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学生物学教学方法之提问技巧
中学生物学教学方法之提问技巧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有时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在多年的生物学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八种提问的技巧、保证了提问的准确性、启发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促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中学生物学;教学方法;提问技巧“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显然,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讲求提问的技巧,做到“善问”,则有助于克服窒息学生思维的“满堂灌”做法,以利于真正落实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形成。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成效,教师就应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下面就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谈一些我的具体做法:1.有的放矢——针对性提问这里的针对性有两种意义:一是要针对教科书上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要害处落题,在疑难点上发问;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不分轻重,漫无边际,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中,血液循环的途径既是重点、难点,又是学生的疑点,因此可提问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在哪里?这两种循环各发生了哪些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这两条循环途径对人体有什么意义?这样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既解决了学生的疑点,又让学生明确了重点、难点,真正发挥了提问的作用。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提问,特别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难以理解的疑点和热点问题巧妙地设计提问,有的放矢,以达到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如在学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原尿是怎样形成的?人在一昼夜里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L,而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L,那剩下的148.5L到哪里去了呢?通过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就能自然地导入到对“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学习中,当有饮水不足、吃的食物过咸时,为什么饮用了许多水还会感到口渴而且排尿量少?相反当人体内饮水过多或者盐分丢失过多时,为什么排尿又会增加?这样就自然地引入到了“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这一问题的学习中。2.投石击水——启发性提问提问要有启发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一样,使人觉得顿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从而使学生的“思泉”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如讲《开花和结果》一节时,教师提问:“银杏是杏吗?为什么?学生们竞相比较它与杏子的相似处之后,教师再点拨它是种子的理由。如此启发性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顿悟,进而产生投石击水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还要适于激发学生去解疑,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感到有点疲劳乏味、平淡无趣时,就要善于“投石”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泌尿系统”时,我并没有先讲课文内容,而是先利用课件展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为救助患肾衰竭而生命垂危的母亲,毅然决然地捐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脏的事迹。同学们在被他的孝心感动的同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肾脏是人体的一个什么器官?为什么肾脏发生病变会危及生命?活着的人的肾脏为什么只能捐献一个?然后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3.拾级而上——梯度性提问这种梯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节课的内容,开始提出的问题,中间提出的问题,结末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一样的水平,而应该有层次的,即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说,开始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是什么”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先熟悉一下教材,对教材的大致轮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一步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我先提出“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生物学中的什么现象?遗传和变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然后进入新课的,中间在讲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又提出“在生物体内是什么物质对遗传和变异起着决定作用?”在课程结束时既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又要过渡到下节课的内容,我又提出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哪些共同的基本规律?”在下一节课中接着学习,为学生造成悬念。二是指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就像攀登台阶一样,频频升高,造成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就可逐步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了。如我在讲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亲本细胞中如果有三对等位基因,它能产生几种配子?如果有四对呢?……n对呢?”学习了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之后,后代的表现型情况,我又问“三对、四对、……n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之后,后代的表现型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总结,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4.激发兴趣——趣味性提问课堂提问要注重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例如:讲果实时,为了让学生分清果皮、种皮、胚之间的关系,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躺着个白胖子”引入,然后提问“麻屋子”、“白胖子”、“红帐子”从生物学角度看各代表果实的什么结构。又如,针对“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可提问:“从生物学角度看,这句诗说明了一种什么生物学现象?”由此引导学生轻松学会并深刻理解保护色这一概念。又如我在讲营养繁殖时,首先给同学们贯述了一些发家致富的思想,学生都被金钱所诱惑,一下子来了精神,这时我趁机提出问题:“在我们农村种植果树和蔬菜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同学们有繁殖果树和蔬菜、提高果树和蔬菜早熟的方法吗?”同学们提出了扦插、嫁接等繁殖方法和喷洒植物激素等促进早熟的方法,课程学习进入得很顺利,效果很理想。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识冲突,留下悬念,就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为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问题: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为什么会有烫手的感觉?人在剧烈运动时会感觉到酸困,为什么闻不到芳香味?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然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一定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就能顺势将学生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尽量利用和创造生物实验,并且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如学习“酶的特性”时,我先让学生做实验:把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2再分别加入2ml蔗糖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唾液,放在60℃的水浴中恒温5分钟后加入等量的新鲜配制的斐林试剂,加热煮沸1分钟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然后提问为什么1号试管溶液的颜色仍然是蓝色,2号试管中溶液则呈砖红色?通过观察,学生就能形象直观理解和掌握酶具有专一性的事实。5.引导探究——激疑式提问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学习是给学生设疑,并引导学生解疑,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学习过程。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素养。激疑式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生生疑、知疑、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在讲适应性时,可提问:如果我们把青蛙放进开水,青蛙又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把青蛙放入冷水烧杯后再缓慢加热至水开,青蛙又会有什么反应?同学们将立即产生疑窦,并急于解开答案,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的讲解,学生对温度感受器的感受机理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在讲述植物茎的结构时,我先提出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而又陌生的生物学现象:“在杏树上进行嫁接时,把杏树切断之后,接穗插在砧木的中心,这样嫁接的杏树能成活吗?为什么?怎样嫁接杏树才能成活?”学生急于解开这个迷底,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接着讲述了茎的结构,效果特别不错。6.启发联想——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滤。首先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应该是单一的,或是由老师设计的,可以由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来,也可以在互相讨论争议的过程中产生,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引导总结,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如我在上初二生物“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看谁提的又多又好,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提出好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也很难回答,如“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否也适于其它动物?”“人每次只生一个孩子,而猪每次能生十只左右,这是为什么?它们的比例为什么不是一比一呢?”“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吗?受精卵中含有XX或XY两条染色体吗?等等,由于我基本上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学习,效果相当好。其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我根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和学生实际,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充实教学内容,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赋予传统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培养他们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暂时还没学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开放性指思路较为广阔,思维较为深刻,答案不唯一的提问。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既可以拓宽学生对基础知识间的纵横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关于向性运动的理解可以设计以下提问:“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如何使盆栽米兰的茎长成S型呢?”当教师向学生提问开放性问题时,会促使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答案,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7.加深理解——比较性提问“有比较才有鉴别”。怎样进行比较呢?可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借助“同”与“异”的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问来。如研究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位、需要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时,进行比较提问,然后抓住两者的变化实质以及变化过程进行提问,再就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提问,这样由浅入深的比较,学生不但加深了讨论两者实质的理解,而且容易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境,以新旧知识的矛盾越明显越好,再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意识到这个矛盾,然后组织开展克服矛盾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一节时,除了讲清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和绿色植物的基本生活规律,以及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部分内容之外,再凭借挂图向学生提问:水分代谢与矿质代谢有什么关系?水分代谢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水分代谢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关系?矿质代谢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矿质代谢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关系?如何说明绿色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有机联系的?要知道,学生在已学过的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去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应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就能使其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8.打破定势——新颖性提问这是指所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要新颖,不落俗套。这类问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使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但在植物体内,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新颖的问题,可使学生不满足于教材中现有的一般结论和观点,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因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如在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我先引用农谚提问:“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有无科学道理?在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时我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孔雀开屏”是鸟的一种什么行为?“你们家的一只母鸡一天能产几个蛋?我家的一只母鸡两天能产三个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想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吗?”这些问题一下子让学生活跃起来了,并产生联想,集中思维,引起兴趣
本文标题:中学生物学教学方法之提问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0942 .html