生活水平,衡量生活水平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恩格尔系数,这是19世纪一个德国工程师发明的,他发现越发达的国家,人们在食品方面支出的比重越小,联合国根据恩格尔定律作了一个恩格尔参数,就是恩格尔标准系数,按照恩格尔系数,如果一个国家居民在吃的方面占支出60%以上,就是赤贫,就是温饱没有解决,50%叫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40%以上,我们叫初步小康,630%以上,我们叫全面小康,他们叫宽裕。20—30%叫富裕,20%以下叫极其富裕。进入20世纪,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进入了极富状态。中等发达国家,像西班牙、葡萄牙之类基本是20—30%之间。我们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改革开放初期是61%,当时农村是63%,城市是58%左右,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是赤贫,没有解决温饱。我们第一次宣布解决温饱是1984年,当时粮食总产量是6000亿斤,人均拥有量达到500斤,我们说基本解决温饱。其实中国真正达到温饱是取消粮票为标志的。我们现在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呢?大概是40%,农村44%左右,城市37%左右。这个水平就是一个初步小康的水平。我们还可说出许多指标来,这种结构性的,不受汇率影响的。所以总体看来,我们就是一个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说中国经济目前大体上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处理的基本命题,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两个,最突出的。一个是完成工业化,一个是完成城市化。我们中国现在的工业化率大概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就是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工业化率我们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计算公式,按照当代国际标准,工业化率达到100%,就是1,就是完成了工业化,越大于这个数就说明后工业化就走得越远,反之就离工业化距离越大。现在从我们国家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完成了,东部沿海工业化率一般在0.7以上,中部和西方一些比较发达国家,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工业化率一般在0.5—0.7之间,西部落后地区,工业化率大体在通常情况在0.5以下,最穷最落后的一个省是贵州省,它的工业化率不到30%。所以平均下来,我们大体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十二五”计划是中国最后完成工业化的最后冲刺的最关键时刻。因为按照十七大的报告,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我们的7一个发展目标。到2020年GDP要比现在再翻一翻,达到全面小康的水平,那时经济结构是基本实现工业化。所以,“十二五”规划就是完成工业化的最后冲刺阶段,很可能经过“十二五”中国就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了。因为进入新世纪我们是这样说的,2010年比2000年翻一翻,2020年比2000年翻两翻,增长四倍。现在是到2007年,我们第一翻就完成了,提前了三年。如果保持这样的速度,我们在“十二五”结束时我们就可以提前五年实现我们本世纪初提出来的增长目标,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所以,“十二五”是一个非常非关键的一个时期。第二个问题,就是城市化,工业化的生长空间一定是城市化,当一个国家城市化达到30—70%之间,是这个国家进入城市化加速的时候,30%以下,这个力量太小,城市吸纳力太弱。70%以上空间不大了,速度就会慢下来,就是30—70%是最快的时候。去年我们公布的城市化率是46.6%,但是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第一,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9年人类社会文明史上了出现了一个大事情,2009年是世界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乡村人口,也就是以2009年为标志,今后世界上的人主要是生活在城市,这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背后一个考虑就是2009年全球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这样一个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可能还会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我们显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然后,再一个我们不仅城市化率低,而且可能还有些水份,因为城市化率指离开户口所
本文标题:“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